王胜兰
- 作品数:35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制备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喂养高脂饮食,即在普通饲料基础上加10%猪油、2%胆固醇、5%蛋黄粉。正常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喂养12周后,观察-般情况,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炎症介质,并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体重、肝体比、血清甘油三脂(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高于正常组;病理学均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且90%存在小叶内炎症,80%出现汇管区炎症;电镜示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胞浆脂滴大量出现、聚积、线粒体嵴肿胀,肝星形细胞和枯否细胞增生,细胞核变形,部分呈现核固缩表现。结论通过12周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成功地制备出大鼠NASH模型。
- 程琦许树长张志强陈锡美杨文卓王胜兰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变性
- 脂肪肝! 你重视了吗?
- 2013年
-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酒精消耗等增加,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已在不断上升,但始终得不到重视。以致在我国,特别是大中城市,脂肪肝平均发病率约10%,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30岁左右男性约20%患有不同程度脂肪肝,75%-90%慢性嗜酒者有脂肪肝。
- 杨长青王胜兰
- 关键词:脂肪肝平均发病率脂肪性肝病饮食结构生活水嗜酒者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配体15d-PGJ2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的天然配体l5d-PGJz对HSC增殖及活化的影响,以探讨PPARγ在HSC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RT—PCR方法观察5mol/L及10μol/L15d-PGJ2对体外培养的HSC自发活化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引起的HSC增殖及活化的影响。结果以5μmol/L15d-PGJ2处理原代HSC3d后,可明显抑制HSC活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而PPARγ的表达较未处理组明显增高(0.64±0.03对比0.09±0.01,t=36.0517,P〈0.01);15d-PGJ2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DGF引起的HSC增殖;经5μmol/L和10μmol/L 15d-PGJ2预处理后再用PDGF干预,则PPARY的表达较单用PDGF干预组明显增高(分别为0.03±0.02对比0.60±0.03,t=42.6616,P〈0.01;以及0.03±0.02对比0.69±0.04,t=33.83,P〈0.01),而HSC的活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I(I)型胶原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则受抑制。结论激活PPARγ可调控HSC的促纤维化和促炎症作用,促进PPARγ的表达可能成为抗肝纤维化的新手段。
- 杨文卓刘瑞麟曾民德陆伦根范竹萍许树长王胜兰杨丽
-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 BMP-7防治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运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诱导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动物分为5组:肝纤维化模型组、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预防组、对照组。预防组从实验开始、早期治疗组从实验第2周、晚期治疗组从实验第4周腹腔注射外源性BMP-7,每周3次;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BMP-7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和预防组的肝纤维化级别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中BMP-7可以抑制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_1的表达,治疗组中的TGF-β_1的表达较模型组中明显减少(P<0.05)。结论 BMP-7有效预防和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纤维化肝组织中的TGF-β_1的表达有关。
- 王胜兰杨长青杨丽常义忠袁敏郜恒俊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肝纤维化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与食管酸反流程度、食管炎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胃镜或24 h食管pH监测证实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评分与其食管炎症和反流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RE和NERD组之间其症状评分、De Meeste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程度的RE之间、轻度与中度反流的GERD患者中,其症状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33例GERD患者中,男女性的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De Meester评分分别为(39.74±18.23、17.25±5.98),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当症状评分<10时,男女性De Meester评分分别为(39.74±18.23、17.25±5.98),差异有显著性(P<0.01)。当症状评分≥10时,男女性De Meester评分分别为(32.69±22.36、24.36±9.45),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食管酸反流程度、食管炎症程度之间可能存在着性别差异。
- 王锋许树长陈莹王胜兰李雷佳张东伟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酸反流食管炎
- 胃间质瘤必须切除吗
- 2020年
- 胃间质瘤是指原发于胃肠道的一种肿瘤,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以胃部最为多见(占60%~70%).患者通常是无症状的,但有时会出现呕血、黑便、腹痛、腹部饱胀不适、早期饱腹感和有明显的腹部包块。
- 王胜兰杨长青
- 关键词:腹部包块胃间质瘤饱腹感呕血黑便切除
- IL-8及CXCR-1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IL-8及其受体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食管黏膜上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59例RE患者和20例对照者。在研究对象食管上取一块黏膜组织,予以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黏膜IL-8、CXCR-1的蛋白水平。结果所有的RE患者食管黏膜上均有IL-8蛋白的表达,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达水平随着食管炎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增高(P<0.05)。同正常对照组比较,RE患者食管黏膜上CXCR-1蛋白表达水平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程度RE组间的CXCR-1的表达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RE患者的食管黏膜中IL-8是高表达,IL-8是RE一个敏感的炎症参数,CXCR-1可能只是食管黏膜的构成蛋白。
- 许树长陈莹王锋龚惠芬王胜兰陈锡美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白介素-8免疫组织化学
- COX-2及肝细胞凋亡在NASH发生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 COX-2及肝细胞凋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0)、酒精灌胃对照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喂养高脂饮食,即普通饲料基础...
- 许树长程琦张志强陈锡美杨文卓王胜兰王锋
- 文献传递
- 非侵入性氧化应激的标志物预测肝硬化发展的关系
- 目的氧化应激与门脉高压症的发生、发展有关。我们的研究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关系。方法 6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测血浆丙二醛(MDA)浓度。测定ALT、AST、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血凝常...
- 王胜兰赵莹莹沙金平杨丽常义忠杨长青
-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氧化应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标志物
- 文献传递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鳞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Hp感染与食管鳞癌的相关性。方法对试验组96例(上海同济医院2003至2007年间由病理明确为食管鳞癌)患者及对照组157例(同时期体检中心、门诊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无明显异常或仅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入选者分别行Hp快速尿速酶试验检查、计算两组Hp感染率并进行卡方检验统计比较;对食管癌患者按照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段、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分别计算Hp感染率并进行卡方检验统计比较。结果食管鳞癌患者Hp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Hp的感染率(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Hp的感染与食管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段无关(P>0.05),结论Hp的感染与食管鳞癌及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对食管癌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郑毅王胜兰杨长青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食管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