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辉
- 作品数:1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住院诊治及门诊长期随访的141例DM/P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对PM/DM合并ILD的生存时间、预测因素和预后不良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1例DM/PM患者中合并ILD 42例(29.8%),其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66%和57%,中位生存时间为127.3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合并ILD、年龄>50岁、声音嘶哑、低白蛋白血症、低氧血症是DM/PM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技工手和抗Jo-1抗体与ILD呈正相关(均P<0.05),成为ILD相关预测因子。急性/亚急性ILD进展快,病死率高(75%)。丙种球蛋白治疗与病死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ILD是DM/P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技工手、抗Jo-1抗体和低白蛋白血症是DM/PM合并ILD的预测因子,低氧血症是影响ILD预后的不良因素,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有助改善预后。
- 周丽忻霞菲黄华覃文王庭辉赵宝景
- 关键词:皮肌炎多发性肌炎间质性肺病预后
- 围手术期痛风107例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痛风急性发作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住院痛风患者围手术期痛风急性发作的发生率、临床特点。结果围手术期痛风急性发作率为33.6%,急性发作多发生在手术前后3 d,发作部位以为膝、踝、第一跖趾关节及足背最常见,急性发作与性别、年龄、病程、血尿酸、肌酐、是否存在痛风石、是否使用阿司匹林片及利尿剂无关,心脏部位手术患者的痛风急性发作率较非心脏手术高(<0.05)。结论围手术期痛风急性发作发生率高,手术是痛风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发因素。
- 王庭辉肖栋梅忻霞菲
-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手术期间
- 托珠单抗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HB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既往DMARDs和/或抗TNF—a疗效不佳的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1月015年3月于宁波...
- 周丽忻霞菲覃文黄华王庭辉谢斌华
- 文献传递
- 阿仑膦酸钠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应用及骨密度的变化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在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RA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强的松、甲氨喋呤及羟基氯喹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骨密度。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髋部及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24周后ACR20、ACR50、ACR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提高活动性RA患者骨密度水平,但未发现有增强临床疗效的作用。
- 黄华陈勇忻霞菲周丽王庭辉覃文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阿仑膦酸钠骨密度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SLE发生急性DI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临床以皮肤黏膜出血最为常见,其次为呼吸困难和腹痛。DIC发生前贫血多见,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较多见。DIC诱因:单纯SLE活动8例,SLE活动伴感染13例,单纯感染5例;5例患者有创伤史。死亡10例,其中8例患者存在严重感染。结论 SLE合并DIC常见诱因为原发病活动和感染,严重感染预后差,尤其是非典型肺炎和败血症很可能是致命的。
- 赵宝景黄华张振王庭辉覃文肖栋梅
- 关键词:红斑狼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肌炎特异性抗体亚型在多肌炎/皮肌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亚型与多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宁波市第一医院住院的PM/DM患者临床资料,包括11种MSAs亚型,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MSAs亚型是否为临床特征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不同MSAs亚型PM/DM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M/DM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37例PM/DM患者,DM131例,PM6例,MSAs总体阳性率77.37%,以抗组氨酰tRNA酶(Jo-1)抗体、抗黑色素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抗转录中介因子1-γ(TIF1-γ)抗体最多见,阳性率分别为19.71%、13.87%、15.33%,不同MSAs与PM/DM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密切相关,抗TIF1-γ、抗NXP抗体阳性者易出现吞咽障碍(χ2=24.847,P<0.001;P=0.005),抗ARS、抗Jo-1抗体阳性者易出现肌痛(χ2=4.314、7.146,均P<0.05),抗Jo-1、抗MDA5抗体阳性者易出现肌无力(χ2=6.245、8.865,均P<0.05),抗MDA5抗体阳性者易出现向阳疹、Gottron疹、溃疡性皮疹(χ2=37.198、14.724、104.492,均P<0.05),抗ARS、抗Jo-1、抗EJ、抗MDA5抗体阳性者较易出现技工手(χ2=35.298、27.779、20.012、8.006,均P<0.05),抗ARS、抗Jo-1、抗MDA5、抗Mi-2抗体阳性者易出现发热(χ2=11.745、25.291、20.078、6.255,均P<0.05)。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抗体(ARS)抗体是PM/DM发生肺间质病变(I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4.348,95%CI:1.653~11.436,P=0.003),抗TIF1-γ抗体是PM/DM合并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OR=5.483,95%CI:1.427~21.065,P=0.013)。所有PM/DM患者随访1~37个月,死亡8例,累计生存率84.2%,不同MSAs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并未显示MSAs是影响PM/DM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M/DM患者血清中MSAs阳性率高,不同MSAs与不同临床特征相关,密切关注抗ARS抗体PM/DM患者的ILD,积极筛查肿瘤尤其是存在抗TIF1-γ抗体的PM/DM患者,MSAs并不直接影响PM/DM患者的短期�
- 肖栋梅王庭辉赵宝景袁青青谢斌华忻霞菲邬秀娣
- 关键词:多肌炎皮肌炎
- Th17/Treg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探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及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IL-23的变化.方法 收集SLE患者7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方法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5分,38例)和稳定组(0~4分,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h17、Treg百分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7、IL-6、IL-23水平.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Th17占CD4+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h17占CD4+T细胞比例较SLE稳定组及对照组高(均P<0.05);SLE患者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reg占CD4+T细胞比例较SLE稳定组及对照组低(均P<0.05);SLE患者外周血Th 17/Treg高于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h 17/Treg高于SLE稳定组及对照组(均P<0.05).Th17、Th 17/Treg、IL-6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923、0.567、0.397,均P<0.05),Treg与SLED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458,均P<0.05).结论 SLE患者中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百分数存在异常,且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提示两种共同变化或失衡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黄华陈勇楼燕如黄娴倩忻霞菲周丽王庭辉覃文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流式细胞术
- L-选择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与FoxP3相关性研究
- 目的分析粘附分子淋巴细胞归巢受体—L-选择素(CD62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与CD4+CD25+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相关性研究。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SL...
- 陈勇楼燕如王庭辉忻霞菲黄华周丽
- 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IL-23的变化。方法收集SLE患者62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方法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5分,34例)和稳定组(0~4分,2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7、IL-6、IL-23水平。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Th17占CD4+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0.05),SLE活动组Th17占CD4+T细胞比例较SLE稳定组高(<0.05)。SLE患者组血浆中IL-6、IL-17、IL-23均较健康对照组高(<0.05)。Th17、IL-6、IL-17、IL-23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0.923、0.393、0.689、0.501,均<0.05)。结论 Th17细胞在SLE的发病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黄华陈勇楼燕如黄娴倩忻霞菲周丽王庭辉覃文
- 关键词:红斑狼疮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FoxP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分析SLE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FoxP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CD25-T淋巴细胞FoxP3表达。对象:SLE患者(37例)为2008年5月-11...
- 陈勇楼燕如忻霞菲王庭辉黄华周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