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曼婷
- 作品数:11 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益气活血方及其有效成分组合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
-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及其有效成分组合抗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以高脂饮食制备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除8只正常大鼠外,在造模5周后,将24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
- 陈少东周海虹林曼婷米然李龙
- 关键词:益气活血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胃肠激素
- 皂术茵陈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观察皂术茵陈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予中药皂术茵陈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西利宾安)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含量;比较患者肝脏B超变化以及症状、体征积分等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个月治疗,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87.50%,较之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肝脏B超改善情况、血清ALT、AST活性、血清TCh、TG含量均较各自治疗前显著改善;较之对照组,治疗组上述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中药皂术茵陈方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B超影像指标及临床证候。
- 陈少东杨嘉恩王宏国林曼婷唐金模梁惠卿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绿原酸的现代研究进展(摘要)
- 绿原酸广泛存在于高等双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中,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绿原酸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检测法以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
- 赵逍周海虹林曼婷陈少东
- 关键词:绿原酸药物代谢动力学
- 栀子苷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游离脂肪酸代谢的机制研究
- 目的: 1.观察栀子苷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2.从游离脂肪酸探讨栀子苷调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栀子苷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效学实验: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
- 林曼婷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栀子苷游离脂肪酸代谢机制
- 绿原酸的现代研究进展(摘要)
- 绿原酸广泛存在于高等双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中,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绿原酸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检测法以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
- 赵逍周海虹林曼婷陈少东
- 关键词:绿原酸药物代谢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皂术茵陈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游离脂肪酸和TNF-α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观察皂术茵陈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及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NASH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中药皂术茵陈方,每日1剂;对照组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 mg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通过检测血清ALT、AST活性及TC、TG水平;行腹部CT计算肝脾CT比值;应用肝组织病理检查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积分(NAFLD activity score,NAS)及纤维化程度以评价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FFA及TNF-α含量。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C、TG、FFA、TNF-α水平、肝组织NAS积分及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肝纤维化分期总有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48/60)、85.00%(51/6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36/60)、73.33%(4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皂术茵陈方可改善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FFA及TNF-α水平有关。
- 唐金模梁惠卿王宏国林曼婷张利敏陈少东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
- 基于均匀设计法优化绿原酸-栀子苷组合治疗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剂量配比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运用"均匀设计法"优化绿原酸-栀子苷组合治疗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最佳剂量配比,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配伍配比规律。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均匀设计法"对绿原酸-栀子苷组合中的2种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组设计,分为6种组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进行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并以肝组织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CHO)、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测定作为筛选指标,优选二者的最优剂量配比,并根据所得重新分组验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脂肪肝大鼠肝组织TG、血清LDL-C、CHO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HDL-C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存在明显脂肪变性。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绿原酸-栀子苷组合治疗脂肪肝的最佳剂量配比是绿原酸90mg+栀子苷90mg。结论:应用均匀设计与药效学分析的方法可有效优化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的最佳剂量配比。
- 赵逍林曼婷王玉杰王宏国李国辉张利敏周海虹陈少东
- 关键词:绿原酸栀子苷脂肪肝均匀设计
- 栀子有效成分栀子苷的现代研究进展被引量:58
- 2012年
- 目的对栀子苷的现代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栀子苷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综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栀子苷的分离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药理学与毒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进行概述。结果栀子苷存在广泛的药理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结论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栀子苷的用量控制和吸收方式以及毒性和保护作用的确切机制,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式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与开发。
- 刘益华李晶林曼婷周海虹陈少东
- 关键词:栀子栀子苷环烯醚萜类
- 栀子与茵陈蒿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质代谢及血清酶学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观察比较栀子与茵陈蒿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质代谢及血清酶学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自造模第6周起,28只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栀子组、茵陈蒿汤组和易善复组,每组7只,灌胃饮用水或给药5周。通过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肝功酶试剂盒及血脂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存在明显脂肪变性,并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T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栀子组、茵陈蒿汤组大鼠肝脂肪变性及炎症反应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肝组织TG、血清TG、TC含量、血清ALT、AST活性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HDL-C则显著升高(P<0.01);栀子组在降低血清ALT及血清TC含量方面优于茵陈蒿汤组(P<0.05,P<0.01)。结论:栀子与茵陈蒿汤均能明显改善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干预作用,而栀子在改善胆固醇代谢及抗炎症损伤方面,效果优于茵陈蒿汤。
- 李晶刘益华林曼婷陈少东周海虹
- 关键词:茵陈蒿汤栀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代谢
- 茵陈蒿汤调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方茵陈蒿汤调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10周,茵陈蒿汤组第6周起给予茵陈蒿汤灌胃5周。10周后处死大鼠,收集标本,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Ch)含量,肝组织TG含量,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茵陈蒿汤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G、LDL-C、Ch含量,增加血清HDL-C含量,显著降低肝脏TG含量,改善肝组织脂质沉积的病理状态。结论:茵陈蒿汤能够有效的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脂质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是促进HDL-C合成,减少Ch、TG、LDL-C在体内的蓄积。
- 林曼婷范应陈少东徐维佳周海虹李晶刘益华
- 关键词:茵陈蒿汤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