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石
- 作品数:141 被引量:1,136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年轻石笋平均沉积速率的确定——多方法探讨被引量:3
- 2015年
- 石笋凭借其准确的年代学和对洞穴外界环境的敏感响应,已经成为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力量。亚洲季风区轨道-千年尺度石笋δ18O指示亚洲季风强弱的变化,但是在更短的时间尺度上,石笋δ18O则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近现代、能与器测记录进行对比的石笋记录研究是衔接现代气候与古气候的关键环节。而这关键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就是确定石笋的沉积年代。寻找一种适合于无生长纹层、低U含量石笋样品的年代方法对于解决石笋沉积年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选择广西桂林茅茅头大岩一正在生长的年轻石笋。由于低U含量、高232 Th含量,U系-230 Th定年不成功。利用210Pb定年计算出平均沉积速率为1.96±0.23mm/a,但由于多层晶间孔隙的存在,计算结果偏小。由于石笋中14 C基本为核爆产生,AMS 14 C测试结果计算石笋平均沉积速率为2.10mm/a,但由于未测量到核爆前14 C数据,其值可能仍偏小。由于前人研究指出桂林地区石笋记录能记录夏季风降水,结合桂林多年降水数据,综合计算出该石笋平均沉积速率为2.44mm/a,生长时限为2009—1968年。平均沉积速率和沉积时代的确定,为后续的石笋现代气候研究,进而与古气候衔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 殷建军李红春沈川洲李廷勇林玉石覃嘉铭唐伟王华杨会
- 黔南洞穴石笋古气候变化记录及终止点Ⅱ的确定被引量:31
- 2002年
- 通过对黔南地区三个大型石笋进行TIMS-u系测年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获得了163-113.8 ka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石笋氧同位素的记录曲线揭示,在万、千年尺度上,研究区冰期的降温和间冰期回暖的波动特征,可与冰芯、湖泊、黄土、深海岩芯记录相比较,其记录的气候波动与全球具有一致性,显示与北极地区存在着古气候的遥相关.研究表明,石笋记录所反映出的古季风环流变化的直接动力可能来自全球冰量变化,即主要受北半球日照辐射强度、北大西洋冰漂碎屑带的扩张以及低纬度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根据δ18o值进行了温度计算,获得了研究区冰期(相当于深海同位素6阶段的中后期,平均为8.1℃,最低为一1.43-0.65℃)与间冰期(相当于深海同位素5E段,平均为18.24℃)之间的年均温差达10℃左右(与冰芯记录的温度变化幅度大约为10℃,大体相一致),显示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环流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通过对3个石笋的精确测年,确定倒数第2次冰期的终止点Ⅱ的年龄为129.28±1.1 ka,这一界线的年龄代表了末次间冰期开始的年代,即是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的分界年龄,与冰芯和深海SPECMAP氧同位素曲线上末次间冰期的起始年龄相一致.
- 张美良林玉石覃嘉铭程海
- 关键词:古气候氧同位素分析
- 末次冰消期亚洲季风突变事件的精确定年:以贵州衙门洞石笋为例被引量:33
- 2010年
- 通过贵州衙门洞Y1石笋33个U/Th年龄和1020个氧同位素数据的分析,重建了西南地区末次冰消期至全新世早期(16.2~7.3kaBP)平均分辨率达9a的亚洲夏季风演化特征.该时段发生的气候突变事件,在Y1石笋记录中得到明显揭示,类似格陵兰冰芯记录的GI-1e~GI-1a事件(GIS)可以定义末次冰消期亚洲季风突变事件的中国基准(CIS)为A.1e~A.1a,Y1石笋δ18O值记录这些事件的开始时限分别为:(14750±50),(14100±60),(13870±80),(13370±80)和(12990±80)aBP;A.1a结束进入YD事件为(12850±50)aBP,YD结束进入全新世为(11500±40)aBP,其中BA转换(A.1e开始)和YD转换前后δ18O值有3‰的变幅.Y1记录区域对比表明亚洲季风在早全新世期间总体增强的趋势在各地区并没有显著的相位差异,因而不支持东亚和印度季风在轨道尺度上的反相位关系.Y1记录支持近10年来石笋研究的结果,即亚洲季风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除了主导的太阳辐射、大西洋径向环流(MOC)及热带辐合带(ITCZ)运移外,短尺度上的季风变化和太阳活动密切相关.
- 杨琰袁道先程海张美良覃嘉铭林玉石朱晓燕R.Lawrence EDWARDS
- 关键词:石笋亚洲季风末次冰消期全新世
- 用210Pb技术判断年轻石笋封闭性研究
- 通过测试采自桂林地区茅茅头大岩的两个相邻石笋DY-2和DY-3的现代滴水沉积物的210Pb放射性活度发现:(1)处于同一洞穴相距约1.5 m,DY-2石笋初始210Pb放射性活度是DY-3石笋的3.0倍,接取的现代滴水沉...
- 殷建军林玉石覃嘉铭王华唐伟
- 关键词:沉积速率
- 石笋记录年际、年代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3年
- 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要求极其紧迫。目前气象资料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研究相对较短,由此作者提出利用石笋记录重建历史年际、年代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构想。通过对目前已有的石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实例分析总结,认为洞穴石笋沉积速率相对较快,石笋中标志性结构构造特征的存在,有利于石笋记录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同时就目前的研究现状,作者提出建立准确年代标尺、选择生长速率相对较快和存在标志性结构构造特征、能记录到极端气候的石笋,以及提高采样分辨率和与其他记录相互验证等作为石笋极端气候研究的工作要求,同时就文石笋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提出文石笋可能更加容易记录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个人新认识。
- 殷建军覃嘉铭林玉石
- 关键词:石笋气候事件年际年代际
- 桂林盘龙洞洞穴(地下河)系统的古近系、新近系
- 洞发育在雨笋山-冲天岭残余峰丛洼(谷)地上泥盆统亮晶砂屑灰岩、砾屑灰岩中,由高、中、低(含底、水)层洞穴组成洞穴系统,每层洞道都有多层边槽.洞穴底板、边槽碎屑、次生化学沉积很普遍,每层洞均观测若干剖面,并绘制作17张柱状...
- 林玉石邓自强黄汉铎张美良姜光辉覃政教殷建军郭小娇容悦冰
- 关键词:沉积物地质时代
- 在线技术在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中的应用——以青木关地下河系统岩口落水洞至姜家泉段为例被引量:67
- 2008年
- 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自动化荧光仪、人工取样和放置活性炭的方法,对青木关地下河系统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姜家泉是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主要出口,岩口落水洞投放的示踪剂在姜家泉的回收量为93.9%,初现时间为33.3h,地下水最大视流速为222.2m/h,平均视流速为176.6m/h,众数视流速为172.1m/h,说明本试验段内地下径流为典型的紊流流态,岩溶含水介质极不均匀,可能有规模较大且无岔道的岩溶管道存在;(2)岩口落水洞与大木水窝泉、纸厂泉没有直接的水力联系,出口姜家泉与纸厂泉也无直接的水力联系;(3)野外自动化荧光仪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携带方便,大大节约了试验成本,在我国西南岩溶区的地下水示踪试验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杨平恒罗鉴银彭稳夏凯生林玉石
- 关键词:示踪试验
- 洞穴石笋的δ^(13)C记录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分别采集贵州荔波董哥洞、荔浦丰鱼岩、桂林响水洞的石笋,研究三个洞穴分辨率达1000年、100年、10年级的石笋1δ3C记录。结果表明,石笋1δ3C值可以系统地记录地表岩溶作用过程与植被生态变化的历史。在冰期或干旱寒冷期,岩溶不发育,成壤条件差而缓慢,不利于植被生长,1δ3C值偏重,以C4植物(禾本科植物)为主。在温暖湿润期,岩溶发育好,成壤条件好而且速度快,利于植被生长,1δ3C值偏负或偏轻,以C3(木本植物)植物为主。晚全新世以来,人类活动持续不断地破坏森林植被,草类植被得以生长,石笋的1δ3C值急速上升、偏重,以C4植物为主,石漠化增强,水土流失严重。此后,升高的1δ3C值很难再回复到中全新世以前的水平。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均会导致植被变化,成倍放大1δ3C值,特别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更为严重。
- 张美良朱晓燕林玉石覃嘉铭章程罗贵荣杨琰
- 关键词:石笋碳同位素植被
- 末次冰期短尺度气候突变事件:西南地区石笋记录的证据
- 本文研究了广西和贵州3个大型石笋的δ<'18>O及δ<'13>C记录,末次冰期晚期所揭示的10<'2>~10<'3>a级的冷跃变事件,其时限为11.4~12.4 ka B.P.,14.5 h B.P.,20ka B.P....
- 覃嘉铭袁道先林玉石张美良
- 关键词:末次冰期石笋记录气候事件
- 文献传递
- 湘西要坝洞沉积堆积特征及形成时代被引量:2
- 2007年
- 要坝洞在保靖县城北5km,是有旅游和科研价值的洞穴。洞穴发育在保靖-复兴断裂带的裂隙破碎构造控制的白云岩、白云岩化灰岩残体中,是断面陡转缓地段的垂向洞穴,成洞原因与所处的特定地质构造环境有关。在阐述洞穴形成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洞穴沉积物及其相关性。洞穴碎屑沉积、次生化学沉积类型齐全,组成高、中、低三个沉(堆)积台面,构成多期(次)沉(堆)积的伴生共存组合体,展示洞穴及其沉积特征和过程。笔者进一步完善了次生化学沉积的成因分类,认为壁流石、钟乳石、石笋、石柱聚集匹配,构成景点,具有旅游观赏价值。同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号石笋进行同位素测年和综合研究,以其完好的沉积旋回、结构构造特征,显示3~1万a间的冰期气候沉积特征,其冷暖气候转(突)变标志明显。在洞穴及其沉(堆)积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洞穴沉(堆)积、洞内外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的伴生沉积、储存关系,判断要坝洞形成于白垩纪前后。
- 林玉石张顺治张美良覃嘉铭舒丽朱晓燕曾志飙
- 关键词:洞穴构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