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白云
- 作品数:31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地佐辛行臂丛神经阻滞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 9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I组为单纯0.33%左旋布比卡因组,II组复合2.5 mg地佐辛,III组复合5 mg地佐辛。臂丛神经阻滞后观察和记录HR、RR、SBP、DBP、MAP、ECG、SpO2,记录感觉阻滞起效与完全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与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观察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及其他副作用。结果各组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I组相比,II,III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完全起效时间均有明显缩短(P<0.05)。II,III组感觉与运动持续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地佐辛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明显缩短左旋布比卡因的起效时间并延长其作用时间。
- 侯立力王益群王白云钟焕晖王永东
- 关键词:地佐辛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
- 外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进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内皮素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1 h及术后拔管时研究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6 h研究组认知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有助于减少应激反应的出现,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 王益群刘怿敏谢皇王白云梁娜钟焕晖
-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应激反应
- 喉罩麻醉对低龄日间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躁动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对低龄日间手术患儿儿童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低龄日间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给予喉罩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麻醉30min后、手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前、手术后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30min后、手术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后、麻醉拔出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龄日间手术患儿采用喉罩麻醉较气管插管全麻麻醉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文义王白云
- 关键词:喉罩麻醉血流动力学术后躁动
- 重度高血压伴心动过速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 2003年
- 目的:观察重度高血压伴心动过速患者急诊手术时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拉贝洛尔的疗效。方法:重度高血压伴心动过速的急诊手术患者34例,均于诱导前10 min给予硝基甘油10-20μg·kg-1·h-1和拉贝洛尔1-4μg·min-1静滴,观察用药前后,诱导前后,插管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及心率(HR)变化。结果:给药后5 min,SBP、DBP、MBP和HR出现显著变化(P<0.05),诱导前,即给药10 min,较给药5 min时SBP、DBP、MBP和HR进一步降低(P<0.05)。诱导后5 min、插管时、插管后5 min、插管后10 min,SBP、DBP、MBP和HR均显著低于给药前,与诱导前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高血压伴心动过速患者急诊手术中,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拉贝洛尔可以快速、平稳控制血压,降低心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王白云候立力吴礼平钟焕晖
- 关键词:高血压心动过速急诊科手术麻醉
-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镇痛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例60例,随机分成K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和F组(芬太尼组),每组30例。K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50 mg,F组静脉推注0.9 NaCl溶液4 ml,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2、6、12和24 h两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术后24 h两组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K组术后2、6、12 h 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术后24 h 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更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
- 梁娜王白云罗红菱王永东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游离皮瓣
- 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附120例报告)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静脉全身麻醉对比。方法 120例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A组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下应用神经刺激仪行0.25%罗哌卡因2 mg/kg臂丛阻滞,并予咪达唑仑0.05 mg/(kg.h)维持镇静;B组予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诱导,0.1%氯胺酮静脉滴注维持,复合羟丁酸钠维持麻醉。记录2组麻醉前(T0)、手术开始5 min(T1)、30 min(T2)、60 min(T3)和术毕(T4)时的收缩压(SP)、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A组的术中血压、心率和呼吸较接近麻醉前的基础值,且术中波动较小,生命体征平稳,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的血压、心率和呼吸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随麻醉深浅而有显著波动。A组的生命体征较B组稳定,能维持较长时间,苏醒快(P<0.05);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较B组少(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更适合成为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选择。
- 钟焕晖王白云谢松林
- 关键词:七氟醚臂丛阻滞静脉全身麻醉小儿上肢手术
- 依达拉奉对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轻者增加住院天数和费用,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社会活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术后死亡率增加。如何认识和处理患者术后出现的POCD,成为当今麻醉界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将依达拉奉用于预防老年病人POCD的发生,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梁娜王白云廖梦君
- 关键词:依达拉奉腹部手术
- 氢吗啡酮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全麻苏醒期谵妄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全麻苏醒期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扁桃体切除手术患儿60例,年龄5~12岁,随机均分为2组。2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手术结束前10 min试验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01 mg·kg-1,对照组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拔管时(T1)、拔管后10 min (T2)、拔管后20 min (T3)、拔管后30min (T4)、拔管后2 h (T5)评估患儿麻醉苏醒期谵妄量表(PAED)评分、 Ramsay镇静评分和FLACC疼痛评估量表评分。结果 2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各观察时点, 2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T1~T3时,试验组FLACC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T1~T4时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0.05)。2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氢吗啡酮可以减少小儿全麻苏醒期谵妄的发生,且较安全。
- 梁娜王白云刘怿敏彭妮
- 关键词:氢吗啡酮谵妄扁桃体切除术
-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和B组(0.25%罗哌卡因)各30例。行颈丛阻滞,记录阻滞前、阻滞后5 min、15 min、3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B组的SBP、DBP和HR较A组明显增高,也明显高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行。
- 王白云钟焕晖梁娜罗红菱
- 关键词:地佐辛罗哌卡因颈丛阻滞
- 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浆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动态观测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水平并探讨它与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ARDS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将3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分为多发伤后并发ALI/ARDS组20例(ALI/ARDS组)与多发伤后未并发ALI/ARDS组16例(非ALI/ARDS组)。分别于伤后第1,3,7,14天收集外周血;同时计算PaO2/FiO2并行肺损伤评分;另12例体检健康者设为正常对照组。运用ELISA测定血浆SP-D的浓度。结果ALI/ARDS组患者血浆SP-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ALI/ARDS组(P〈0.01);ALI/ARDS患者重度肺损伤组血浆SP-D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肺损伤组(P〈0.05);SP-D水平与其相应的PaO2/FiO2呈负相关关系(rs=-0.745,P〈0.01)。结论严重多发伤后血浆SP-D水平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性ALI/ARDS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浆SP-D在ALI/ARDS病程中是一种具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
- 王白云徐道妙
- 关键词:多处创伤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