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君霞

作品数:21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类风湿
  • 7篇关节炎
  • 7篇风湿
  • 6篇类风湿关节炎
  • 6篇风湿关节炎
  • 5篇细胞
  • 5篇关节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受体
  • 2篇痛风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2篇基因
  • 2篇甲氨蝶呤
  • 2篇发病
  • 2篇发病风险
  • 2篇肝癌
  • 2篇F5
  • 2篇IL-1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
  • 8篇徐州市中心医...
  • 2篇东南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0篇杨君霞
  • 7篇刘琳
  • 4篇李美荣
  • 4篇王敬亚
  • 3篇顾芳
  • 3篇杨小昂
  • 2篇祖蓓蓓
  • 2篇武珍珍
  • 2篇宋春花
  • 2篇饶咏梅
  • 2篇吕恭进
  • 2篇秦洁洁
  • 2篇刘琳
  • 1篇王向党
  • 1篇陈志伟
  • 1篇孙爱民
  • 1篇陈慧平
  • 1篇杨雯
  • 1篇王鹏
  • 1篇代丽萍

传媒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4v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4v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RA的各项活动性指标间相关性。 方法:68例RA患者均为2006.10~2007.2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
杨君霞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关节炎类风湿
文献传递
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总结10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关节情况和X线表现。结果:1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无症状性的近端指间关节(PIP)周围软组织肿胀。实验室检查正常。X线片除受累关节局部软组织肿胀外,无骨质破坏和关节间隙改变。结论:本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需和其他累及PIP软组织肿胀的疾病鉴别,无特殊治疗。
杨君霞
关键词: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
肿瘤相关抗原p62/IMP2对食管鳞癌影响的研究方法
一种肿瘤相关抗原p62/IMP2对食管鳞癌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步骤一、检测p62/IMP2在ESCC中的表达特征;步骤二、构建稳定过/低表达p62/IMP2的稳定细胞株;步骤三、观察p62/IMP2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
完迪迪杨雯姜璀霞胡兰芳张建营杨小昂高元法陈慧平杨君霞
文献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男5例,女17例,年龄28~69(56.3 ± 1.9)岁,类风湿关节炎病程4~30(14.1 ± 1.2)年;均为≥ 2级股骨头坏死,双侧股骨头坏死9例,右侧股骨头坏死9例,左侧股骨头坏死4例;2例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余20例均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而且治疗不规范;X线检查示多发骨折4例(均无外伤史),另有4例行骨密度检查均提示骨质疏松。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并非罕见,多数患者长期自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而且治疗不规范,合并骨质疏松。
王敬亚刘琳杨君霞孟洁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坏死
T-SPOT.TB试验对240例疑似结核患者的诊断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病患者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进行外周血T-SPOT.TB检测,将T-SPOT.TB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进行比较,评价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在240例患者中,38例未明确诊断,202例确诊。75例(37.1%)诊断为结核杆菌患者,其中64例T-SPOT.TB结果阳性,灵敏度为85.3%;127例(62.8%)非结核杆菌感染患者中,110例T-SPOT.TB检测结果为阴性,特异性为86.6%。结核杆菌患者中31例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30例T-SPOT.TB结果阳性,灵敏度为96.8%。对30例阳性样本的ESAT-6和CFP-10刺激的斑点数分别计数,统计分析两组数据得P=0.09,差异不显著。结论 T-SPOT.TB显示了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琳王敬亚祖蓓蓓杨君霞李美荣顾芳
关键词:T-SPOT.TB结核病
基于果蝇口腔感染的肠道训练免疫模型研究
2023年
目的利用果蝇作为遗传工具从个体和分子层面研究果蝇的训练免疫效应,并为后续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首先构建无菌果蝇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果蝇成虫及跨发育阶段训练免疫模型,用两种革兰氏阴性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carotovora 15)及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分别经口腔感染果蝇。在第一次感染完全消退后进行再次感染,然后通过比较果蝇在两个感染阶段的存活率和细菌量来衡量训练免疫的潜在效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应先天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革兰氏阴性菌对免疫缺陷(IMD)通路的诱导作用。结果果蝇成虫及幼虫初次感染均可提高二次感染后的生存率、细菌清除效率及死亡时能承受的最高细菌负荷;二次感染的果蝇中,IMD通路中免疫反应基因的基础表达比未感染的高,这提供了获得感染抗性的分子基础;果蝇的免疫反应主要发生在中肠,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的效应更迅速且剧烈;二次免疫的果蝇中,肠道干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初次感染。结论果蝇肠道中强大的训练免疫可由同源或异源革兰氏阴性菌口腔感染引发,且免疫记忆可在整个发育阶段持续存在;其可能作用于染色质,通过染色质修饰将免疫记忆储存在相关基因位点。免疫记忆跨发育阶段传递的一种潜在方式是通过肠道干细胞的JNK/STAT通路激活,这些干细胞可能在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阶段携带免疫印记。
杨君霞朱锦彤彭颖
关键词:黑腹果蝇肠道肠道干细胞
miR-197与胃癌相关炎性基因IL-1F5的关系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 MicroRNA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密切相关,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发病原因。MicroRNA可通过与相关炎性靶基因3’-UTR区结合,调控炎性基因,影响炎性通路的活化及炎性因子的表达,进而调控和参与...
杨君霞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重组质粒
文献传递
RAD51 135G>C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Meta分析
2013年
目的 分析RAD51 135G〉C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关系。方法 检索中外数据库,获得有关RAD51 135G〉C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5篇,累计乳腺癌病例12 717例,对照12 088例,与野生基因型GG相比,CC、GC和(GC+CC)合并的OR值(95%CI)分别为1.45(1.13-1.86)、0.95(0.75-1.20)、1.08(0.91-1.27)。结论 RAD51 135G〉C位点纯合突变基因型CC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未发现RAD51 135G〉C位点GC和(GC+CC)基因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有关。
秦洁洁武珍珍张尚书吕恭进杨君霞宋春花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肿瘤RAD51META分析
microRNA-509-3p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509-3p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60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509-3p的表达。培养Hep G2细胞,分别转染miR-509-3p类似物和miR-509-3p抑制剂或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siRNA,以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细胞为空白对照,利用CCK-8试剂及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miR-509-3p表达对Hep G2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iR-509-3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01)。miR-509-3p类似物组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侵袭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miR-509-3p抑制剂组细胞侵袭数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509-3p过表达可抑制XIAP的表达(P<0.05)。结论:miR-509-3p表达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miR-509-3p低表达促进XIAP上调从而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增加其侵袭能力。
程豪为杨荟玉杨君霞孙爱民陈宏涛杨小昂巴秋菊
关键词:肝癌HEPG2细胞XIAP细胞侵袭
维生素D对类风湿关节炎复发率的影响
2015年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治疗是否能够降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复发率.方法 选择170例处于缓解期的RA患者,按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水平正常组和维生素D水平降低组,维生素D水平降低组患者通过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维生素D治疗组和不接受维生素D治疗的对照组.观察各组6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 经6个月的观察,维生素D水平正常组复发率16.7%(14/84),维生素D治疗组复发率19.0%(8/42),对照组复发率29.5%(13/44).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治疗组未出现高钙、高磷而退出试验者.三组中复发患者的年龄、病程及入组时处于缓解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治疗组复发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高于对照组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8.9) ng/L比(20.9±8.6) ng/L] (P< 0.05).结论 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不是RA复发的危险因素,维生素D治疗不能降低RA的复发.
杨君霞刘琳张清林李美荣王敬亚
关键词:维生素D复发关节炎类风湿随机对照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