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全福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剂量
  • 1篇动情周期
  • 1篇新药
  • 1篇新药研制
  • 1篇药物流产
  • 1篇液泡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早孕
  • 1篇生成素
  • 1篇输卵管
  • 1篇蜕膜
  • 1篇人工流产
  • 1篇周期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形态
  • 1篇细胞形态变化

机构

  • 4篇上海市计划生...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4篇毛全福
  • 1篇丁训成
  • 1篇何广安
  • 1篇杜晓岩
  • 1篇何志英
  • 1篇吴向东
  • 1篇杞晓红
  • 1篇杨丽珍
  • 1篇卢琦华
  • 1篇赵伟
  • 1篇陆文燕
  • 1篇汪玉宝
  • 1篇刘昌管
  • 1篇胡月明
  • 1篇蒋文珏
  • 1篇宋育文
  • 1篇谢衷明
  • 1篇高尔生
  • 1篇唐威
  • 1篇田敏

传媒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生殖与避孕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药物流产蜕膜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的基因表达被引量:7
2000年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IGF-II)是一种重要的生殖调节因子。本文比较了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蜕膜中 IGF-II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人工流产蜕膜中 IGF-II基因呈现普遍的高表达 ,其基因转录相对值为 1 .5 4± 0 .79,而药物流产的蜕膜中 IGF-II基因表达显著下降 ,其基因转录相对值为 0 .72± 0 .3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IGF-II可能介导了孕激素对蜕膜的支持作用 。
汪玉宝刘峻毛全福杜晓岩
关键词:蜕膜人工流产药物流产
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细胞形态变化的图像分析被引量:11
1996年
应用特异性的a-rLHβ抗血清,以ABC技术显示垂体黄体生成素(LH)细胞,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LH细胞的面积、细胞内液泡面积和细胞形状等参数进行定量和统计分析,获得了大鼠正常动情周期各时期典型的LH细胞学图像。结果表明:LH的早期贮存和基础分泌主要同细胞内颗粒变化有关,而LH的大量贮存和大量释放同细胞内液泡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细胞大小、细胞形状和细胞结构等形态变化密切相关。
周寿康毛全福赵伟唐威何志英顾敦瑜蒋文珏
关键词:液泡分泌颗粒动情周期
宫内节育器的输卵管效应研究
1994年
给25只成年雌兔子宫内放置三种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IUD),6个月后,在检查IUD位置固定良好并有抗生育作用的基础上观察输卵管形态、分泌活动、肌肉活动及组织内Cu^(++)、PGs含量等变化。本文观察到兔子宫内放置金属单环、VCu200IUD及消炎痛VCu200IUD后输卵管组织内Cu^(++)含量均未明显增加;PGE/F比值呈上升趋势;峡部平滑肌收缩频率明显增加(P<0.05或0.01),未观察到紧张性阵发收缩波,粘膜皱襞完好,固有膜及乳头间质内可见不同程度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内PAS阳性物质减弱,而分泌液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增减,结果表明兔子宫内放置惰性和活性IUD均能影响输卵管粘膜形态而输卵管肌肉活动及组织内Cu^(++)含量及分泌液中葡萄糖浓度则未发生明显变化。
杨丽珍谢衷明沈颖奚明毛全福
关键词:IUD输卵管
米非司酮复方抗早孕新药研制
李瑞麟侯惠民宋育文卢琦华丁训成陈月贞刘昌管高尔生沈维雄胡月明毛全福陆文燕田敏吴向东何广安杞晓红
该项目开发了米非司酮和双炔失碳酯复方抗早孕药物。研制单位已按西药三类新药的要求完成了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工作,经动物试验证明,在两药的无效剂量下合并用药,能有效地终止49天内的早孕,表明两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由北京协和医院...
关键词:
关键词:抗早孕低剂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