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丹

作品数:15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正构烷烃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营养化
  • 2篇植物
  • 2篇丰度
  • 2篇浮游植物
  • 2篇富营养化
  • 2篇沉积物
  • 2篇春季
  • 1篇大亚湾海域
  • 1篇大洋
  • 1篇低成熟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 1篇碘酸
  • 1篇碘酸钾
  • 1篇定年
  • 1篇东太平洋
  • 1篇对虾

机构

  • 13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常州大学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作者

  • 15篇杨丹
  • 7篇姚龙奎
  • 5篇潘建明
  • 4篇张海生
  • 3篇夏平
  • 3篇于培松
  • 3篇扈传昱
  • 3篇卢冰
  • 2篇王小谷
  • 2篇倪建宇
  • 2篇杨义菊
  • 2篇薛斌
  • 2篇朱根海
  • 2篇王方国
  • 2篇张宏
  • 1篇陈荣华
  • 1篇董良飞
  • 1篇刘小涯
  • 1篇张东声
  • 1篇刘子琳

传媒

  • 4篇海洋学研究
  • 2篇东海海洋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门湾近五十年来富营养化的沉积记录被引量:4
2011年
沿海(特别是河口港湾)富营养化已成为当前海洋环境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典型海湾——三门湾为研究对象,对三门湾湾内(SM-3)及湾口(SM-17)沉积物柱状样品进行研究,采用210Pb对SM-17沉积柱进行年代测定,建立年代标尺。通过对两个沉积柱多化学指标变化特征(有机碳、总氮、总磷和生物硅分布特征、生源要素的比值、生源要素的埋藏通量)同沉积柱的年代标尺有机结合,从沉积物中提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高分辩率沉积记录,剖析了三门湾近五十年来富营养化沉积演变历史。从柱状样TOC、TN变化趋势来看,SM-17和SM-3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但SM-17变化趋势较明显,即自下而上呈上升趋势。SM-3和SM-17沉积柱中TOC与TN和BSi都呈正相关,两个柱子沉积物来源都表明是陆源和海源的混合。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旬,TOC的埋藏通量其间虽有波动,基本上变化不大;从上世纪80年代中旬开始到本世纪初,各大指标的埋藏通量呈上升趋势;从本世纪初,TOC、TN的埋藏通量有下降的趋势。综合分析各项环境指标,提出了三门湾近五十年来三门湾富营养化沉积环境演变经历了3个阶段,即人类活动干预下的自然演化阶段(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人类活动不断增强阶段(改革开放前夕到本世纪初);人类活动开始协调阶段(本世纪初以后)。
杨丹沈奕红姚龙奎夏平杨义菊潘建明
关键词:富营养化
2011年秋季和2012年春季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3年
在2011年10月(代表秋季)和2012年4月(代表春季)对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丰度进行了观测,实测数据采用Surfer 8.0软件进行绘图和插图制作,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PCA),同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主成分得分为解释变量,研究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丰度的影响,以筛选出影响该海区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并讨论了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个航次观测获得的浮游植物有4门31属51种(包括变型与变种),其中硅藻门的占优势,甲藻门的次之,黄藻与着色鞭毛藻门的较少。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有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和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春季浮游植物优势种有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minimum、梭角藻Ceratium fusus和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秋季浮游植物丰度为1.56×104~8.03×104个/dm3,平均值为3.95×104个/dm3;春季浮游植物丰度为1.21×104~4.70×105个/dm3,平均值为7.84×104个/dm3。水温、pH值、磷酸盐和总磷是影响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姜犁明赵明忠徐智焕杨季芳董良飞孙晓欣徐旭杨丹
关键词:浮游植物丰度
长江口及其陆架春季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被引量:26
2010年
2007年4—5月对长江口及其陆架海域小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有18个类群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1117.19±820.36)个/10 cm2,平均生物量为(754.87±546.37)(μg.干重)/10 cm2,其中线虫是绝对优势类群,占小型底栖生物总丰度的95.42%,占总生物量的55.35%。其他优势类群分别是桡足类、多毛类和动吻类。垂直分布研究表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数量的65%分布于0—2 cm层,其中线虫分布于0—2 cm层的数量约占64%;桡足类集中分布于0—2 cm层,占该类总量的88%以上;多毛类分布于0—2 cm层的数量约占61%。各区块小型底栖生物总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东海陆架深水区>长江口近岸>杭州湾。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表明:盐度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线虫丰度成显著的正相关,与多毛类,桡足类丰度以及小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近底溶解氧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多毛类,线虫丰度以及小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桡足类丰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调查海域沉积物的中值粒径,粘土粉砂含量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多毛类,线虫丰度以及小型底栖生物生物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位沉积物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含量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线虫丰度、多毛类丰度,桡足类丰度相关不显著;沉积物中异养细菌含量与多毛类丰度呈显著负相关。
王小谷王春生张东声洪丽莎杨丹
关键词:小型底栖生物丰度生物量
标准物质的作用及其应用被引量:6
2001年
王方国杨丹
关键词:标准物质海洋沉积物盐酸碘酸钾海洋环境
U_(37)~K指标在南海末次盛冰期表层海水古温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根据1998年6~9月采集于南海海域沉积岩芯中的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和SiO2、CaCO3地球化学地层序列,标定了南海的年代框架,并应用U^K37指标重建了南海南、北部末次盛冰期以来表层海水的古温度。结果显示:南海南部冰后期和末次盛冰期时U^K37海水表层估温分别为24.5~27.4℃和23.8~25.3℃,平均水温分别为26.3℃和24.3℃。南海北部冰后期和末次盛冰期时U^K37海水表层估温分别为23.3~26.9℃和22.2~23.8℃,平均水温分别为26.6℃和22.8℃。南海北部温差比南部大,也比同一纬度的其它观察点大得多,充分表明南海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开放性大洋,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边缘海对于冰期旋回的环境信号具有放大效应。
姚龙奎薛斌姚梅陈荣华赵庆英张宏杨丹
关键词:古温度
南海现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16
2006年
利用1998年6~9月南海海洋环境调查及1987年SO—50中德联合调查中所取得的资料,对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南海与渤海、黄海、东海现代沉积过程中的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踢:(1)南海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主峰碳为nC19~nC22,居后的高碳数主峰碳为nC27,nC24.以后奇碳的优势明显,OEP为2.13,nC23^-/nC24^+值平均为1.53.沉积物中陆源输入居多;南海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呈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峰群以nC19~nC23为主峰碳,居后的高碳数峰群以nC27或nC29为主峰碳,OEP为1.58,nC23^-/nC24^+值平均为2.15,沉积物中海洋生物来源居多。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为海洋和陆源两种有机质来源。(2)南海南部处于典型热带海洋环境,生物生产力较高.大量硅质、钙质生物在海域繁殖,生物效应降低了陆源物质的丰度。物源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差异是南海南、北部现代沉积物的碳分子组合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3)南海现代沉积物各站位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Pr/Ph值基本小于1,说明沉积物沉积时为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但局部海域沉积环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涌升的南极底层水的影响。(4)南海与东海、黄海、渤海不同海域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对比可知,各海域沉积物均显示出物源效应。
杨丹姚龙奎王方国张宏叶新荣
关键词:正构烷烃
中、东太平洋沉积岩样低成熟烃组成与演化及其受控因子对比
2010年
定量分析了赤道中、东太平洋MP2001-01和ES0103沉积岩样中有机碳、可溶有机质(氯仿抽提物)及其族组成(总烃、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萜类化合物),在对两站区沉积岩样低熟烃的认定基础上,进行物源和源性的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它们的共性与差异性。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含量、族组成、演化程度、物质来源、沉积环境以及受控因子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这些差异主要是环境因素造成。两站柱样分别位于太平洋中心开阔深海盆地,它们之间被莱恩火山链隔开,它们的地理位置不同,两站区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氧化或还原)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南极底层流的影响是两站区低成熟烃组成特征、演化程度的主要环境受控因子。
杨丹扈传昱于培松武光海倪建宇张海生姚龙奎卢冰
关键词:正构烷烃萜类化合物赤道太平洋
南美白对虾淡养过程中虾池水质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3
2002年
对 4个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虾池池水的温度、盐度、p H值、溶解氧、营养盐 (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 )、叶绿素 a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 1 ) 4个虾池池水的温度为 2 3~ 2 9℃ ,盐度为 1 .1 0 0~ 1 .5 0 0 ,p H值为 8.1~ 8.8,溶解氧质量浓度为 4.84~ 6.95mg/L,基本适合南美白对虾生长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 ;( 2 ) 4个虾池池水中的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几乎全部超过富营养化阈值 ,其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 0 .436mg/L和 0 .1 5 3mg/L。硝酸盐是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 ,铵盐与亚硝酸盐在水体中的含量较高 ,但均低于南美白对虾要求的安全质量浓度 ,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 82 .2 3μg/L和 5 5 .0 5μg/L。叶绿素 a含量很高 ,但在各虾池池水中的含量变化不一 ,与无机氮含量呈负相关。N/P值为 0 .5 8~ 1 1 .5 8,个别虾池达 32 .5 6,但各虾池绝大部分时间的 N/P值为 5以下。
王小谷孙浩波杨丹胡锡钢
关键词:虾池南美白对虾富营养化
东南极普里兹湾浮游植物群落和叶绿素α变化与ENSO的联系及其预测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对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现场(普里兹湾)实测浮游植物和叶绿素α历史数据(1990~2002年)进行整合研究,显示在厄尔尼诺/拉尼娜期间,普里兹湾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和含氧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态系统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已通过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变动反映出来,在厄尔尼诺期间明显改变了叶绿素α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例,硅藻相对比例增高,甲藻降低;在拉尼娜期间硅藻比例有降低趋势、金藻和蓝藻类呈显著增加,海湾种群变动又直接影响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同时表现出极地海洋生态对海洋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数据2002~2011年(12月至3月)时段进行联合研究,对普里兹湾卫星遥感叶绿素α与海表温度的月际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普里兹湾叶绿素α月际变化和浮游植物的旺发开始、结束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并对应着海冰消融、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正常年份.研究发现南极海域叶绿素α表征的浮游植物旺发开始时间提前于海表温度的变化,或浮游植物的旺发结束时间滞后于海表温度的变化,或浮游植物的旺发开始、结束时间与海冰消融、海表温度的变化相一致.研究还发现,在湾内陆架区浮游植物的旺发开始时间与封冰消融(水域面积大小)相对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对ENSO的发生具有预报意义.
张海生韩正兵赵军于培松扈传昱孙维萍杨丹朱根海卢冰Hans-Ulrich PETERWalter VETTER
关键词:浮游植物厄尔尼诺拉尼娜卫星遥感数据
南极企鹅粪土地层、机体组织与卵中POPs含量分布及其生态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对南极阿德雷岛企鹅栖息地粪土混合地层进行210Pb定年,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内标定量法测定了企鹅栖息地粪土混合地层及其机体组织中的有机氯污染物分布.结果表明:粪土混合地层中表层的有机氯污染物含量最高,w(PCBs),w(HCHs)和w(DDTs)分别为0.92,0.42和0.70 ng/g.与非栖息地的比较表明,通过有鸟类活动的粪土混合地层(营巢和粪便)输入的PCBs和OCPs比无鸟类生命途径的高.因此,海鸟成为将有机氯污染物带到南极大陆的媒介和途径.有机氯污染物主要分布在企鹅机体的脂质和脂肪中,其中脂肪和尾臀腺中的含量最高,脂肪中w(PCBs),w(HCB),w(HCHs)和w(DDTs)分别为126.9~277.0,43.2~197.0,未检出~20.7和79.4~110.1 ng/g.蛋卵中w(PCBs),w(DDTs),w(HCB)和w(HCHs)分别为0.4~0.9,2.4~10.3,6.0~10.2和0.1~0.4 ng/g,总积蓄水平依次为HCB>DDTs>PCBs>HCHs.对比PCBs在企鹅体内的积累与排出(粪土和产卵)过程可知,前者占主导地位.在南极企鹅机体组织和卵中检出PCBs和OCPs表明,有机氯农药可在鸟类动物体内积累与代间转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消除.
杨丹卢冰潘建明
关键词:机体组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