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芳
- 作品数:46 被引量:175H指数:9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并发症、合并症、发病基础及生化指标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年龄、临床分期和并发症为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和并发症等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 王洁施军平金洁王宇芳
- 关键词:重型肝炎预后肝功能衰竭
- 加替沙星致高血糖症四例被引量:16
- 2006年
- 例1 患者女,67岁。因反复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半年伴尿黄5d,2005年9月19日入院。临床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活动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既往无糖尿病史。10月1日始应用加替沙星400mg/d静脉滴注。10月8日开始出现口干、多尿等,10月11日测空腹血糖(FPG)30,09mmol/L,加用胰岛素,但FPG仍波动在26.61~46.84mmol/L,10月17日停用加替沙星后血糖逐渐回落,10月22日FPG降至6.69mmol/L,口干、多尿等临床症状消失。停用胰岛素后监测血糖2周均正常。
- 王宇芳过建春施军平石伟珍刘雁陈群伟荀运浩
- 关键词:加替沙星高血糖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无糖尿病史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75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 本文于2005年1月~2006年5月对75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NAFLD进行了肝组织学检查,旨在与慢性乙型肝炎和NAFLD比较基础上,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 施军平过建春刘雁陈群伟石伟珍荀运浩王宇芳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脂肪肝组织学检查病理特征
- 文献传递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及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证素及分布特点,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素分布及证候发展规律。方法:收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中医证候证素资料,以症状为基础,根据证素理论,分析相关证素的分布及特点。结果:在总体...
- 过建春方兴刚李春青王宇芳石伟珍
- 终末期肝病模型动态评分评估HBV相关肝衰竭预后的价值
-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其变化率(AMELD)在预测HB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HBV相关肝衰竭患者98例,随访24周,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计算MELD、AMELD分值。比较...
- 王薇薇过建春李春青荀运浩王宇芳俞秀丽石伟珍
- 关键词:肝衰竭乙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模型
- 文献传递
- 白细胞介素-18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及N-乙酰半胱氨酸疗效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早期中的作用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重肝对IL-18水平的影响,为重肝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咐法(ELISA)分析65例重肝患者血清IL-18、γ-干扰素(γ-IFN)、一氧化氮(NO)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表达,以及动态变化;通过NAC治疗(29)例与综合治疗(36例)的自身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中疗效的对比,观察TL-18、γ-IFN、NO和SICAM-1水平表达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重肝患者血清上述四项指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NAC治疗组血清上述四项指标自身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对NAC治疗组四项指标与SB、PA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后四项指标与SB改变呈显著正相关,与PA改变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IL-18等细胞物质与重肝具有相关性。NAC可降低上述物质的水平,可用于治疗重肝。
- 潘红英娄国强赵年丰童永喜吴惟一卢德荣俞秀丽吴锡铭王宇芳
- 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白细胞介素-18Γ-干扰素一氧化氮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N-乙酰半胱氨酸
-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早期血清IL-18和NO水平变化及N-乙酰半胱氨酸对其的影响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8(IL 18)、一氧化氮 (NO)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慢重肝 )早期中的作用以及N 乙酰半胱氨酸 (NAC)治疗慢重肝早期对IL 18和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 6 5例慢重肝早期患者血清IL 18和NO的水平表达及动态变化 ;通过NAC治疗 2 9例与单用综合治疗 36例的自身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中疗效的对比 ,观察IL 18和NO水平表达的变化及影响。结果 慢重肝早期患者血清IL 18、NO水平分别为 :NAC组 :( 2 5 9.4 1±13.79) pg/ml,( 191.5 7± 6 .95 ) μmol/ml;综合治疗组 :( 2 6 4 .97± 18.91) pg/ml,( 2 0 6 .17± 10 .16 )μmol/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IL 18:( 84 .93± 2 .5 9)pg/ml,NO :( 6 0 .74± 4 .2 5 ) μmol/m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NAC组经治疗后上述两项指标的水平分别是 ( 136 .86± 17.6 3) pg/ml,( 112 .34±12 .5 7) μmol/ml,比治疗前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NAC组治疗后有效组IL 18、NO水平由治疗前 ( 2 74 .89± 16 .92 ) pg/ml,( 196 .30± 6 .10 ) μmol/ml分别下降至 ( 97.6 7± 17.11)pg/ml,( 74 .18± 4 .86 ) μmol/ml;而无效组则由治疗前 ( 2 18.78± 16 .81) pg/ml,( 179.17± 19.75 ) μmol/ml分别升高至 ( 2
- 潘红英娄国强赵年丰童永喜吴惟一卢德荣俞秀丽王宇芳
-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血清IL-18NON-乙酰半胱氨酸
- 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193例并发症已控制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予以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治疗24周前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乏力、肝区疼痛、肝脾大)、生化指标如肝功能(ALT、AST、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总胆红素、A/G等)、血常规、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PIVP)、蛋白电泳等项目。结果治疗24周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及肝功能、血常规、肝纤维化指标、蛋白电泳等指标均得到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和生化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 石伟珍过建春施军平王宇芳荀运浩
- 关键词: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
- 慢性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研究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并发症、合并症、发病基础及生化指标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年龄、临床分型和并发症为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P<0....
- 王洁施军平金洁王宇芳
- 关键词:重型肝炎预后机制LOGISTIC回归分析
- 文献传递
- 终末期肝病模型动态评分评估HBV相关肝衰竭预后的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其变化率(△MELD)在预测HB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HBV相关肝衰竭患者98例,随访24周,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计算MELD、△MELD分值。比较不同时间点存活与死亡患者MELD及△MELD分值,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MELD及△MELD预测预后的准确性,以最佳临界值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的病死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运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各组生存率变化。结果98例患者24周内死亡52例,存活46例,死亡组与存活组间MELD、△MELD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I〉23组8、12、24周病死率均明显高于MELD〈23组,△MELD〉4.5组病死率也高于△MELD〈4.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判断患者12、24周预后△MELD的AUC(0.823、0.815)明显大于MELD的AUC(0.680、0.684)(P〈0.05);生存分析显示以最佳临界值分组,各组间累积存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系统适用于我国HB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MELD评估预后的准确性要高于初始MELD,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过建春李春青荀运浩王宇芳俞秀丽石伟珍施军平娄国强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预后终末期肝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