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欣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与重大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弹性模量
  • 1篇地下结构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反应
  • 1篇应力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砂浆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土体
  • 1篇轻骨料
  • 1篇外保温
  • 1篇外保温体系
  • 1篇外墙
  • 1篇外墙外保温
  • 1篇外墙外保温体...
  • 1篇温度场
  • 1篇温度应力
  • 1篇相互作用
  • 1篇接触面

机构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王欣
  • 2篇路永华
  • 2篇杜修力
  • 2篇刘宝权
  • 2篇路德春
  • 2篇罗磊

传媒

  • 1篇建筑技术开发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山西建筑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土与结构接触特性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以大开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中柱层间位移角为评价指标,在弹性土体与弹性结构接触、弹塑性土体与弹性结构接触、弹塑性土体与弹塑性结构接触三种工况下分别计算接触面为绑定、接触面摩擦系数为0.2和0.4时的结构地震反应,同时考虑结构-土体的相对模量对接触特性的影响。提取峰值加速度时刻、峰值位移时刻和峰值速度时刻中结构变形程度最大的时刻,将接触面为摩擦设置时的中柱层间位移角与绑定连接条件下的层间位移角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材料力学特性不同时,接触特性对结构反应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改变结构的埋深,研究不同围岩约束能力下接触特性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浅埋时接触特性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程度较大,深埋时影响程度较小,且对于浅埋结构,峰值加速度时刻为结构地震反应最大时刻,对于深埋结构,峰值位移时刻为结构地震反应最大时刻。
路德春王欣罗磊杜修力
关键词:地下结构地震反应数值模拟
外墙外保温体系的温度场测试及对材料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基于温度场的基本理论,结合ANSYS软件、实体实验数据对外保温体系进行了热分析研究,通过热分析可以得到系统在温度场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结果,结果显示:苯板层的变形最大,而聚合物砂浆、瓷砖粘结剂为温度变化的最不利位置。
王欣路永华刘宝权
关键词:外墙外保温温度场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
轻质瓷砖聚合物粘结砂浆弹性模量试验研究
2010年
试验研究了不同聚合物掺量、不同轻骨料掺量条件下轻质聚合物粘结砂浆弹性模量的变化。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粘结强度的情况下,掺入聚合物和轻骨料的粘结砂浆,比水泥砂浆的弹性模量降低40%左右,从而大大改善砂浆的柔性,更适合外墙外保温粘贴瓷砖使用。
刘宝权路永华王欣
关键词:砂浆轻骨料弹性模量
土与结构接触面土体软/硬化本构模型及数值实现被引量:19
2017年
基于土与结构接触面变形特性分析,将接触面土体的剪切滑动面与单元体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八面体面相对应,通过土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在八面体面上的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建立了接触面土体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将接触面土体法向压缩变形与侧限压缩条件相对应,通过侧限压缩条件下的荷载变形关系,建立了接触面土体法向应力-应变关系;进一步将接触面土体切向与法向耦合,建立了接触面土体本构模型,模型只有4个材料参数,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可由等向压缩试验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确定。与接触面土体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接触面土体切向软/硬化特性与法向变形规律。结合有限元软件ABAQUS,编制了FRIC模型子程序,通过模拟土与结构界面剪切滑移过程表明,编制的FRIC子程序可较好地模拟土与结构界面接触的非线性力学行为。
路德春罗磊王欣杜修力
关键词:接触面本构模型接触面单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