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传权

作品数:59 被引量:288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E研究院-上海高校网格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5篇虚证
  • 19篇脾虚
  • 16篇唾液淀粉酶
  • 13篇脾虚证
  • 12篇气虚
  • 11篇湿热
  • 11篇脾气虚
  • 10篇脾气虚证
  • 10篇气虚证
  • 9篇胃炎
  • 9篇细胞
  • 9篇慢性
  • 8篇蛋白
  • 8篇心衰
  • 7篇新西兰兔
  • 7篇心肌
  • 7篇心衰模型
  • 7篇湿热证
  • 7篇热证
  • 7篇唾液

机构

  • 59篇广州中医药大...
  • 18篇上海中医药大...
  • 9篇河南中医药大...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教育部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广州白云山中...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深圳技师学院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东莞市滨海湾...

作者

  • 59篇林传权
  • 31篇李茹柳
  • 29篇陈蔚文
  • 11篇陈玉龙
  • 10篇王丽辉
  • 10篇杨龙
  • 6篇郭文峰
  • 6篇高小玲
  • 6篇邱向红
  • 6篇詹若挺
  • 4篇王萧
  • 4篇许庆文
  • 4篇张海艇
  • 4篇陈娟
  • 4篇莫全毅
  • 3篇陈龙辉
  • 3篇付云
  • 3篇汪双双
  • 3篇胡玲
  • 3篇刘金元

传媒

  • 11篇中华中医药杂...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中药新药与临...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实验动物与比...
  • 2篇第五届中国中...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成药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脾主涎”理论探索脾气虚证本质研究的启示被引量:5
2020年
基于"脾主涎"理论运用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反映脾气虚证特征是证候本质研究的范例,其成果有目共睹,尤其为证候客观指标选择、负荷试验理论运用、多方面对照观察及多指标合参等研究思路提供了宝贵经验。但是,脾气虚证本质研究仍面临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对临床诊疗指导意义仍有限的现状。笔者认为脾气虚证研究的突破在于重拾中医"整体观"、理性评价证候微观指标,切勿在"还原论"思维局限下误入"求证式"的研究模式;目前应优先开展"病机辨识"研究,运用"病机辨识"认识疾病的动态变化,并找出"不变"的规律并加以归纳运用,最终提高中医诊疗效果。
林传权
关键词:证候脾气虚证唾液淀粉酶证候研究
“脾主涎”理论的源流探析被引量:1
2022年
“脾主涎”理论是中医脾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鲜有同道对该理论的源流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这限制了全面深入挖掘该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及临床诊疗价值。笔者通过检索相关书籍及“中医典海”数据库,系统梳理了“脾主涎”理论的发展脉络,大致分为3个阶段:理论雏形、临床实践和微观研究。“脾主涎”理论发源于先秦、肇始于秦汉、临床应用始于魏晋隋唐、推广深化于宋元明清,开启微观研究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2 000多年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脾主涎”理论得到较广泛的阐发,丰富了脾藏象理论的内涵。但该理论在指导科研及临床诊疗中的价值亟待进一步发掘。后续需加强“脾主涎”理论科学内涵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工作,以拓展“脾主涎”理论的临床运用,实现“脾主涎”理论的客观化、现代化。
李伟豪王文凯赵立凝黄也郑小妹侯江涛王升强周宇清林传权
关键词:学术渊源中医文献脾气虚证唾液淀粉酶
劳绍贤运用藿朴夏苓汤治疗脾胃病湿热证经验举隅被引量:9
2014年
藿朴夏苓汤为祛湿良方,融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三法为一体。劳绍贤教授擅用该方随证化裁治疗脾胃病湿热证,临证辨证不离"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之原则,治疗强调分解湿热,并注重气机的调理。
林传权蔡佳仲胡玲
关键词:藿朴夏苓汤脾胃病湿热证
从N-糖基化探讨重症肌无力脾气虚证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改变机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检测重症肌无力脾气虚证患者酸负荷前后唾液淀粉酶(s AA)活性改变情况,并从s AA N-糖基化角度探讨重症肌无力脾气虚证s AA活性改变的机制。方法:收集36名健康(健康组)志愿者和30例重症肌无力脾气虚证患者(脾气虚组)酸负荷前后的唾液,Bernfeld法检测唾液s AA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酸负荷前后唾液s AA蛋白表达,从糖基化蛋白表达条带的"有"或"无"判断s AA N-糖基化情况;凝集素亲和沉淀法检测s AA与刀豆凝集素(con A)结合率,以观察s AA高甘露糖型及杂合型糖链含量;凝集素亲和层析法检测s AA三种糖链(糖基化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复合型、杂合型、高甘露糖型)所占比例,以判断s AA糖基化程度。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脾气虚组酸负荷前后s AA活性比值(后/前)降低(P<0.05);43.3%(13/30)的脾气虚患者在酸负荷前后均出现s AA糖基化蛋白条带缺失,高于健康组的13.3%(4/36,P<0.05);脾气虚组酸负荷前s AA与con A结合率高于健康组(P<0.05),提示其高甘露糖型及杂合型糖链所占比例增高;健康组弱结合峰与未结合峰(含复合型糖链)峰面积大于脾气虚组(P<0.05);脾气虚组强结合峰(以高甘露糖型及杂合型糖链为主)峰面积大于健康者组(P<0.05);提示脾气虚组s AA高甘露糖型及杂合型糖链构成比高于健康组。结论:N-糖基化不完全可能是重症肌无力脾气虚症患者s AA活性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杨龙王丽辉林传权李茹柳邱向红汪双双陈蔚文
关键词:脾气虚证重症肌无力唾液淀粉酶N-糖基化
脾虚证唾液淀粉酶活性改变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历代医家认为脾与唾液有着密切关系,唾液淀粉酶(sAA)已被国内外学者作为反映脾虚证唾液蛋白分泌改变的主要指标进行脾虚证的本质研究;研究发现脾虚证患者在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下降,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认为主要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交感神经系统——NO通路功能障碍、总唾液糖蛋白及唾液淀粉酶N-糖基化均不完全等有关。今后可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从神经、内分泌调节、唾液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环节改变、信号转导、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方向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脾虚证唾液淀粉酶活性改变具体的发生机制。
林传权陈玉龙李茹柳陈蔚文
关键词:脾虚证唾液淀粉酶
劳绍贤临证配伍运用石菖蒲经验拾遗被引量:3
2015年
劳绍贤教授临证取《神农本草经》中石菖蒲"补五脏"之意并将其合理配伍,虚实之证皆用;擅长于在辨证基础上酌加石菖蒲以治湿困脾胃诸症,心血或心阳不足及痰气闭阻之心系病症,痰、湿、气阻肺之肺系病症,肝气不调之肝系病症以及肾气、肾阳不足之肾系病症;其中尤对兼湿浊为患的眩晕、头痛、失眠诸症及舌苔厚腻之脾胃湿热证疗效显著。
林传权胡玲
关键词:名医经验
新西兰兔心衰模型心肌损伤与一氧化氮的关系探讨
为研究导管术致超容量负荷型实验性心衰兔模型随时间推移的损伤变化及其与NO的关系,应用导管术造成兔的超容量负荷型心衰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4h和造模后7d处死动物,取心脏组织做光镜检查,NO试剂盒检测血清NO含量,通过流式细...
王萧林传权许庆文付云刘金元
关键词:心衰模型细胞凋亡一氧化氮CASPASE-3
小柴胡汤治疗脾虚湿热证被引量:6
2019年
小柴胡汤为治疗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主要经方,可攻补兼施,既清热利湿又健脾和胃。本研究在把握小柴胡汤方义基础上,分析脾虚湿热证的证治特点及其与脾胃湿热证、脾虚寒湿证之异同,将小柴胡汤拓展运用于脾虚湿热证的治疗,融经方与时方于一体,随症加减。并列举反流性食管炎与脂肪肝两则验案,分析小柴胡汤治疗脾虚湿热证的临证要义。
林传权
关键词:小柴胡汤脾虚湿热证脂肪肝反流性食管炎经方
基于特征提取的分类集成在脾虚证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辅助诊断中被日益重视,计算机辅助诊断本质上是一个数据挖掘分类任务。针对中医临床数据的模糊性和不完整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分类集成模型。这种模型能将扰动训练数据和扰动输入属性结合起来,生成精确且差异度大的个体分类器。与单个分类器和其他集成方法的对比实验,证明这种新模型在脾虚证辅助诊断上有更低的错误率。进一步的实验显示特征提取在这种新模型中对降低错误率有显著的作用。
邹永杰周继鹏王桂香林传权陈蔚文
关键词:特征提取计算机辅助诊断脾虚证
利血平对大鼠唾液蛋白分泌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利血平对大鼠唾液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皮下注射利血平0.4mg/(kg·d),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d后,抽取唾液检测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sAA)比值;HE染色检测腮腺形态学和透射电镜计数腮腺酶原颗粒;ELISA法检测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结果:实验组较正常组摄食量明显减少,体质量下降;sAA活性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0.39±0.18vs0.80±0.21,P<0.01);HE染色未见2组腮腺有明显病理改变,透射电镜发现实验组腮腺单位观察视野内酶原颗粒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组(41.4±4.9vs34.6±5.2,P<0.01);实验组血清VI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22.5±13.1μg/Lvs38.5±14.1μg/L,P<0.05),2组腮腺VIP含量无明显差异;实验组血清cAMP明显高于正常组(125.8±15.5nmol/Lvs105.3±16.7nmol/L,P<0.05);2组腮腺cAMP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利血平导致大鼠消化代谢机能下降,在酸刺激下大鼠的唾液蛋白分泌明显减少,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VIP水平调节唾液蛋白分泌.
林传权陈玉龙李茹柳张海艇高小玲陈蔚文
关键词:利血平唾液淀粉酶腮腺血管活性肠肽环磷酸腺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