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建峰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植被动态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植被
  • 1篇生态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模拟
  • 1篇景观
  • 1篇集水
  • 1篇集水区

机构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潘建峰
  • 1篇王化儒
  • 1篇国庆喜

传媒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3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集水区尺度的森林植被动态模型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结构层次和功能行为最复杂的生态系统,由于其组成成分树木寿命长,其动态不易被长期观测,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成为当前森林景观研究的重点,在景观生态学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生态模型,尤其森林动态...
潘建峰
关键词:植被动态景观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集水区尺度的森林植被动态模型研究——以张家沟集水区为例
本文以张家沟集水区为例,研制了基于个体的景观尺度上的森林动态模型。该模型包括了对树木生长的生物学过程和影响树木生生长的环境因子两部分模拟,较好地解决了林分尺度的生态学过程向景观尺度的转换问题。模型运用了GIS技术、吸收了...
潘建峰
关键词:森林生态森林植被植被动态
文献传递
山地小气候模型在帽儿山地区气候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山地小气候模拟模型(MTCLIM)对帽儿山地区气候进行了模拟,由已测数据作为输入变量,对帽儿山张家沟集水区2002年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降水量、蒸散发等进行了模拟估算,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年积温低于低海拔地区,符合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的一般规律;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分布规律与积温的分布规律相吻合,它们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植被因素的作用,潜在蒸散量略有不同。用帽儿山气象站1989—2001年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两者数据基本符合。将MTCLIM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采用不同的垂直递减率,运用Kringing方法对气象因子的时间、空间分布的模拟,不仅可以了解温度、降水、辐射等因子的分布情况,还可以为生态学过程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植被动态模型提供气候数据支持,揭示森林植被变化的动态过程,实现森林景观与功能的耦合。
潘建峰国庆喜王化儒
关键词:气候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