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玲玲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特种废水处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1篇碘化
  • 1篇端炔
  • 1篇性能研究
  • 1篇铜催化
  • 1篇前线轨道
  • 1篇前线轨道理论
  • 1篇热性能
  • 1篇热性能研究
  • 1篇吲哚
  • 1篇吲哚合成
  • 1篇聚氨酯
  • 1篇反应机理
  • 1篇分子
  • 1篇分子力学
  • 1篇分子模拟
  • 1篇改性
  • 1篇改性聚氨酯
  • 1篇OSS
  • 1篇P-P
  • 1篇催化

机构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篇李来才
  • 2篇王玲玲
  • 2篇张明
  • 1篇田安民
  • 1篇刘咏
  • 1篇潘睿

传媒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有机化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CuI催化邻溴三氟乙酰基苯胺和端炔合成吲哚偶联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对CuI催化邻溴三氟乙酰基苯胺和端炔合成吲哚的偶联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反应过程中的所有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进行了优化,通过能量分析及振动频率计算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合理性.在相同基组水平上应用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和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分析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成键特征和轨道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两条可能的反应通道IA和IB,结果发现反应通道IA为主要反应通道.同时应用前线轨道理论解释了催化剂作用机制.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在6-311+G*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反应机理中所有物质在气相及溶剂化下的单点能,结果得到与6-31+G*基组计算相同的结论,从理论上说明了催化剂的有效性.
张明王玲玲李来才田安民
关键词:吲哚合成反应机理前线轨道理论
苯基笼状倍半硅氧烷(TSP-POSS)改性聚氨酯的分子模拟和热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分子力学及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 wt%、3.06 wt%、6.56 wt%、10.13wt%、12.11 wt%、15.36 wt%和19.87 wt%共7种TSP-POSS杂化聚氨酯的分子结构模型,通过对均方位移、径向分布函数、XRD衍射图谱的分析,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半笼型TSP-POSS的引入对聚氨酯分子链结构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SP-POSS含量低于12.11 wt%时,随着TSP-POSS质量分数的增加,分子链之间的平均距离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小,聚合物分子链的运动性增强;当TSP-POSS含量高于12.11 wt%时,TSP-POSS自身会团聚成晶簇,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运动能力并由无定形聚集状态转变为层状半结晶结构.通过对7种体系的体积-温度函数分析,证明TSP-POSS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显著提高聚氨酯杂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热稳定性.
王玲玲张明刘咏潘睿李来才
关键词:分子力学聚氨酯热性能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