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峻

作品数:118 被引量:996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建筑科学
  • 53篇天文地球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4篇黄土
  • 28篇地震
  • 19篇震陷
  • 16篇地壳
  • 16篇饱和黄土
  • 14篇黄土液化
  • 13篇接收函数
  • 12篇动三轴
  • 12篇动三轴试验
  • 12篇三轴试验
  • 11篇地幔
  • 10篇地基
  • 10篇上地幔
  • 10篇黄土震陷
  • 10篇反演
  • 10篇波速
  • 9篇地壳上地幔
  • 9篇土力学
  • 7篇土地基
  • 7篇黄土地基

机构

  • 73篇中国地震局
  • 72篇中国地震局兰...
  • 19篇兰州大学
  • 18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青海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作者

  • 118篇王峻
  • 39篇王谦
  • 34篇王兰民
  • 25篇钟秀梅
  • 24篇王平
  • 22篇刘启元
  • 21篇李顺成
  • 21篇郭飚
  • 21篇陈九辉
  • 20篇李昱
  • 16篇齐少华
  • 15篇柴少峰
  • 11篇袁中夏
  • 10篇王强
  • 9篇马海萍
  • 9篇李兰
  • 5篇石玉成
  • 5篇刘红玫
  • 4篇夏坤
  • 4篇李娜

传媒

  • 9篇地球物理学报
  • 8篇水文地质工程...
  • 8篇岩石力学与工...
  • 8篇西北地震学报
  • 7篇岩土工程学报
  • 6篇世界地震工程
  • 6篇地震研究
  • 6篇地震工程学报
  • 4篇地震工程与工...
  • 3篇地震地质
  • 3篇甘肃科学学报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 2篇中国工程建设...
  • 2篇中国振动工程...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场地黄土震害预测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对取自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影响区8个灾后重建安置点的黄土进行室内动、静三轴试验,研究了极震区2个灾后重建场地黄土的动、静力学特性,分析了地震影响区内3个灾后重建安置场地的黄土斜坡稳定性和5个场地黄土的震陷性;并结合安置点的地形地貌特点,对灾后重建场地潜在黄土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极震区黄土在静力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应力强化特性,在循环动荷载作用下具有刚度迅速衰减和粘滞性急剧增强的特征;MX-2和MX-3重建场地的斜坡在地震作用下存在失稳的可能;Ⅷ度以上地震作用下,MX-1、ZX-1、LT-1和LX-1场地存在产生不同破坏等级震陷灾害的风险;Ⅷ度以上地震作用下MX-1场地的黄土可产生液化,存在导致山体液化滑坡、泥流以及建构筑物地基失稳和不均匀沉降等地震灾害的风险。
王谦王兰民王峻郭鹏刘红玫卢育霞侯鹏博
关键词:黄土震陷黄土液化灾害预测
一种提高黄土饱和的试验方法
怎样快速提高黄土饱和度是室内黄土液化试验实现的难点,合理的饱和方法可为黄土液化的变形机制研究及液化危害性评价提供必要条件.本论文通过对反压饱和方法的改进,得到了一种适用于快速饱和黄土试样的方法.通过对饱和黄土液化试验中反...
王平王谦邵生俊王峻刘红玫
关键词:黄土液化
汶川M_s8.0地震: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0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M_S8.0地震.历史上,同类地震在大陆内部极为罕见.该地震深部构造背景的研究对理解其成因极为重要.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布设的大规模密集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记录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和接收函数非线性反演方法,得到了沿北纬31°线的19个台站下方120 km深度范围内的S波速度结构及台站下方地壳的平均泊松比.该观测剖面穿越了主震区,总长度约为420 km. 我们的结果揭示了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三个不同地块构造差异.上述三个地块的地壳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1)四川盆地前陆壳幔界面向西侧倾斜并有较为明显的横向变形.地壳厚度存在46-52 km的横向变化,中下地壳S波速度存在横向变化,地壳平均泊松比值较高(0.28-0.31),但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显示了坚硬地壳的特征,地壳平均泊松比仅为0.2;(2)松潘—甘孜地块地壳厚度由西侧靠近鲜水河断裂的60 km,向东减薄为52 km,在14-5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S波速度2.75-3.15 km/s的楔状低速区,其厚度由西侧的-30 km向东逐渐减薄为-15 km,相应区域的地壳平均泊松比高达。0.29-0.31;(3)鲜水河断裂西侧,川滇地块地壳结构相对简单,地壳厚度为58 km,并在26 km深度存在约10 km厚度的高速层,地壳内平均泊松比约为0.25; (4)汶川大震区在12-23 km深度上具有近乎4.0 km/的S波高速结构.而其下方的地壳为低速结构.地壳平均泊松比0.31-0.32,汶川大震的余震序列主要分布在高速介质区域内. 本文的结果表明松潘—甘孜地块的地壳相对软弱;而且并不存在四川盆地向西侧的俯冲.我们认为在青藏高原东向挤压的长期作用下,四川盆地强硬地壳的阻挡作用可导致松潘—甘孜地块内部蓄积很大的应变能量以及上、下地壳在壳内低速层顶部边界的解耦,�
刘启元李昱陈九辉郭飚李顺成王峻张绪奇齐少华
关键词:汶川地震接收函数反演泊松比地壳上地幔结构
川西龙门山及邻区地壳上地幔远震P波层析成像被引量:77
2009年
本文利用川西地震台阵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和非线性层析成像算法,获得龙门山地区400 km深度范围内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为了适应川西地区复杂的地质结构,本文的层析成像方法采用了快速行进三维走时计算算法和Tarantola非线性反演算法.我们的结果揭示了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三个不同地块构造差异及该区深部动力学特征.本文的研究表明:1)研究区地壳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区特征,松潘—甘孜地块和川滇地块岩石圈速度较低,四川盆地岩石圈速度较高,四川盆地的岩石圈厚度从南250 km向北逐渐减薄至100 km.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幔存在地幔上涌的特征.2)川滇地块和四川盆地仅是垂直接触关系,而在龙门山地区四川盆地前缘存在减薄的现象,并伴随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幔低速物质有侵入四川盆地岩石圈下方的特征,这显示了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和川滇地块的动力学关系的差异.3)以映秀为界,龙门山断裂带被从松潘—甘孜侵人的低速异常分为南北两段:龙门山南段和龙门山北段,汶川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均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北段.在青藏高原向东挤压和地幔上涌的双重作用下造成松潘—甘孜地块隆升,由于汶川处于龙门山北段的最南端,应力容易在此集中.这些因素可能是汶川Ms8.0地震的基本动力学背景.本文的结果不支持四川盆地的俯冲及层间流动的动力学模型.
郭飚刘启元陈九辉刘立申李顺成李昱王峻齐少华
关键词:龙门山汶川地震地震层析成像
黄土液化与砂土液化的差异浅析被引量:18
2001年
初步分析了黄土与砂土在液化机理、孔压增长模型、体积压缩系数以及渗透系数方面的差异以便认识黄土液化具有的孔压增长快、消散慢和沉降大的特性。
何开明王兰民王峻曾国熙
关键词:黄土砂土液化机理
汶川Ms8.0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其地震构造研究被引量:127
2009年
综合利用川西流动地震台阵观测数据和震后应急地震观测台站的震相数据,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汶川地震的余震序列进行了精确重新定位,并对汶川地震的地震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序列从彭灌杂岩南缘开始破裂,主震及其余震破裂带长约350 km,在大部分区域宽约20-30 km,其宽度和空间形态沿破裂带显示了强烈的分段和非均匀特征.坚硬的彭灌杂岩对余震的非均匀性分布和汶川地震复杂的破裂过程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以松潘—甘孜地块中地壳低速层顶部为底边界,余震主要分布在4-24 km深度范围内的龙门山东缘上地壳高速层内.余震深度分布剖面清晰地显示了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一江油断裂以及汶川—茂汶断裂在20-22 km深度合并为剪切带的特征.小鱼洞到理县方向存在一条长度超过60 km的垂直于龙门山走向的余震分布条带,综合震源机制解和地震破裂过程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这是坚硬的彭灌杂岩体底部在长期应力积累作用下发生破裂的反映,并成为汶川地震释放出巨大能量的主要原因.
陈九辉刘启元李顺成郭飚李昱王峻齐少华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震构造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台阵
中国境内天山的岩石圈速度结构——P波与S波接收函数的联合反演
通过合成地震图的计算,本文系统地分析研究了S波接收函数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并在接收函数非线性复谱比反演方法(刘启元等,1996)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P波和S波接收函数的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 利用本文发...
王峻
黄土场地震陷的灾害特征及成因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文献史料记载和现场科考成果,考证了黄土地区几次中强以上地震引发的黄土震陷灾害,分析了黄土震陷灾害的破坏模式、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依据大量不同地区黄土的动三轴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黄土震陷形成的物性指标的区域性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震陷临界动应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黄土地区的几次中强以上地震的极震区均有黄土震陷事例;黄土震陷的灾害模式可区分为振密型震陷、震陷型滑坡和液化型震陷,并由土性条件、地形地貌和地震动作用形式决定;孔隙比大于0.8时,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需要考虑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的震陷性,而黄土高原地区东南部的河南、河北和晋东南地区的黄土则可根据缩限含水量判定其震陷性;临界动应力的大小由黄土的结构强度所主导,临界动应力比与含水量之间存在很好的幂函数关系。
王强邵生俊王峻张振中
关键词:黄土震陷历史地震临界动应力
粉煤灰掺入量对改性黄土动本构关系的影响被引量:22
2013年
通过重塑非饱和试件的动三轴试验,开展了粉煤灰改性黄土的动力特性研究。探讨了动荷载作用下粉煤灰改性黄土的动应力-动应变关系,考察了粉煤灰掺入量对改性黄土动本构关系、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应于不同粉煤灰掺入量的改性黄土其动本构关系均服从双曲线模型,但试验参数a、b均随粉煤灰掺入量的增大而减小。动弹性模量随着粉煤灰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阻尼比明显减小。粉煤灰改性黄土的最佳粉煤灰含量在15%~20%之间。
王峻王谦王平钟秀梅柴少峰
关键词:粉煤灰黄土动三轴试验动本构关系动弹性模量
一种可旋转调节的空心圆柱扭剪试验机试样台顶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旋转调节的空心圆柱扭剪试验机试样台顶座,包括顶座基座和卡盘,所述顶座基座为硬质合金不等径空腔圆柱体,所述顶座基座上部为圆柱凸台,圆柱凸台边缘对称开有联结螺丝孔,所述顶座基座中部为圆柱件,所述顶座基座...
马海萍王谦徐溶钟秀梅冯建刚李晓峰李娜武善艺高中南王峻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