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巍

作品数:28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石炭
  • 6篇珊瑚
  • 5篇石炭纪
  • 5篇趋磁细菌
  • 5篇二叠纪
  • 4篇生物地层
  • 3篇地层
  • 3篇多样性
  • 3篇牙形刺
  • 3篇岩石
  • 3篇石炭世
  • 3篇石炭系
  • 3篇四射珊瑚
  • 3篇剖面
  • 3篇磁小体
  • 2篇地磁
  • 2篇地磁场
  • 2篇动物群
  • 2篇石炭-二叠纪
  • 2篇天体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南...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德克萨斯理工...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8篇林巍
  • 9篇王向东
  • 5篇潘永信
  • 5篇王秋来
  • 5篇林巍
  • 4篇祁玉平
  • 4篇郄文昆
  • 3篇张燚强
  • 3篇王寅炤
  • 2篇刘青松
  • 2篇盛青怡
  • 2篇胡科毅
  • 2篇廖卓庭
  • 2篇沈树忠
  • 2篇王小娟
  • 2篇陈波
  • 2篇李越
  • 2篇牟林
  • 2篇邓成龙
  • 2篇李金华

传媒

  • 4篇古生物学报
  • 3篇地层学杂志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2014年中...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泰国、滇西及悉尼盆地的早二叠世小型单体珊瑚及其古生物地理
王向东林巍沈树忠王小娟王秋来Chaodumrong PolShi G.R.
关键词:古生物地理学
临近空间生物研究及其天体生物学意义被引量:6
2020年
临近空间指海平面之上20~100 km高度的空间,包括大部分的平流层、整个中间层和少部分热层.临近空间是生物圈-大气圈-电离层的多圈层耦合区,是保护人类和地表生物圈免受太阳风和宇宙辐射侵蚀的重要屏障,上接外层空间,下临各国领空,战略地位突出.临近空间独特的高辐射、低温、干燥、低气压等复杂极端环境条件是实验室无法模拟的,可以类比早期地球的高辐射环境和现代火星的表面环境,使其成为开展地球生物学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近年来研究人员相继在临近空间20~41 km高度发现许多微生物,表明临近空间中存在着一个未知的生物圈.随着浮空器技术的进步以及实验载荷和方法的研发,临近空间的生物学研究,特别是在临近空间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适应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这为更好地认识地球生物圈上边界、生命生存极限、类火星环境生命、生命星际传输、行星保护等天体生物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临近空间生物学研究与近地轨道空间中开展的生物实验具有很好的衔接和互补,随着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以及"登月探火"等深空探测计划的逐步实施,临近空间生物学研究不仅可以为未来空间站的相关研究提供支撑,而且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在天体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林巍
关键词:天体生物学平流层极端环境
中国古星珊瑚(Palastraea McCoy,1851)分支系统学研究
2014年
中国确切报道的古星珊瑚(Palastraea)共15种(不包含比较种、近似种等),包含1个广布种和14个中国地方种。部分学者以间壁形态为依据将其细分为多个属(Acmoheliophyllum,Palaeosmilastraea,Parapalaeosmilia)。通过对这类珊瑚某些种的薄片进行详细观察,发现即使在单个群体中,间壁形态随着切片位置不同也有变化,该性状不宜作为分属标准。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属的建立是否合理,本文选取了16个性状,对中国报道的14个地方种中的13个种进行了分支分析,获得两个支序图并生成一个严格合意树。合意树表明,细分出的3个属均不为单系类群,它们仍应归入同一个属;支序图表明,互为姊妹群的Palaeosmilastraea gracilis和P.gyorxtungensis亲缘关系十分接近,有多数性状完全一致,且产于同地点同层位,可能为同一种。
林巍王向东
关键词:分支系统学分类学
化石磁小体的识别方法及应用举例
揭示由化石磁小体携带的古地磁和古环境信息是生物地磁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讨论了岩石磁学方法和透射电子显微学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对北京密云水库、广东湖光岩玛珥湖、内蒙达里湖等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岩石磁学和透射电镜分析,对岩石...
潘永信李金华邓成龙刘青松韩非林巍王寅炤
关键词:识别方法岩石磁学环境信息
文献传递
贵州罗甸罗悃维宪阶-谢尔普霍夫阶界线层的牙形刺生物地层被引量:1
2014年
石炭系维宪阶-谢尔普霍夫阶全球界线层型尚未确立。由于石炭纪冰期效应显著,海平面升降频繁,造成沉积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给该界线的划分和对比带来了一定困难。罗悃剖面位于贵州省罗甸县西南,出露维宪阶上部至莫斯科阶上部的一套上斜坡相深水碳酸盐岩沉积,受水深影响较小,同时产丰富的牙形刺及有孔虫,可以较好地进行深、浅水相区的对比。本文通过对该剖面维宪阶—谢尔普霍夫阶界线层较为详细的采样分析,共发现牙形刺8属32种(含9亚种和1未定种),自下而上识别出两个牙形刺带,即Lochriea nodosa和L.ziegleri带,将谢尔普霍夫阶底界置于L.ziegleri的首现面,即罗悃剖面4.65m处;同时与同属华南的纳庆剖面以及全球其他地区重要剖面的牙形刺带或菊石带进行了对比。
王秋来祁玉平胡科毅盛青怡林巍
关键词:生物地层牙形刺石炭纪
中国石炭-二叠纪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被引量:3
2010年
迄今在中国石炭-二叠纪地层中共发现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也称为Cyathaxonia动物群)分属于12科40个属,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发育程度和组成内容依据时代分布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密西西比亚纪;(2)宾夕法尼亚亚纪-早二叠世;(3)中二叠-晚二叠世.其中第(1)和第(3)阶段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较为发育,三阶段从早到晚总体变化趋势为Antiphyllidae逐渐减少,Hapsiphyllidae逐渐增多.通过剖析云南保山地区和安徽巢湖地区的密西西比亚系的四射珊瑚产出情况的两个实例,本文试图探讨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的环境指示特性.同一地理区的小范围相邻地区同期地层出现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和具鳞板或泡沫板的大型单体和复体珊瑚动物群的相变,以及短时间跨度连续地层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与大型单体具鳞板和复体珊瑚动物群的交替出现,说明小型单体无鳞板珊瑚动物群的产出与泥质基底、混浊水体、弱光照、较深水等多种环境有关,而与冈瓦纳相或亲冈瓦纳相的冷水环境并无必然联系.
王向东张燚强林巍
关键词:石炭纪二叠纪古生态
天体生物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被引量:11
2020年
天体生物学旨在研究宇宙演化背景下生命的起源、演化、分布和未来.天体生物学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已在生命起源、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宜居环境、地外生命探测、生命星际传输、行星开发和保护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和新认识,深刻改变了人们对生命和宜居环境的理解.天体生物学是一门交叉性和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其发展不仅推动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行星科学、空间科学、天文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也增强了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对话和沟通.近年来,我国探月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酝酿中的火星、木星等深空探测旨在探索浩瀚宇宙,给我国的天体生物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天体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主要方向、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进展等,并对我国的天体生物学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林巍林巍李一良王高鸿
关键词:天体生物学生命起源宜居环境生命探测
龙门山的石炭系被引量:7
2010年
四川江油马角坝、北川沙窝子是龙门山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区域性主要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地,对这两地及前龙门山北段地区的调查发现:1)前人关于马角坝地区下石炭统的层序和马角坝组主要化石群的记载有与实际不符之处,当地实际缺失杜内期至维宪早、中期地层,总长沟群的时代应属晚维宪—谢尔普霍夫期,重新厘定马角坝组含义,新指定北川桂溪沙窝子的长滩子剖面为该组的参考剖面;2)在长滩子剖面长滩子组顶部Beichuano-phyllum与Cystophrentis珊瑚化石富集层之上、马角坝组Pseudouralinia富集层之下的大套厚层白云岩层组合的中上部层位,发现Cystophrentis等化石,基于这套厚层白云岩组合的岩性特征明显、顶底接触关系清楚、区域展布广泛,建议引用前人提出的黑岩窝组,同时对黑岩窝组的岩性、岩层组合与古生物组合特征、厚度和时代归属等作了补充和修正,根据其中所含生物群认为黑岩窝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晚期;3)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地层对比,探讨了龙门山石炭纪的古地理格局及环境演变,认为除前龙门山中部的桂溪—沙窝子等狭窄地区因长期地处泥盆纪海水入侵通道,地势低洼,出现了残存式的杜内期沉积外,前龙门山南、北段广大地区杜内期至维宪早、中期已大部抬升露出水面,直到维宪晚期的全球性海侵,前龙门山遂再度没于水下,出现准平原化浅滩相沉积环境,并延续至石炭纪末。
廖卓庭王向东王伟祁玉平陈波张燚强张峰林巍冯卓
关键词: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石炭系龙门山
南海南部三维位场反演初步研究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南海南部新生代陆缘沉积盆地北康盆地作为实验场开展位场三维成像技术研究,探索高精度海量位场数据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寻找多源位场数据融合的解决途径,并得出高精度全三维位场物性成像技术。纵观各种地球物理...
林巍张健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质构造
中国二叠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被引量:67
2019年
二叠纪发生了一系列全球性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建立一个高精度的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是阐明这些重大事件因果关系的基础.国际二叠纪年代地层系统分为3统(乌拉尔统、瓜德鲁普统和乐平统)和9个阶,在中国分为3统(船山统、阳新统、乐平统)和8个阶,除乐平统以外,船山统和阳新统与国际标准划分时限有很大不同.二叠纪历经约4700万年,底界以牙形类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首现为标志,绝对年龄约为(298.9±0.15)Ma,顶界以牙形类Hindeodus parvus的首现为界,绝对年龄约为(251.902±0.024)Ma.二叠系在中国可识别出35个牙形带、23个䗴带、17个放射虫带和20个菊石带,其中华南瓜德鲁普统和乐平统牙形类化石带可作为国际对比的标准.二叠纪δ^(13)C_(carb)变化趋势表明在二叠纪最末期有一次3~5‰的快速负漂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对比,但其他时段可能或多或少受到后期成岩作用影响或仅具有地方性效应.牙形类的δ^(18)O_(apatite)变化趋势表明从石炭纪晚期至空谷期处于一个较冷的时期,空谷晚期开始气候逐渐变暖.长兴期是一个气候较冷期,在二叠纪末有一次8~10℃的快速升高,这次温度升高全球同时发生.^(87)Sr/^(86)Sr比值由阿瑟尔初期的0.7080持续降低至卡匹敦晚期的最低值0.7068~0.7069;乐平世则持续上升,到二叠-三叠系界线处,^(87)Sr/^(86)Sr比值达到0.70708.磁性地层以沃德阶中部Illawarra反向为界,以下称为Kiaman超级反向极性带,以上称为二叠-三叠纪超级混合极性带.瓜德鲁普世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卡匹敦晚期,持续时间长.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于约(251.941±0.037)Ma,是突发性的.瓜德鲁普世末期的大海退在华南地区主要发生在Jinogondolella xuanhanensis至Clarkina dukouensis带之间;二叠纪最末期从大海退转入快速海侵发生在Hindeodus changxingensis-Clarkina zhejiangensis带内.二叠纪是一个古地理区系�
沈树忠张华张华张华张以春何卫红袁东勋林巍陈波陈波何卫红牟林王玥林巍
关键词:二叠纪生物地层化学地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