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斌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一种高储氢量和低V含量的Ti-Cr-V固溶体合金
- 新材料领域中的一种高储氢量和低V含量的Ti-Cr-V固溶体合金,包括Ti、Cr和V元素,特征是:合金是通过添加少量的V对二元团簇Cr<Sub>7</Sub>Ti<Sub>6</Sub>及其附近成分进行合金化形成的;其成分...
- 董闯王清汪海斌
- 文献传递
- 基于团簇的钒基合金和钙钛矿氢氧吸放行为研究
- 对于能源材料中涉及氢与氧的吸放、固溶和相变的材料,由于氢与氧含量多变及位置存在一些无序分布,材料结构复杂多变,导致基于晶体学的结构处理方式不易有效分析材料结构与相关物理化学性能。V基储氢合金和钙钛矿均属于能源材料,在使用...
- 汪海斌
- 关键词:气固反应固态相变团簇固溶体合金钙钛矿
- 文献传递
- Fe-B-Si-Nb块体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与优化被引量:10
- 2016年
- 利用"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设计和优化具有高形成能力的Fe-B-Si-Nb块体非晶合金.以源于Fe-B二元共晶相的Fe_2B局域结构为基础,结合电子浓度判据,构建Fe-B二元理想非晶团簇式[B-B_2Fe_8]Fe;考虑到原子间混合焓的大小,选择Si和Nb原子分别替代[B-B_2Fe_8]团簇的中心原子B和壳层原子Fe,得到[Si-B_2Fe_(8-x)Nb_x]Fe系列四元非晶成分.结果表明,[Si-B_2Fe_(8-x)Nb_x]Fe团簇式在x=0.2~1.2成分处均可形成块体非晶合金,其中在x=0.4~0.5的成分区间内均可形成临界尺寸为2.5 mm的块体非晶合金.考虑到原子半径的大小,鉴于增加Nb的同时降低Si的含量可维持[Si-B_2Fe7.6Nb0.4]Fe非晶团簇结构的拓扑密堆性,由此得到另一系列[(Si1-yBy)-B_2Fe_(8-x)Nb_x]Fe团簇式成分.结果表明,在(x=0.5,y=0.05)^(x=0.9,y=0.25)成分区间内均可通过Cu模铸造法获得直径为2.5 mm的块体非晶.新设计获得的Fe-B-Si-Nb块体非晶合金具有优良的室温软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其中[Si-B_2Fe_(8-x)Nb_x]Fe(x=0.2~0.6)非晶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14~1.46 T,矫顽力为1.6~6.7 A/m;[(Si_(0.95)B_(0.05))-B_2Fe_(7.5)Nb_(0.5)]Fe块体非晶合金的室温压缩断裂强度达4220 MPa,塑性形变约为0.5%.
- 耿遥祥王英敏羌建兵董闯汪海斌特古斯
- 关键词:力学性能软磁性能
- 一种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用钛双极板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用钛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磷酸、硫酸和水制备的混酸为电解液,对钛片进行阳极氧化刻蚀,钛片表面生成TiO<Sub>2</Sub>,反应至电流为0A,刻蚀结束,冲洗,干...
- 欧阳春简刚汪海斌张嘉伟姜小宝
- CO_2超临界流体可控冷却淬火技术被引量:1
- 2019年
- 从影响淬火介质冷却能力的因素和CO_2基本物理性质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传热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论述了CO_2超临界流体作为淬火介质实现淬火冷却过程可控的潜力、产业价值与发展方向。
- 汪海斌汪海斌
-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淬火介质二氧化碳
- 多元BCC固溶体储氢合金的团簇结构模型
- 本文采用“团簇+连接原子”结构模型重新解析了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团簇堆垛模式,形成的团簇与连接原子的比例分别为1:0、1:1、1:2、1:3、1:4、1:5,为多组元BCC固溶体合金的理论计算提供了基...
- 董闯王清汪海斌
- 关键词:储氢合金吸放氢性能
- 文献传递
- 铝合金铸件和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铸件和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铝合金铸件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成分:Zn:5‑20%、Mg:5‑10%、Si:6‑10%、Cu:5.5‑8%、B:0.1‑0.25%、Mn:1.15‑2.11%、Y:0.1‑1....
- 欧阳春简刚申奥汪海斌
- 铝合金铸件和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铸件和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铝合金铸件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成分:Zn:5‑20%、Mg:5‑10%、Si:6‑10%、Cu:5.5‑8%、B:0.1‑0.25%、Mn:1.15‑2.11%、Y:0.1‑1....
- 欧阳春简刚申奥汪海斌
- 基于相图的团簇线判据在Laves相相关的固溶体储氢合金体系中的应用
- 本文在相图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团簇线方法,用于指导与 Laves 相相关的 BCC 固溶体储氢合金的成分设计。团簇线体现在三元相图上为连接其亚组元体系中特殊的二元团簇结构与第三组元的一条直线。在 Ti-Cr-V 三元固溶...
- 王清吴江陈伟荣汪海斌李艳辉鲁雯董闯
- 关键词:相图储氢
- 文献传递
- Ti_(38)Zr_(45)Ni_(17)准晶合金的储氢性能及其V合金化
- 2008年
- 研究了三元Ti_(38)Zr_(45)Ni_(17)准晶合金及其V合金化后的四元合金(Ti_(0.38)Zr_(0.45)Ni_(0.17))_(100-x)V_x(x=5%、10%、30%、40%、60%(原子分数))的吸放氢性能。准晶成分设计思想源自于团簇线方法,即在Ti-Zr-Ni三元合金体系中利用两条团簇线的交点确定最佳准晶成分Ti_(38)Zr_(45)Ni_(17)。利用铜模吸铸快冷工艺制备直径为3mm的合金棒。吸放氢测试结果表明,Ti_(38)Zr_(45)Ni_(17)准晶在303K首次吸氢量为0.9%(质量分数),在573K时合金首次吸氢量可达2.38%(质量分数),合金吸氢过程快速完成,并放出大量的热,可将吸氢前的粉末样品烧结成块体凝聚物。吸氢后准晶结构消失,完全转化为氢化物结构。添加5%~30%(原子分数)的V进行合金化时可提高合金在573K下的首次吸氢量,最大为2.96%(质量分数),具有固溶体结构的(Ti_(0.38) Zr_(0.45)Ni_(0.17))_(40)V_(60)合金在室温下首次吸氢量为3.2% (质量分数)。由于准晶及其V合金化的合金在吸放氢之后均形成了稳定的氢化物,导致其放氢非常困难。
- 袁亮王清侯晓多董闯汪海斌马仁涛徐芬孙立贤
- 关键词:储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