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庆元

作品数:39 被引量:266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市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8篇中尺度
  • 8篇暴雨
  • 8篇大风
  • 7篇数值模拟
  • 7篇雷达
  • 7篇回波
  • 7篇值模拟
  • 6篇中尺度结构
  • 6篇雷暴
  • 6篇雷暴大风
  • 4篇气象
  • 4篇热带
  • 4篇雷达回波
  • 4篇海冰
  • 4篇边界层
  • 3篇阵风锋
  • 3篇水汽
  • 3篇天气雷达
  • 3篇气旋
  • 3篇强对流

机构

  • 26篇天津市气象台
  • 12篇天津市气象局
  • 6篇中国气象局国...
  • 4篇国家海洋信息...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天津市气象科...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天津市滨海新...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天津市气象探...
  • 1篇京津冀环境气...

作者

  • 39篇王庆元
  • 8篇王彦
  • 6篇贾惠珍
  • 6篇李清泉
  • 5篇吕江津
  • 5篇易笑园
  • 5篇张楠
  • 4篇刘一玮
  • 4篇吴彬贵
  • 4篇李琰
  • 4篇吴丹朱
  • 3篇刘彬贤
  • 3篇杨晓君
  • 3篇王兰宁
  • 2篇李胜山
  • 2篇郭立
  • 2篇余文韬
  • 2篇王亚男
  • 2篇李培彦
  • 2篇何群英

传媒

  • 6篇气象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气象科技
  • 2篇极地研究
  • 2篇海洋预报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2007年中...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Marine...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2006年全...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全国优秀青年...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7
  • 8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水与相对湿度协同算法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天津市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和欧洲中心数值模式资料,基于降水与相对湿度的统计关系,建立两者之间协同订正算法并检验评估,结果表明:观测资料显示小时降水量级越小,其相对湿度的离散度越大,日变化特征越明显。累积雨量越大,降水持续时间越长,相对湿度越稳定。模式预报有降水时相对湿度分布有较大离散度,无法直接业务应用,需应用协同算法进行订正。对订正结果检验可知,对于小雨天气的相对湿度订正效果较好,而对于中雨以上订正结果偏低。
刘一玮王彦王庆元
关键词:降水相对湿度
MCS中地闪活动特征与雷达资料相关个例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通过跟踪一次中尺度带状对流系统(MCS)初生、发展、减弱的演变全过程,对地闪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粗化”格点处理,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地闪活动特征与组合反射率(CR)、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和回波顶高(ET)等雷达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表明在MCS强雷暴演变过程中:①总地闪数的96.7%集中落在CR为45~55dBz的回波区域内,在CR大于60dBz的强回波区域内地闪总数却很少;地闪密集中心的位置与CR大于等于50dBz的强度中心常常重合;②地闪密集中心与VIL中心常常不重合,常落在VIL高值中心的边缘或落在VIL为20-30kg·m^-2的区域中;在VIL小于20kg·m^-2的地方存在较为活跃的地闪。在VIL大于40kg·m^-2等值线范围内出现的地闪总数较少,在VIL大于50kg·m^-2的强中心几乎没有地闪出现;③单位时间间隔6min内的地闪总数随回波顶高的变化并不明显,但与回波顶高于11km的面积范围有着很好的正相关,表明组成MCS的云塔达到较高高度的水平面积对地闪活动的激烈程度有关。
易笑园张义军李培彦王庆元贾惠珍
关键词:MCS地闪特征多普勒雷达资料
渤海湾海风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应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和相应的自动气象站资料,统计分析雷达监测到的4次渤海湾海风锋的特点,并研究渤海湾海风锋与强对流天气形成、发展和消散过程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湾海风锋在低仰角(0.5o或1.5o)基本反射率产品中表...
王彦李胜山郭立冯金湖王庆元
关键词: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强对流天气
文献传递
前期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持续性海温异常事件对菲律宾低层大气环流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NCEP/NCAR 的1951~2010 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 气候诊断中心的1951~2010 年的海表温度扩展重建资料, 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试验探讨了前期秋季开始持续的热带海温异常事件对菲律宾低层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 1)相比于西南印度洋海温异常事件和北印度洋海温异常事件, 前期秋季印度洋上与9 月至次年6 月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PSAC)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印度洋偶极子事件(IOD); 2)在前期秋季单纯El Ni?o 事件发生时, 11 月至次年5 月在菲律宾海地区均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特征.在没有El Ni?o 事件影响时, 单纯正位相IOD 事件下从11 月到次年4 月菲律宾海地区依然表现出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特征, 但再分析资料表明其强度要较El Ni?o 情形下的偏弱;3)当正位相两事件伴随发生时, 两事件对El Ni?o 具有协同作用, 在该作用下菲律宾海地区的反气旋异常环流相对于单纯某种海温异常事件表现得更加强大, 且持续时间更长, 甚至到8 月仍表现出显著的反气旋环流特征.
李琰王庆元李欢张增健宋军李响
关键词:厄尔尼诺印度洋偶极子
两种不同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对IOD事件的模拟
本文将NCAR中心研制的CAM3.0大气环流模式和SOM3.0(Slab Ocean Model Version3.0)混合层海洋模式耦合运行的简单海气耦合模式,同时利用CCSM3.0(Community Climate...
王庆元李琰王亚男王国松李欢宋军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天津地区两次副高边缘特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资料、风廓线资料,对2012年7月21—22日和25—26日两次特大暴雨过程(分别简称"7·21"过程和"7·25"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7·21"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低槽和地面冷锋,暴雨发生前,其动力条件较好;而"7·25"过程属于槽前暖区降水,其发生前热力不稳定条件较好。(2)两次过程中,台风"韦森特"顶部的东南气流与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共同构成了这两次华北暴雨的水汽通道,但两支气流辐合的位置不同。(3)"7·21"过程在冷空气侵入后,槽前辐合明显,对流组织性加强,而"7·25"过程主要是由中低层南风风速辐合导致;两次过程的维持机制均与雷暴高压的出流与偏南气流辐合有关;"7·21"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伴随着高空槽系统的东移南压,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而"7·25"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则是在西南气流引导下,自西南向东北移动。
张楠何群英刘一玮余文韬王庆元胡玲
关键词:副高边缘特大暴雨多尺度动力机制水汽输送
一次雷暴大风的中尺度结构特征分析
应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和255m高的气象铁塔观测资料,分析了2004年06月22日20:00—21:40时出现在天津地区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不仅弓状回波能够产生雷暴大风,而且阵风锋也能够产生雷暴大风;只...
王彦吕江津王庆元吴丹朱贾惠珍
关键词:天气雷达气象铁塔雷暴大风中尺度结构
文献传递
海冰模式中盐度参数化方案和侧边界融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以Community Sea Ice Model(CSIM5)海冰模式和Sea IceSimulator(SIS)海冰模式分析两种盐度参数化方案在两个海冰模式中数值模拟中的差别。同时从方程出发分析SIS海冰模式中两种...
王庆元
文献传递
1982–2019年渤、黄海海洋热浪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基于1982–2019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最优插值海表温度资料,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渤、黄海海洋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之相关的环流背景。结果表明:(1)海洋热浪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差异,更强、更持久和更多的海洋热浪多集中在渤海和北黄海海区;(2)近38年来,渤、黄海海洋热浪变化趋势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频次、年平均持续时间、年平均平均强度和最大强度总体呈增多、增强趋势,但朝鲜半岛沿岸海域没有显著变化,这与该地区的平均海温变化密切相关;(3)根据日平均海表面温度将海洋热浪分为中等、强、严重和极端4种等级,结果表明,除极端海洋热浪外,其他3种不同等级海洋热浪发生频次和增长趋势均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中等强度海洋热浪在渤、黄海所有区域均频次偏多且有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强和严重海洋热浪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渤海海域,但渤、黄海区域极端海洋热浪几乎没有发生;(4)就渤、黄海区域平均而言,38年间,共发生83次海洋热浪,平均每年2.2次;海洋热浪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不同等级强度的海洋热浪的多发季节均在夏季;(5)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渤、黄海海洋热浪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当从高层到低层贝加尔湖区域上空表现为大范围的相当正压结构的暖性高压异常时,盛行的下沉运动和高空西北气流,带来了晴朗的天气和更多的地面净太阳短波辐射,有利于渤、黄海海洋热浪的形成和维持。
王庆元王庆元李清泉刘一玮刘一玮
关键词:持续时间大气环流
华北飑线系统中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顶高的关系及预警指标被引量:35
2009年
选取代表华北地区经常出现的三类飑线系统——拖曳层状型(TS)、先导层状型(LS)、平行层状型(PS)的3次强雷暴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天津塘沽多普勒雷达资料、京津冀ADTD型地闪监测网资料和北京探空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运用粗网格化分析方法,分别以飑线系统整体和飑线系统上局部的强回波块为研究对象,探讨6分钟内地闪频数与雷达回波顶高的关系,找寻雷电预警指标。结果表明:3次过程中,出现在云顶达到8-12km对流云塔中的地闪频数分别为85.8%、78.9%和80.5%;无论是在飑线系统整体,还是飑线系统上强回波块中,6分钟内地闪频数与对流云回波顶高高于11km或12km的回波面积有正相关关系;而且在飑线系统内的地闪活跃区,回波顶高高于11km的回波面积对地闪活动激烈程度具有预警意义。
易笑园宫全胜李培彦贾惠珍王庆元
关键词:地闪活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