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翀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聚乙二醇对不同浓度肺表面活性物质活性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观察非离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对不同浓度肺表面活性物质(PS)活性的影响。方法(1)体外实验:利用闭泡式表面张力仪测量PEG、不同浓度PS(Curosurf)、血浆及混合物的最大表面张力(γmax)和最小表面张力(γmin),并计算其稳定系数(S.I.)。(2)体内实验:大鼠经气管滴入3mg/ml的3×109CFU/ml大肠杆菌,24~36h后,对大鼠行气管插管并左侧颈动脉插管术,机械通气15min。然后将PaO2≤26.6kPa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经气管分别滴入2ml/kg生理盐水(NS组),Curosurf(PS组)、Curosurf与5%PEG混合物(1/2PS+PE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不给细菌)。大鼠机械通气180min后,用生理盐水[20ml/(kg.次)]灌洗大鼠右肺三次,测定灌洗液的γmin。结果(1)体外实验:1.25mg/ml的PSγmin<2mN/m,S.I.>1.6,而0.62mg/ml和0.31mg/ml的PSγmin>10mN/m,S.I.<0.8;加入5%PEG后,混合物γmin<2mN/m,S.I.>1.6;血浆存在时,不同浓度PS与PEG混合物不同程度地降低了γmin,提高了S.I.。存在1%血浆时,1.25、0.62mg/mlPS与PEG混合物γmin<2mN/m,S.I.>1.6,并且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体内实验:1/2PS+PEG组和PS组大鼠肺泡灌洗液γ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NS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不同浓度PS的活性,逆转因血浆蛋白引起的失活。
- 孙丽萍甘小庄董声焕宋国维郭琳瑛王翀李红日
- 关键词:聚乙二醇肺表面活性物质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生存率影响
- 本研究通过建立大肠杆菌导致肺内源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将感染后100h分为5个时间段,观察大鼠肺功能指标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并在急性肺损伤早期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对生存率的影响.试验表明,补充肺表面活...
- 郭琳瑛宋国维甘小庄王翀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生存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肠杆菌
- 文献传递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生存率影响
-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m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drome,ARDS)发病率大约每年为12.6-17.9/10万,病死率约41.2-60...
- 郭琳瑛宋国维甘小庄王翀
- 文献传递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早期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建立细菌感染导致肺内源性ALI动物模型,并分两步进行:(1)建立大鼠ALI模型,经气管滴入大肠杆菌液[3ml/kg,(4.4-5.6)×10^9 CFU/ml],动态观察72h大鼠病情演变(n=24)和模型稳定性;并将100h划分为5个连续时间段:第1时间段(正常大鼠,n=11),第2~5时间段分别为感染后0~6h(n=10)、7~18h(n=14)、19~52h(n=87)、53-100h(n=34),观察机械通气15min(n=156)后血气、胸肺有效动态顺应性、肺病理改变情况。(2)大鼠感染后3~6h,PS组(n=16)和NS(n=16)组分别经气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或生理盐水,观察生存率。结果(1)本模型较稳定,PaO2/FiO2可从正常(533±16)mmHg(1mmHg=0.133kPa)降到(175±121)mmHg。在第4时间段肺大体标本呈现明显肝样变和弥漫性出血、坏死灶;肺组织切片见肺泡壁明显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严重实变、肺透明膜形成。(2)PS组生存率(26.7%)较NS组(12.5%)明显提高(Log Rank P=0.014,Breslow P=0.0028)。结论在ALI早期补充PS可以延长大肠杆菌致肺内源性ALI大鼠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 郭琳瑛宋国维甘小庄王翀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