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辉
- 作品数:20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论个人社会资本的构成被引量:2
- 2009年
- 社会资本具有增殖的功能。个人的社会资本构成包括三个方面:关系网络资本、组织资本、社会环境或制度资本,即个人的社会资本分别来自个人的关系网络、个人所属的组织或群体以及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大环境。
- 熊辉
- 关键词:社会资本
- 消费社会与符号价值的生产被引量:5
- 2007年
-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增长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消费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显得没有必要。消费社会的生产主要是满足人类无限增长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的需求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求,而是一种符号需求,即消费的物品或服务代表着幸福、美好、个性、地位,等等。因此,消费社会的生产,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的使用价值的生产外,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符号价值的生产。
- 熊辉
- 农民工:区隔、边缘化与市民化被引量:4
- 2008年
- 农民工现象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是户籍制度区隔的产物。这种制度区隔在就业、工资福利、住房及居住管理、子女入学、社会资本积累等社会各个领域所产生的扩散效应,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农民工的利益,影响到农民工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造成了农民工与市民间的疏离和隔阂,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迫在眉睫。
- 熊辉
- 关键词:农民工区隔边缘化市民化
- 幸福感述论被引量:6
- 2014年
- "幸福"是个体重大需要和欲望的满足,在本质上是一种判断标准。每个人所接受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种类和多少不同,其幸福标准也不尽相同。个体正是依据自身的幸福标准来衡量自身幸福的程度。幸福感是个体感知到自己的重大需要和欲望满足后的一种心理体验,除了受到自身幸福标准的影响外,还受到个体的遗传因素、人格特质以及思维方面差异的影响。干预幸福、提升个体幸福感是幸福社会建设的主题。干预幸福应从需要与欲望的调节与满足入手。需要与欲望的调节,除了采用幸福观教育的形式外,更应通过缩小个体间差距、保证公平公正以影响个体幸福参照标准的形式来实现;需要与欲望的满足方面,除了提升影响幸福的一般性客观要素水平外,应通过深入细致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来协调个体的主客观世界,提升幸福感。
- 熊辉
- 关键词:幸福感干预
- 幸福参照对象的选择原则与类型被引量:1
- 2015年
- 社会比较理论对个人幸福感的形成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个人幸福是个体与其参照对象进行社会比较之后的一种心理体验,因而,参照对象的选择对个人幸福感的形成具有直接重大影响。个体对参照对象的选择具有客观主导性、主观选择性、阶段变化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并遵循相似性、接近性、信息可获得性以及多数性与特定性等原则。个体所选择的参照对象在分为平行、上行、下行三种类型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分为主要、次要和临时参照对象三种。主要参照对象的选择与变化,对个体幸福感造成直接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参照对象的变化,我们可以较好地把握社会心理变化脉络,从而更好应对幸福社会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 熊辉
- 隐藏在生产中心中的消费中心
- 2007年
-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上,生产一直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以来,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和人们购买力的不断提高,消费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本文试图从分析消费的本质意义出发,探讨消费在当今社会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 熊辉
- 关键词:消费主义消费社会
- 城市社区建设与市民社会建构被引量:3
- 2007年
-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权力逐渐从经济、社会领域收缩,国家与个人、家庭之间出现真空地带,市民社会开始孕育。文章在分析我国市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中国历史和现实条件下我国以社区建设为主要标志的市民社会建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并在市民社会框架上提出了政府参与社区建设的度的问题。
- 熊辉
- 关键词:社区建设市民社会
- 人类社会进步:符号消费的逻辑被引量:5
- 2007年
-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与人类社会进步相伴随的是人类对消费深度和广度的无止境追求,人类在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中不断创造和消费着各种相应的“美好”、“幸福”符号,正是这种符号促进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是在维持人类生存的基础上追求“幸福”符号的历史;从本质意义上讲,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生产和消费的就是符号——已经超出生物学意义的代表着人类“美好”、“幸福”生活理念的符号。
- 熊辉
- 关键词:社会进步
- 社区控制与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中的难题
- 2012年
- 受中国传统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思想的影响,历代国家管理者习惯于对社会基层严加控制,因而民间自然难以形成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的意愿。在当今的社区建设中,历史沿袭下来的对社会基层严密掌控的行政化管理方式,严重制约着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现实的社区参与,实际上面临着二难选择:严格的国家控制可以带来社会稳定,但必然打击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真正的自主参与可能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但也可能滋生不稳定因素。从长远来看,只有减少政府权力对社区的干预,赋予社区居民自主权,突出社区居民在社区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民主参与能力。
- 熊辉
- 关键词:社区参与
- 社区参与:从他组织到自组织被引量:4
- 2009年
- "社区"的设置是传统国家控制思想的延续。由政府组织和控制的社区居委会实际上履行着政府直接控制社会的职责,将居民置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因而在社区建设中对居民的动员能力严重不足。只有充分重视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理清政府与社区的关系,逐渐减少政府对社区的直接干预,促进居委会组织由"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化,才能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对社区居民的动员能力,并在参与过程中通过居民"自组织参与"的方式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熊辉
- 关键词:社会控制社区参与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