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益民

作品数:46 被引量:32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历史地理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核科学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出土
  • 9篇遗址
  • 7篇同位素
  • 6篇稳定同位素
  • 5篇汝瓷
  • 5篇墓地
  • 5篇考古
  • 4篇淀粉
  • 4篇淀粉粒
  • 4篇陶器
  • 4篇同位素分析
  • 4篇稳定同位素分...
  • 4篇西周
  • 4篇线扫描分析
  • 4篇光谱
  • 3篇蛋白
  • 3篇玉器
  • 3篇食物
  • 3篇
  • 3篇彩绘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河南省文物考...
  • 4篇安徽省文物考...
  • 3篇吉林大学
  • 3篇山西省考古研...
  • 2篇香港城市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首都博物馆
  • 2篇新疆文物考古...
  • 1篇北京印刷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5篇杨益民
  • 29篇王昌燧
  • 6篇罗武干
  • 6篇毛振伟
  • 6篇朱剑
  • 5篇胡耀武
  • 5篇冯敏
  • 4篇宋国定
  • 4篇吴妍
  • 4篇郭木森
  • 4篇孙新民
  • 3篇黄宇营
  • 3篇何伟
  • 3篇蒋洪恩
  • 2篇张国文
  • 2篇汪丽华
  • 2篇汪筱林
  • 2篇陶大卫
  • 2篇何秋菊
  • 2篇姚政权

传媒

  • 8篇文物保护与考...
  • 4篇核技术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人类学学报
  • 3篇南方文物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东方考古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考古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中原文物
  • 1篇华夏考古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江汉考古
  • 1篇农业考古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淅川市王庄汉墓群M7彩绘颜料分析
2015年
一、引言199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淅川县文化局等单位对丹江库区进行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王庄汉墓群,2003、2004年又两次对该墓地进行了复查。2009年9月,受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
屈亚婷屈亚婷宋国定明朝方罗武干王昌燧
关键词:考古汉墓群文物
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技术对汝瓷成分的线扫描分析被引量:25
2003年
用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技术对汝瓷残片的剖面从釉到胎进行了主要成分含量的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在釉胎之间的确存在一个中间层,在这中间层各元素从釉的含量变化到胎的含量,而且这种变化是连续的,每个元素含量变化的起点与终点略有不同,变化曲线也不一样.这是在汝瓷烧制过程中,瓷釉在形成玻璃态的同时渗入了瓷胎表面而形成的,这与在实体光学显微镜上能明显看出而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到此中间层的情况相符合.
梁宝鎏毛振伟李德卉朱剑冯敏杨益民孙新民郭木森王昌燧
关键词:汝瓷线扫描分析中间层烧成温度呈色机理古陶瓷
显微CT技术在古代料珠研究中的应用——以河南淅川县马川墓地出土料珠为例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首次运用显微CT技术对中国早期料珠进行研究。X-射线衍射(XRD)及CT切片分析结果表明,河南淅川县马川墓地出土的料珠为玻璃珠,与西周时期的釉砂珠在结构上存在显著区别。显微CT技术为料珠材质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结合玻璃珠的三维模型表明,战国时期玻璃珠内的气泡以球形为主,内部存在许多细小不规则的空隙,应是采用模压法工艺制造;这是在研究中首次发现战国时期采用模压法工艺制造玻璃珠。西汉时期玻璃珠内的气泡是纺锤状,应是采用拉制法工艺制造。显微CT技术能清晰无损地揭示古代玻璃珠内部结构特点,显示了该技术在古代玻璃珠制造工艺研究中有着广阔的运用前景。
谷舟杨益民齐雪义刘文阁宋国定
古代玉器钻孔工艺的初步研究
穿孔形状和加工痕迹分析是玉器钻孔工艺研究的主要途径。然而,光学显微镜和电镜等技术难以揭示玉器小孔内壁的加工痕迹,唯显微CT为相关研究带来了福音。本文利用该方法,对薛家岗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穿孔玉器样品和西周佣国墓出士的石珠作...
杨益民吴卫红谢尧亭杨民肖体乔王昌燧
关键词:钻孔工艺古代玉器新石器时代
文献传递
广州榄园岭遗址先民祭祀遗迹的炭屑和植硅体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祭祀是先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尽管贵族祭祀活动的研究较多,但平民祭祀遗迹却由于发现较少而难以深入分析。广州榄园岭遗址春秋时期墓葬群中发现了越文化中常见的碎物祭祀坑。本研究对若干墓葬和相关祭祀坑中的填土开展了炭屑和植硅体分析。结果表明,先民在祭祀坑中有意燃烧过植物类祭品;用作祭品的植物种类较杂,包含扇型、棒型、方型或刺球型等植硅体。结合其他遗址中出现的类似现象,榄园岭先民的祭祀活动,应是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基础上,吸收了苗蛮文化的因素,同时影响了其他地区。这一发现为探索先秦古人的祭祀行为提供了丰富信息;此外,炭屑和植硅体分析为确定祭祀遗迹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孙青丽夏秀敏王慧吕良波吴妍杨益民
关键词:祭品植硅体棕榈科植物
西周倗国墓地出土荒帷印痕的科技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根据文献记载,荒帷是周代贵族墓中用作棺饰的一种丝织品。然而,因难以保存,一直缺少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据。2004年在西周倗国墓地发掘时,发现了板结在土层表面的荒帷印痕,为了解古代荒帷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我们采用显微观察测量、扫描电镜(SEM-EDS)、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以及淀粉粒刚果红染色法等方法和技术,对荒帷印痕和土样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荒帷为平纹组织,经纬密度大约为38×24根/平方厘米。所用红色颜料为朱砂(HgS),黄色颜料推测为黄赭石。石染法所使用的胶结物应为淀粉类黏合剂,说明汉代郑玄对《考工记》中"钟氏染羽"的解释确有所指。纺织品残留印痕的科技分析可以获取丰富的潜信息,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马颖杨益民宋建忠吉琨璋王昌燧
关键词:丝织品纺织工艺淀粉粒
中全新世中国北方草原的狩猎采集业文化及环境背景被引量:1
2022年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全新世中期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狩猎采集业人群的了解十分有限.文章报道了内蒙古四子王旗乌拉乌苏西遗址的基本情况、动物骨骼与石器遗存及其环境背景.遗址年代为4.8~4.4cal.ka BP,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综合沉积物浮选结果、动物考古学、ZooMS分析、石器研究等方面的证据,初步判断相关人群的经济模式为狩猎采集业,使用以石镞为代表的石制工具,狩猎对象主要为黄羊一类的羚羊亚科动物.孢粉学分析结果表明,遗址所处年代相对温暖湿润,为人群的生活提供了有利环境,这可以与4.7ka BP前后的一次暖事件相对应.而4.5~4.0ka BP的冷干事件,以及农、牧业人群的不断扩张,可能导致了遗址最终的衰落.本文为研究中国北方草原上的最后一批狩猎采集业人群提供了新的资料.
马嘉成周新郢杨石霞饶慧芸李骄阳胡松梅杨益民杨益民
关键词:中全新世北方草原孢粉学
西周倗国墓地绿松石珠微痕的数码显微镜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为有效揭示史前和历史时代早期出土玉器的加工痕迹,了解古代机械加工的起源和演变过程,选择西周倗国墓地出土的一枚穿孔绿松石珠,在带有景深扩展技术和三维图像重建功能VHX-500K型数码显微镜下进行微痕分析。发现其表面的打磨痕迹和孔壁上钻孔形成的多圈平行螺旋纹皆十分清晰。结合现代绿松石打磨的模拟实验和前人的工作,认为该枚绿松石珠表面打磨的工具应为一种机械转动磨盘,其具备粗磨和细磨两个功能。有关磨料的颗粒甚粗,其尺寸远大于现代细磨盘的磨料颗粒度。至于珠上的穿孔为对钻贯通,推测为空心管钻配合解玉砂高速旋转而成。这是国内首次将数码显微镜的景深扩展和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微痕分析,其研究成果可为古玉的科学鉴定,从加工工艺角度提供重要的信息。
杨益民郭怡谢尧亭夏季王昌燧
关键词:数码显微镜玉器绿松石三维图像重建
汝瓷成分的线扫描分析被引量:20
2002年
用SRXRF技术对汝瓷断面从釉到胎进行了十一种元素含量的线扫描分析 ,结果表明 :在汝瓷胎、釉之间的确存在一个元素含量与两者相差很大的中间层。我们认为这是汝瓷在烧制过程中 ,瓷釉在形成玻璃态的同时渗入了瓷胎表面而形成的 ,这个中间层在实体光学显微镜上能明显看出而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看不到。此工作不仅有助于研究汝瓷的结构和烧造工艺 。
朱剑毛振伟杨益民冯敏王昌燧孙新民郭木森黄宇营何伟
关键词:SRXRF汝瓷线扫描分析中间层考古汝窑
山西乡宁内阳垣遗址先民食物结构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本文应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山西乡宁内阳垣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该遗址先民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经济状况,探索戎狄对该遗址先民的影响。分析表明,该遗址先民的δ13C平均值为-8.27‰,δ15N平均值为9.54‰,由此推测他们主要的经济模式应为畜牧业。考古学证据显示该遗址主体文化为晋,但食物结构分析却反映,先民的经济模式主要为畜牧业,明显受到了游牧民族(戎狄)的影响。样品XNM50具有异常的δ13C值(-15.36‰)和较高的δ15N值(9.88‰),当与其从事狩猎活动有关。δ13C和δ15N的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先民在食物结构上无明显差异,而不同规格的墓葬却差异明显。
裴德明胡耀武杨益民张全超张国文田建文王昌燧
关键词:晋文化稳定同位素分析食物结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