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升

作品数:17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PET/C
  • 10篇PET/CT
  • 7篇显像
  • 5篇正电子
  • 5篇正电子发射
  • 5篇脱氧
  • 5篇脱氧葡萄糖
  • 4篇PET/CT...
  • 3篇正电子发射型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肿瘤
  • 3篇骨髓
  • 3篇腹腔
  • 3篇18F-FD...
  • 2篇胆囊
  • 2篇胆囊息肉
  • 2篇动脉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王升
  • 14篇川玲
  • 14篇赵文锐
  • 13篇梁英魁
  • 9篇方庭正
  • 6篇王新强
  • 5篇郭烽
  • 5篇雷霄
  • 5篇朱家瑞
  • 4篇高春华
  • 4篇王伟
  • 3篇王春芳
  • 2篇霍丰
  • 2篇于彤
  • 2篇邱宝安
  • 2篇马元桂
  • 1篇张志成
  • 1篇何疆春
  • 1篇许根祥
  • 1篇朱智明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海军总医院学...
  • 1篇内镜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5篇2012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1995
  • 1篇199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化高密度脂蛋白对兔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及趋化因子分泌的影响
2012年
目的在体外观察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idati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ox-HDL)诱导兔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情况,并观察ox-HDL对DCs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 alpha,MIP-1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acrophag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分泌的影响情况,探讨ox-HDL对DCs成熟及趋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12只新西兰大白兔心尖穿刺采集外周血标本,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同时,冻存血浆,提取HDL并氧化修饰。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组、HDL组及ox-HDL组,分别加入磷酸盐缓冲液、HDL、ox-HDL干预24 h后收集细胞,检测细胞表面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Ⅱ,MHCⅡ)、CD14表达。分别于12、24、48 h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趋化因子MIP-1α和MCP-1。结果 ox-HDL可以上调DCs表面CD86和MHCⅡ的表达,同时下调CD14的表达,细胞的形态由不成熟往成熟转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随时间和ox-HDL浓度升高而逐渐升高,而MIP-1α水平受树突状细胞是否成熟影响不大。结论 ox-HDL可以促进DCs的成熟,并增加趋化因子MCP-1的分泌,导致斑块性质的不稳定,可能与斑块的免疫反应及炎症的活化相关。
雷霄赵文锐傅强川玲梁英魁王升郭烽李志樑
关键词:氧化高密度脂蛋白树突状细胞趋化因子斑块
多中心型Castleman病^(18)F-FDG PET/CT显像1例被引量:8
2009年
患者女,59岁,胸闷、腹胀、无力3月余,发现左肺占位2周。既往有系膜增生性肾病病史7年,诊断冠心病10余年,糖尿病4年,高血压病2年。体检:消瘦面容,皮肤黝黑,双侧颈部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数枚,无明显压痛,右侧腋窝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2枚,质硬,无压痛。
梁英魁川玲赵文锐朱家瑞方庭正王升
关键词:CASTLEMAN病放射性核素显像
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评价心肌梗死后经冠状动脉介入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应用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评价心肌梗死(AMI)后经冠状动脉介入移植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扫描(SPECT)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比观察经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支架(stent)+心肌骨髓干细胞移植(MBMC)前后的心肌梗死区心肌血流灌注和代谢变化。结果:介入移植治疗前灌注缺损106节段,代谢缺损80节段;介入治疗后灌注缺损84节段,代谢缺损66节段,治疗前后灌注代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0.05);介入移植治疗前后人均灌注缺损分别是(3.13±1.14)节段和(2.54±1.30)节段,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介入移植治疗前后人均代谢缺损分别是(2.42±1.28)节段和(2±1.28)节段,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介入移植治疗后定量分析靶心图灌注显像的总记分(SPS)、代谢显像的总记分(SMS)以及严重度记分(SSS)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184,P=0.608,P=0.166)。结论: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是观察经冠状动脉介入移植治疗AMI疗效的一种方法。
川玲赵文锐方庭正王升王新强梁英魁高连如朱智明
关键词:心肌梗死干细胞移植
采集时间、注射药量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图像质量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对患者体内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剂量、采集持续时间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图像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深入了解获得高质量诊断图像的必要条件,指导图像采集工作。方法采用GE公司Discovery ST型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仪对9例患者进行容积成像协议(VIP)3D采集。使用VIP程序提取2、2.5、3 min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图像重建,使用CT对PET图象进行衰减校正。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生通过视觉判断法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选择没有肝脏病变的PET图像,将感兴趣区(ROI)置于肝脏面积较大的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层的肝区,计算ROI内的放射性计数、标准摄取值(SUV)。使用SPSS 1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集9例患者的VIP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得到Ⅰ级图像11个,Ⅱ级图像13个,Ⅲ级图像3个。放射性计数中位值:Ⅰ级图像5 308个,Ⅱ级图像3 683个,Ⅲ级图像3 245个。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区计数与图像质量分级间呈负相关,r=-0.769,P=0.001(2-tailed)。结论受检者体内足够的放射性计数以及适当的图像采集时间是获得高质量PET图像的前提和保证,且两者相辅相成。
王新强于彤川玲赵文锐方庭正王升梁英魁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图像质量注射剂量
经腹腔镜胆囊一期缝合治疗胆囊息肉
1995年
1991年3月至12月,我们应用腹腔镜行胆囊息肉摘除,胆囊一期缝合32例。其中多发息肉24例,单发8例。9例合并胆囊结石。手术前用B超对胆囊定位,做皮肤小切口,穿刺胆囊放入OlympusA5307腹腔镜,取出息肉,电凝止血,标本立即行冰冻检查。冰冻报告为良性,术中胆道造影无梗阻,用4/0无损伤缝线分层缝合胆囊粘膜和浆膜。多数病人仅手术当日需静脉补液治疗,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地、进食。32例切口均一期愈合。16例3个月后随访,胆囊功能正常。
霍丰张志诚骆明义马元桂邱宝安万玉良王子成王升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息肉外科手术胆囊肿瘤
脑内原发淋巴瘤致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18)F-FDG PET/CT表现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大脑原发淋巴瘤所致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的^(18)F-FDG PET/CT表现以及探讨不对称指数(AI)检测CCD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与活检证实的免疫正常的大脑原发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与增强MRI表现。对所有病例双侧小脑FDG代谢显像进行视觉分析以及AI的半定量分析。AI值大于0.10认定CCD阳性。结果所有原发病灶均显示为结节样、团块样异常FDG浓聚和MRI显著强化。2例为颅内多发病灶.10例为单发病灶。6例单发病灶淋巴瘤患者CCD阳性,视觉分析与AI均为阳性表现,所有病变对侧小脑FDG代谢均显著低于同侧小脑;其余6例CCD阴性。CCD阳性与阴性患者间的A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平均值分别为0.19±0.04和0.05±0.02,t=-5.650,P<0.05)。结论^(18)F-FDG PET/CT能够检测出原发淋巴瘤导致的CCD;AI是有效的半定量检测指标。
梁英魁川玲赵文锐朱家瑞方庭正王升
关键词:淋巴瘤磁共振成像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99mTcO4^-动态显像诊断异位甲状腺被引量:9
2010年
王升于彤朱家瑞
关键词:舌异位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
^(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再分期的价值
2010年
目的应用18F-FDGPET/CT为手术或放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再分期,以评价18F-FDGPET/CT在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本组受检者51例(男41例,女10例),年龄34-90岁(平均61.86±12.81岁)。鳞癌29例,腺癌20例,腺鳞癌2例。根据文献中接收器工作特性分析确定良恶性结节阈值截点SUV值>3.5为阳性淋巴结。结果 51例患者中45例检出纵隔淋巴结,SUV值>3.5的阳性淋巴结共有63%(79/125),SUV值>3.5且小于1cm结节35%(28/79),SUV值>3.5且大于1cm结节65%(51/79)。肺腺癌20例中阳性淋巴结58%(46/79),鳞癌29例中阳性淋巴结41%(32/79),腺鳞癌2例中阳性淋巴结1%(1/79)。肺腺癌和鳞癌患者小于1cm和大于1cm的阳性淋巴结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P<0.05)。结论 18F-FDGPET/CT对NSCLC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再分期有较大价值。
川玲赵文锐梁英魁方庭正王新强高春华王春芳王升王伟
关键词:18F-FDGPET/CT肿瘤分期
^(18)F-FDG PET/CT评价伽马刀治疗肿瘤疗效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评价伽马刀治疗肿瘤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肿瘤术后复发患者,在伽马刀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根据CT显像的病灶大小、PET显像的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变化以及SUV变化率(△SUV)分别进行近期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前PET/CT全身检查后检出病灶并行伽马刀定位病灶65个,平均直径(3.32±3.57)cm;平均SUVmean5.92±2.62。伽马刀治疗3个月后复查,PET/CT检出病灶50个,平均直径(2.54±2.76)cm;平均SUVmean3.82±3.40。伽马刀治疗后病灶最大直径普遍较前缩小(P<0.05),伽马刀治疗后SUVmean显著降低(P<0.001)。伽马刀治疗后CT显示的总有效率为38.46%(25/65),PET SUVmean显示总有效率为55.38%(36/65),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P<0.05)。△SUV的总有效率为49.23%(32/65)。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从病灶的大小和代谢两方面评价伽马刀治疗肿瘤的疗效。
川玲赵文锐梁英魁方庭正王升王新强高春华王春方王伟
关键词:肿瘤伽马刀氟脱氧葡萄糖F18
18F-FDG PET/CT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应用
郭烽赵文锐川玲梁英魁雷霄王升高春华王春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