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传光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浏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肠癌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VEGF
  • 2篇SURVIV...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囊
  • 1篇胆囊胆总管结...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低位直肠癌保...
  • 1篇血管

机构

  • 5篇南华大学
  • 1篇浏阳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杨传光
  • 2篇陈煌军
  • 2篇胡伟文
  • 2篇梁庆模
  • 1篇陈星明
  • 1篇钟英才
  • 1篇胡伟文
  • 1篇刘俊林
  • 1篇周飞渡
  • 1篇陈星明
  • 1篇赖宁

传媒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美国中华临床...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及Survivin、VEGF表达意义的研究
目的:直肠癌保肛手术者比非保肛手术者有着较好的术后生活质量,逐步成为共识,直肠癌保肛手术呈逐年增多趋势。但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有报道吻合口癌复发率高达5%-15%,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和肿瘤远端切除的长度非常重要。而直肠癌...
杨传光
关键词:直肠癌免疫组化生存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TNF-α、IL-6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将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实验组(n=60).实验组于手术后24 h开始进食瑞素肠内营养液,能量计算25kCal/(kg·d),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术后72 h、96 h、120 h取病例血液,检测血清炎症介质(TNF-α、IL-6)水平(ELISA法).[结果]实验组术后72 h、96 h血清炎症介质(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可减轻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机体术后应急反应水平。
胡伟文刘俊林陈星明周飞渡钟英才杨传光陈煌军赖宁
关键词:肠营养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组(n=65)与开腹手术组(n=65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残余结石例数等。结果:腹腔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8.5±16.9)min、(93.5±12.0)min,术中出血量为(61.2±11.5)ml、(298.6±78.9)ml术后残余结石例数分别为0例、12例,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30.2±4.6)h、(58.6±13.5)h,住院时间分别为(8.6±2.1)d、(13.9±3.0)d。以上项目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5%,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残余结石少的微创方法之一。
杨传光胡伟文
关键词:腹腔镜术胆道镜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治疗关注的焦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保留肛门及其功能,使患者术后有着较好的生活质量。现综述有关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超低位切除吻合部分肛门括约肌切除、全直肠系膜切除、结肠贮袋等手术及术前放化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杨传光梁庆模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肿瘤生活质量人类文明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诊治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查体未能触及甲状腺微小结节而被高分辨率甲状腺超声发现;本组无疾病相关死亡病例。结论:高分辨率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检出高;手术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陈星明杨传光陈煌军胡伟文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微小癌
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及survivin、VEGF表达意义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直肠癌手术切除肿瘤远端肠管的安全切缘。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2004年2月-2005年3月收集的手术切除直肠癌标本行survivin、VEGF免疫染色,选择survivin、VEGF页洱阳性直肠癌标本39例,作远端肠壁survivin、VEGF免疫染色。在显微镜下测量直肠癌远端肠壁粘膜上皮survivin、VEGF蛋白表达范围的长度,并根据组织回缩比率,换算成活体直肠癌远端肠壁粘膜上皮survivin、VEGF蛋白表达范围的实际长度,并与HE染色癌细胞在直肠癌远端肠壁上扩散实际长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直肠癌远端肠壁粘膜上皮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范围长度与HE染色直肠癌远端肠壁癌细胞扩散长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直肠癌远端肠壁粘膜上皮、甩GF蛋白表达范围长度与HE组直肠癌远端肠癌细胞扩散长度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Survivin与VEGF蛋自在直肠癌远端肠壁表达呈正相关(r=0.746,P〈0.05)。结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切除肿瘤下缘1cm对76.92%的病例属安全切缘;切除肿瘤下缘2m对92.31%的病例已属安全切缘。
杨传光梁庆模
关键词:直肠癌免疫组化SURVIVINVEGF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