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维力

作品数:10 被引量:13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学成
  • 4篇化学成分
  • 3篇抗菌
  • 3篇抗菌活性
  • 3篇活性
  • 2篇鹭鸶
  • 2篇酶法
  • 2篇甲基
  • 1篇地涌金莲
  • 1篇滇橄榄
  • 1篇药物
  • 1篇皂素
  • 1篇植物
  • 1篇山奈
  • 1篇山奈酚
  • 1篇生物药
  • 1篇生物药物
  • 1篇糖苷
  • 1篇葡萄糖
  • 1篇葡萄糖苷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9篇杨维力
  • 5篇杨顺楷
  • 5篇杨亚力
  • 3篇田军
  • 3篇丁立生
  • 2篇黄德英
  • 2篇官家发
  • 1篇江跃林
  • 1篇刘成君
  • 1篇白冰如
  • 1篇肖勇
  • 1篇彭树林
  • 1篇赵劲平

传媒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金沙江干热河谷蕃麻皂素资源的开发研究
2007年
借助已有的酸水解/醇提取的方法,分析了来自四川攀枝花、成都、海南西部、南非中部4个不同生境地域的共10个蕃麻鲜叶片样品,以及来自云南楚雄元谋、保山施甸、丽江永胜、四川攀枝花4个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域的15个蕃麻麻膏(干料,含水量15%-20%)样品,得到了其甾体总甙元组分、含量等基础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对蕃麻皂素的提取、分离、精制工作,建立了合适的工艺技术路线,乙酰蕃麻皂素产率4.7%。结果表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域很适合蕃麻生长,而且生源积累优势组分蕃麻皂甙元,利于后加工,很有希望成为我国甾体药业新的原料基地。蕃麻作为一种种植业发展潜力巨大。
杨亚力杨维力黄德英杨顺楷
白苞裸蒴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研究白苞裸蒴的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 ,薄层色谱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其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3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山奈酚 4′,7 二甲基 3 O 葡萄糖苷 ,胡萝卜苷和豆甾醇。结论 :均为首次从裸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杨维力田军丁立生
关键词:化学成分中药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EC4.3.1.5)反应机理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9
2004年
根据有关文献阐述了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EC4 3 1 5 )反应机理研究新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两种反应机理的提出 :其一 ,米切尔加成反应 (MichaelAdditionReaction) ;其二 ,傅氏反应 (Friedel CraftsReaction)。通常认为该两种反应机理较好地解释了L Phe的氨消除模式 ,PAL含有的去氢丙氨酸 (DHA)单位是反应活性的关键。随着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证据的提出 ,主要基于PAL和HAL(组氨酸解氨酶 ,EC4 3 1 3)具有高度同源性 (19%~ 2 9%序列分析 ) ,及其对“姐妹”酶HAL的X 射线结构分析 ,发现催化性的亲电试剂并非DHA ,而是 3,5 二氢 5 次甲基 4H 咪唑 4 酮 (MIO)。由此 ,提出一对非芳香L Phe异构体作探针 ,以支持这一机理的实验研究。此外 ,还列出红酵母PAL逆向催化合成非天然芳族氨基酸的相关实验结果。
杨顺楷杨亚力杨维力
关键词:苯丙氨酸解氨酶
南川鹭鸶草的化学成分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研究南川鹭鸶草DiurantherainarticulataWangetK .Y .Lang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 ,波谱分析和TLC对照鉴定结构 ,按微生物学常规实验方法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 从其根部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0个化合物 ,其中 9个分别鉴定为 :大叶吊兰苷A(III) ,鹭鸶草苷A(IV) ,鹭鸶草苷B(V) ,鹭鸶草苷F(VI) ,鹭鸶草苷G(VII) ,2α ,3α ,19α 三羟基乌苏 12 烯 2 8 酸 (VIII) ,3 ,6 ,7,3′,4′ 五甲氧基黄酮 (IX) ,芰皂配基(X)和胡萝卜苷 (XI)。抗菌活性实验表明III -VI对白色假丝酵母 (Candidaalbicans)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III,IV和VI对丝状真菌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杨维力田军彭树林官家发丁立生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菌活性
三种特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该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前三个部分为实验论文,分别报道对百合科鹭鸶草属植物南川鹭鸶草(Diuranthera.inarticulata Wang et K.Y.Lang)的根部,芭蕉科地涌金莲属植物地涌金莲(Musella...
杨维力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菌活性
文献传递
余甘子资源植物的研究与开发进展被引量:67
2008年
从开发天然功能保健食(药)品的角度,总结了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的资源植物余甘子(滇橄榄,Phyllanthus emblica)的生物学、植物地理学、传统草药学、药理学、植物化学等的研究与开发进展,包括作者实验室近年开展的有关余甘子果汁澄清和果酒"去沉淀"的微生物酶法加工技术部分内容,以及引人关注的余甘子果植物多酚提取物及其在美白护肤品新用途的开发,讨论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域余甘子农业栽培的可行性.最后展望了余甘子这种药食两用资源植物的应用前景及研究与开发趋势.
杨顺楷杨亚力杨维力
关键词:滇橄榄资源植物生物药物
滇橄榄汁(酒)微生物酶法加工新技术
杨顺楷江跃林叶洪敏李敏杰杨维力李格杨亚力肖勇黄德英陈春一赵劲平石英
该项研究立足我国亚热带地区丰富的滇橄榄(余甘子)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果汁(酒)加工中制品的沉淀问题,应用食品安全性好的黑曲霉纯培养物作生物催化剂,建立了酶法加工滇橄榄汁(酒)的技术路线,为国内进行滇橄榄生...
关键词:
关键词:酶法
利用黑曲霉单宁酶酶法制取没食子酸的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利用已有的 10株高单宁酶活性的菌株为起始菌 ,经活化分离选择 ,借助Ⅱ级发酵培养程序、生物转化、结合TLC分析进行筛选实验。最后选出具有高单宁酶活性的 1号和 5 0号菌株 ,开展了没食子酸 (GA)克量级生物转化法制备实验 ,结果表明 ,本酶法工艺是可行的 ,在发酵液中GA的浓度分别达到2 0 .6mg/ml和 2 1 3mg/ml,产品产率 (以从五倍子提取的单宁酸计 )达到 41 2 %和 42 6 % 。
杨亚力杨维力刘成君杨顺楷
关键词:酶法制备
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研究地涌金莲 Musella lasiocarpa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甲醇室温浸提 ,溶剂萃取分段 ,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波谱分析鉴定结构 ,体外抑菌实验测试抗菌活性。结果 从该植物全草中分离出 4个phenylphenalenone型化合物 ,通过波谱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 :2 - hydroxy- 9- (4′- hydroxyphenyl) - phenalen- 1- one( )、 2 - methoxy- 9- (4′- hydroxyphenyl) - phenalen- 1- one ( )、 2 - hydroxy- 9- phenylpehenalen- 1- one ( )和 2 -methoxy- 9- phenylphenalen- 1- one( )。抗菌实验表明 ,化合物 对蜡状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此外从该植物中还获得豆甾醇、豆甾醇葡萄糖苷和 1个长链脂肪酸的混合物。结论  4个 phenylphenalenone型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杨维力田军白冰如官家发丁立生
关键词:地涌金莲抗菌活性化学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