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迅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历史地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地图
  • 3篇地图学
  • 2篇志书
  • 2篇文化
  • 2篇古地图
  • 2篇海图
  • 1篇对景
  • 1篇星图
  • 1篇遗产
  • 1篇世界地图
  • 1篇农业
  • 1篇中西
  • 1篇种田
  • 1篇文化价值
  • 1篇文化特色
  • 1篇精准
  • 1篇精准农业
  • 1篇科学种田
  • 1篇机械化
  • 1篇机械化作业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梁迅
  • 6篇梁启章
  • 6篇齐清文
  • 2篇姜莉莉
  • 1篇张岸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地方志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古地图遗产与文化价值被引量:21
2016年
中国古地图学创于公元三世纪《西晋·裴秀传》提出的"制图之体有六焉",被西方誉为中国地图学之父的裴秀(西晋司空),领衔制作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和《地形方丈图》(公元224-271年)。其后的1600年间,先后完成了一批著名的中国古地图,例如南朝大臣谢庄领衔完成的"木方丈图"(公元502-557年)、隋炀帝命学者崔绩(550-618年)撰《区宇图志》(公元581-600年)、唐朝宰相贾耽领衔绘制《海内华夷图》(公元730-805年)、北宋科学家沈括领衔绘制《守令图》(公元1031-1095年)、南宋礼部尚书黄裳绘制《苏州石刻天文图》原图(公元1190年)、元代玄教宗师朱思本制作《舆地图》(公元1273-1333年)、明代航海家郑和领衔完成《郑和航海图》与地理学家罗洪先领衔制作《广舆图》(公元1504-1564年)、明代天文学家徐光启等完成的《恒星屏障图》、清代高邮知州魏源受林则徐委托编撰《海国图志》(公元1842-1852年)等,继承与发展了独特的中国古代地图学,即使西方经纬度制图技术于公元1584-1600年前后传至中国,启动了中西地图融合发展,中西两种制图理论和方法并行地使用了400余年。闻名中外的中国古地图,包括古天文图、世界图、中国图、航海图、区域图、水利图、军事图、风景名胜图、历史图、教育图等,迄今仍被国内外著名藏图机构分散地保存着,构成了世界古地图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化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挖掘和利用。本文最后初步地探讨了中国古地图的稀有价值、应用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梁启章齐清文姜莉莉张岸梁迅
关键词:古地图
《中国近代地图志》海图篇编研初探被引量:3
2015年
志书是根据主题思想取舍的资料性著述。用志书体裁撰写描述近代地图,可以提供给读者中国近代地图系列史料,方便查阅。直至20世纪中期,中国传统地图一直沿用着一图一志的图志合一体裁。《中国近代地图志》作为一种专业志书,将以完整、系统的资料以及深入浅出的分类记述,区别于已经出版的中国地图学史,中国近现代地图学史等地图史专著,演绎出编研中国近代地图志的意义与必要性。针对现代地图工作者编纂《中国近代地图志》所可能遇到许多困难,试编海图篇过程中重点探索了海图篇的编纂内容、方法与主导思想,力求其能全面系统地展示"明—清—民国(1949年前)"时期的海图面貌及其在航海与海防中的作用,并以代表性附图来佐证中国海疆主权及其管辖变化历程。本文总结了海图篇编写经验,分别介绍资料收集评估整理、海图篇内容与编纂方法、创新与应用初探等五部分,可供其他类型地图志编纂参考。
梁迅齐清文
关键词:志书
中国明代航海图特色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中国明代航海图闻名世界,迄今发现的明初"海道指南图"汇集了千年来南粮北运航线的详实资料;"郑和航海图"展示了中国古航海与航海图的鼎盛风貌,首次公开了跨越亚非欧洲际间的14条航线写景图,以及牵星技术成功应用于远洋导航先例,并继承发展了汉代以来所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再次宣扬了以文化交流与特产贸易为主要目的中外交往传统;南海天书"更路薄"记录了中国历代渔民用生命所换来的航海指南;"琉球过海图"代表了中国古代航海家曾经越洋过海先后到达琉球、台湾、日本等地的东方航海"针路"(指南针定向)面貌;"雪尔登中国地图"的航海总图功能,完善了明代航海图系列。本文还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明代航海图的写实风格、配套文字或图说等内容特色,以及所采用的"对景法"、"牵星板"、"水上罗盘"、"天文观测仪器"、"船上测速"等技术特色。
梁迅
《海国图志》的地图学价值与现实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第一书《四洲志》的主编林则徐,亲自命名并委托魏源担任主编完成的《海国图志》,于1842-1852年连续3次出版,迅速传到日本并被争相购买,而在中国却被皇宫束之高阁。直至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史地学界开始了研究《海国图志》的热潮,并高度评价其为"最完备的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鸿篇巨著"、"中国近代第一本自编世界地图集"等。为了探索《海国图志》的成功秘诀,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国图志》100卷版内容构成,概括了《海国图志》发表后在中国与日本的不同反响;接着,重点探讨了《海图图志》的"设计思想、内容编排、编纂技术"等方面的地图学价值,以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编辑策略,着重于资料真伪分辨和发挥综合体裁协同效果等成功经验;最后,呼吁当今地图工作者努力吸取《海国图志》的宝贵经验,尽快编纂出版一本"内容真实、大型综合、服务民众"的综合性世界地图集。
梁启章梁迅
关键词:志书
中国古代地图文化特色与成就探讨被引量:8
2019年
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国古地图的文化价值及其对中华古文明的贡献,该文对照中华古文化划分的7个历史时期,解读了不同时期代表性古地图的文化特色与成就,初步发现"原始聚落图"与"狩猎路线图"记录了"夏商周"古文化雏形时期人类活动状态;"疆域图"与"墓穴图"表达了"春秋战国"文化奠基时期统治者关注重点;"驻军图""三维地形图"与"商业图"等,象征着"秦汉"中央集权文化时期频繁战事需求;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细腻文化时期,土地管理精准化开创了古地图科学,并完成了"地形方长图"等科学古地图;域外地图(西域与亚洲)与疆域政区图,标志着"隋唐"鼎盛时期中外文化交往成就,以及强化领土与政区管理需求;基于"制图七法"守令图,以及石刻图、印刷图的出现,标志了"宋元"灿烂文化时期古地图创新成就;享誉世界古代航海图、海防图,以及经纬度世界地图与内府舆图等,标志着"明清"多元文化推动的中国古地图走向近代地图之进步。总之,中国古地图属于古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则相互促进相互印证。
梁启章齐清文姜莉莉梁迅
关键词:古文化古地图
中国古代世界地图主要成就与特色初探被引量:5
2015年
世界地图的编辑出版一直被认为是文明国家的标志之一。在《中国近代地图志》世界地图篇的编写基础上,首先系统地梳理了明清两代近600年间(公元1368-1911年)的25余种代表性世界地图,着重地分析了这些世界地图的历史背景,探讨了明清世界地图特色、贡献和作用。主要结论为:1中国古代文明与经济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自然成就了先于西方完成世界地图之创举;2受制于多个皇权实施"闭关锁国"保守政策,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呈现出集中于5个相对开放繁荣时段轨迹,即"自主传统、中西融合、康乾盛世、自主创新和近代化发展"时段;3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具有5个鲜明的成就与特色,即"先于西方成图、资料积累丰富、传统制图优势、图文并茂模式、中西融合先河";4诠释了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在传播世界地理知识与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总之,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梁启章齐清文梁迅
双山基地新型精准农业“可视化管理”初步实践与展望被引量:4
2011年
"可视化管理"(VM)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本研究中首次将其应用于双山基地机械化作业管理。本文基于大型拖拉机作业特点,重点讨论了实施精准农业中的可视化管理方法。首先介绍了可视化管理的功能,并对双山基地的精准农业可视化管理平台构成进行了简要说明。该平台的核心功能是提供了卫星与航空遥感、近地面视频监测、土壤测定、小型气象站等手段及时获取作物长势、肥力、水分、病虫害、草害、成熟度以及天气等信息,采用可视化管理方法支持施肥与其他田间管理的决策;同时建设了综合性农业数据库,研发了可视化机械作业进程管理与计划自动编制软件。该平台集成了3S、视频监测、互联网等软件技术。已经完成的演示系统曾经在2010年举办的"现代农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暨东北农业现代化高峰论坛"上展示介绍,获得了到会农业专家与领导的好评。
梁启章齐清文梁迅
关键词:精准农业机械化作业科学种田
中国11件享誉世界的古—近代地图多元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制图六体",作为中国古地图学的核心内容,开创于西晋裴秀,后经历代著名地图学家继承和发展,先后创作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古地图。本文以亲自参加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近代地图志》编研工作为基础,参考了《中国古代地图集》(3卷),遴选出11件享誉世界的中国古—近代地图(单幅图或地图集),分别是:西晋首创科学地图《地形方丈图》;唐代首创亚洲图《海内华夷图》;宋代首创科学《天文图》;元代《舆地图》成就影响了几个世纪,成为中国古地图科学完善标志;明代《大明混一图》、《更路薄》、《郑和航海图》、《广舆图》与《坤舆万国全图》,象征着中国古—近代地图演变进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幅真正科学的洲际航海图以及第一幅最为精确的大型彩色中文世界地图;清代《康熙全览图》开创了大型经纬度实测地图,以及《海国图志》被誉为"中国近代自编世界地图集里程碑"。全文着重分析评价了这些古—近代地图在科学、历史、外交、航海、疆域、军事、人文等领域的多元价值,同时首次梳理了中西古地图定位技术及其融合发展历程,最后呼吁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推进建设"中国古地图生态系统",吸引相关领域专家协同研究,加快中国古地图遗产挖掘、评价与利用工作。
梁启章齐清文梁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