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造血
  • 9篇干细胞
  • 8篇造血干
  • 8篇造血干细胞
  • 8篇干细胞移植
  • 7篇造血干细胞移...
  • 4篇异基因
  • 4篇异基因造血干...
  • 4篇预后
  • 4篇基因
  • 3篇移植后
  • 3篇异基因造血干...
  • 3篇淋巴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疾病
  • 2篇移植物抗宿主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血液学研...

作者

  • 13篇樊星
  • 11篇唐暐
  • 11篇王苓
  • 11篇胡炯
  • 3篇窦汉波
  • 3篇王莹
  • 2篇李军民
  • 2篇王丽宁
  • 1篇山洁慧
  • 1篇沈志祥
  • 1篇陈玉宝
  • 1篇赵维莅
  • 1篇陈赛娟
  • 1篇王黎
  • 1篇罗炎
  • 1篇俞杨

传媒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内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加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既往的研究显示,传统化疗如马法兰、VAD(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对降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异常浆细胞、缓解疾病症状有效,但获得完全缓解(CR)比例极低,治疗后患者中位总生存(OS)期仅为2~3年[1].常规化疗基础上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能显著提高MM患者的CR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患者的OS以及无进展生存(PFS)率[2-5].
樊星唐暐王苓胡炯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沙利度胺
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分支之一,应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技术检测各种体液的代谢物变化,研究各种代谢物分子及其功能,有助于发现相关疾病发生早期的代谢组标志物簇,深入理解相关病理发生的分子机制,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
樊星李军民陈赛娟
关键词:代谢组学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个体化治疗
EBMT积分体系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中的预后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危险因素,探索中国人群EBMT积分预测移植长期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allo-HSCT治疗的血液病患者,预后评估参照EBMT积分,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疾病状态、诊断至移植时间、供/患者性别组合、供体来源。将患者分为3组:低危组(O~1分)、中危组(2~3分)和高危组(4~7分)。结果移植后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13(10~1827)d,存活患者中位随访837(166~1827)d,预期4年总生存(OS)率、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及复发率(RR)分别为(57.5±4.6)%、(21.6±3.7)%和(42.7±6.1)%。其中低危组4年OS率、TRM、RR分别为(72.2±9.0)%、(8.1±4.5)%和(27.3±8.7)%,明显优于中危组[分别为(57.7±6.0)%、(23.1±5.1)%和(44.9±8.3)%]和高危组[分别为(36.9士10.2)%、(33.5±9.2)%、(51.5±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2和0.009)。结论EBMT积分体系能有效提示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OS率、TRM和RR。
王苓唐暐樊星赵维莅陈玉宝沈志祥李军民胡炯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肿瘤预后
一项关于造血干细胞回输后环磷酰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瞻性临床研究(NCT01435447)的中期结果分析
王苓唐暐樊星王丽宁胡炯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移植前不同疾病状态的血液疾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移植中心自2007至2011年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48例,按照移植前疾病是否获得完全缓解分为标危组(n=101)和高危组(n=47),分别比较复发死亡比例、移植后非复发死亡比例以及移植后非复发死亡原因的构成比。结果:移植后总生存率、复发率和非复发病死率分别为57.8%±4.5%、42.1%±6.1%和21.7%±3.6%。标危组复发病死率及移植相关非复发病死率均显著低于高危组(P<0.001,P=0.013)。标危组复发死亡占40.7%,移植相关非复发死亡占59.3%,其中感染50.0%,移植物抗宿主病31.3%,弥漫性肺泡出血25.0%,肝静脉闭塞病12.5%,植入不良12.5%,颅内出血6.3%;高危组复发死亡占51.7%,移植后非复发死亡占48.3%,其中感染50.0%,移植物抗宿主病35.7%,植入不良21.4%,肝静脉闭塞病14.3%,颅内出血14.3%。结论:移植前获得完全缓解患者移植后非复发死亡比例高于复发死亡比例,而非完全缓解患者相反。移植相关非复发死亡原因中,不论移植前疾病状态,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都是最主要的死因。
王莹樊星王苓唐暐胡炯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疾病
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巩固治疗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血液科骨髓移植病区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CBF—AML患者应用HDAraC巩固化学治疗(化疗)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及复发率,并评价其治疗安全性.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果:入选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中位年龄36.5(15-58)岁:AML-M2b7例,AML-M4Eo7例。共进行38个疗程HDAraC治疗。中位随访32.3个月.预期5年0S率为67.4%±14.0%,5年DFS率为44.6%±14.4%,5年复发率56.3%±14.4%。截止末次随访.10例患者存活.1例死于血小板减少所致颅内出血,3例死于疾病复发。7例患者复发,其中1例为复杂染色体异常,2例AML—M2b伴c-kit基因突变。29个疗程可评价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出现Ⅳ度粒细胞减少和Ⅳ度血小板降低以及粒细胞缺乏性发热,经治疗无严重感染致死病例,1例因血小板减少致颅内出血死亡。患者均有Ⅰ-Ⅱ度胃肠道不良反应。未见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不良反应。结论:HDAraC应用于CBF—AML缓解后巩固化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窦汉波罗炎樊星王苓唐暐胡炯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核心结合因子阿糖胞苷疗效药物不良反应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中HLA-A、HLA-B、HLA-DRB1高分辨位点匹配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13年
目的 探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中HLA是否完全匹配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进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患者资料.分为HLA高分辨全相合组(53例)与HLA非全相合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移植后总生存(OS)、治疗相关死亡率(TRM)、复发率(RR)、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并进一步深入讨论原因.结果 81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1.9个月(0.3~ 57.4个月).HLA全相合组与HLA非全相合组间OS率(66.0%比46.4%,P=0.031)、TRM(17.0%比42.9%,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比32.1%,P=0.111).经多因素分析显示,HLA全相合与否是TRM独立预后因素,但非OS的独立预后因素.HLA全相合组与HLA非全相合组间急性GVHD(22.9%比40.9%,P=0.122)与慢性GVHD的发生率(40.0%比46.7%,P=0.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急性GVHD发生率(4.2%比31.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中HLA-A、HLA-B、DRB1位点高分辨匹配程度影响OS、TRM及重度急性GVHD发生率,并不影响RR、急性GVHD与慢性GVHD整体发生率.
樊星王苓唐暐胡炯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非血缘供者移植物抗宿主病
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巩固化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部分复发/难治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其再次复发率仍较高。因此我院血液科骨髓移植病区尝试对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高危复发的难治性患者进行巩固化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auto-HSCT治疗的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uto-HSCT治疗后给予巩固化疗的1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与仅接受auto-HSCT治疗的19例进行对照(对照组)。巩固化疗方案为Mini-BEAM或减低剂量CBV,每次化疗间隔2~3个月,共2个疗程。以auto-HSCT为随访起点,比较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7.2和7.5个月。意向性分析显示2组中位PFS分别为24.7和7.8个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9)。OS呈现一定差异的趋势(P=0.055)。完成治疗分析显示2组中位PFS分别为24.7和5.2个月,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高危恶性淋巴瘤患者,在自体移植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巩固化疗,可延迟疾病复发、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俞杨樊星王苓唐暐胡炯
关键词:淋巴瘤复发难治自体干细胞移植巩固化疗
疾病综合预后指数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关系的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结合恶性血液病病种、生物学特征和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的综合评分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移植中心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进行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148例,按照疾病预后和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综合评分分为低危组(17例)、中危组(100例)、高危组(31例)三组,分别比较总体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复发率和移植相关死亡率。结果低、中、高危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5%、66.0%、41.9%(P=0.002),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0.6%、57.0%、32.3%(P=0.001),复发率分别为5.9%、27.1%、41.9%(P〈0.001),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23.5%、17.2%、29.0%(P=0.190)。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综合预后指数与总体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及复发率均相关(P=0.005,P=0.001,P〈0.001),与移植相关死亡率无关(P=0.666),同时疾病综合预后指数是影响allo-HSCT复发率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结合恶性血液病预后及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的综合评分与allo—HSCT复发率密切相关。
王莹王苓唐暐窦汉波樊星胡炯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预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与移植供受体性别差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应用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关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发生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9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41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1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与LOHC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中,43例进行人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亲缘移植,49例进行无关供者移植,其中25例在移植后中位时间第35天(第20天至第65天)发生出血性膀胱炎(HC).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以下因素与HC相关:无关供体移植、供受体性别不同(女供男)、含白消安的预处理方案、含吗替麦考酚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方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应用、aGVHD的发生等;多因素分析结果仅提示三种独立因素可以提高HC的发生率,即供受体性别差异(P=0.001)、ATG的应用(P< 0.001)、aGVHD的发生(P=0.007).综合此三项因素,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具有不同HC发病风险的4组,HC发生率随着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多依次提高,分别为(7.7±4.6)%、(22.9±7.1)%、(48.2±10.5)%、100.0%.结论 移植供受体性别的差异、ATG的应用以及aGVHD的发生三项因素为预测LOHC的独立预后因子,结合这些指标能够指导HC的危险预后分层.
王苓唐暐王莹山洁慧窦汉波樊星胡炯
关键词:出血性膀胱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