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汉生
- 作品数:66 被引量:223H指数:9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经乳突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本组14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经乳突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发现有明显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并与术前MRTA检查一致,在显微镜下显露出三叉神经根桥脑入脑段,注意处理好岩静脉,寻找责任血管后,用自体筋膜片将责任血管与神经根隔离。结果10例症状术后立刻消失,4例症状术后2天消失,1例3个月后疼痛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
- 朱成郭之通张弋宋向东束汉生王淮王廷友
- 关键词:手术入路微血管减压手术三叉神经痛岩静脉
- 白细胞介素-1β通过IL-6/JAK2/STAT3轴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
- 2023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脑胶质瘤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ELISA检测IL-1β和IL-6在人星形胶质细胞(NHA)、U87、U251、A172胶质瘤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浓度,根据结果挑选实验细胞,随后检测IL-1β刺激下的IL-6生成。在不同浓度的IL-1β刺激、改变IL-6含量、下调JAK2和STAT3基因表达水平等不同条件下,使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以及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磷酸化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与NHA相比,U87、U251的培养液中IL-1β水平明显升高,U87、U251、A172的培养液中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在U87、U251细胞中,IL-1β不仅能促进细胞的侵袭,而且能促进其IL-6的产生。在IL-1β的刺激下,IL-6蛋白能进一步促进细胞的侵袭,而IL-6中和抗体则明显抑制IL-1β的促侵袭作用。研究表明IL-1β刺激可促进U87、U251细胞JAK2和STAT3的磷酸化蛋白表达。在IL-1β的刺激下,IL-6蛋白能进一步促进它们的表达,而IL-6抗体则明显抑制其表达。同时,下调JAK2和STAT3也能显著抑制IL-1β刺激下的U87、U251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IL-1β通过IL-6/JAK2/STAT3轴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
- 王棒吴娟陈硕硕程哲束汉生
- 关键词:脑胶质瘤IL-1Β
-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并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并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我院近5年救治的20例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并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并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理与受伤方式、脑血液流变学变化、血管的解剖学特点等因素有关。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对本病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束汉生郭之通朱成张弋王淮王昊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梗塞
- 3D slicer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应用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HICH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成3D slicer辅助微创手术治疗组与单纯微创手术治疗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预后。通过单变量与多变量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H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应用3D slicer可以更为精准的计算血肿体积;相较于单纯微创手术治疗组,基于3D slicer辅助微创手术治疗HICH可以减少术中失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手术方式及血肿体积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D slicer辅助微创手术治疗HICH可以实现术前精准定位,模拟手术入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提高手术疗效,改善临床预后;颅内血肿体积和3D slicer辅助的微创手术方式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基线GCS评分、血肿清除率对经3D slicer辅助微创手术治疗HICH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 潘笛笛胡元亮梁立志何世伟程哲王大巍束汉生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
- S100B蛋白检测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意义
- 目的:检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我科于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经GCS评分12分以下的185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所有病人均于伤后24h内,3d,7d,10d...
- 朱成束汉生王淮王昊姚运喜
- 关键词:颅脑损伤S100B蛋白预后
- 文献传递
- DAPT和PI-103对人胶质瘤干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Notch1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PI-103)对人胶质瘤干细胞(GSCs)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从U87细胞中分选获得GSCs;取GSCs分为DAPT处理组(A组)、PI-103处理组(B组)、DAPT和PI-103共同处理组(C组)、药物溶媒对照组(D组),A组加入20μmol/L的DAPT培养,B组加入4μmol/L的PI-103培养,C组加入20μmol/L的DAPT+4μmol/L的PI-103共培养,D组不作任何处理。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Notch1活化标志物(Hes1、pmTOR蛋白),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各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穿膜细胞数)。结果与D组和A组相比,B、C组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1);与D组相比,A、B、C组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与A、B组比较,C组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与D组相比,A、B、C组侵袭、迁移穿膜细胞数降低(P均<0.05);与A、B组比较,C组侵袭、迁移穿膜细胞数降低(P均<0.05)。结论DAPT和PI-103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GSCs的侵袭、迁移能力。
- 周星辰闵敬亮束汉生王大巍程哲张辉王昊杨光
-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
- 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行性探究被引量:6
- 2003年
- 束汉生曾水林李涛黄庆海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帕金森病可行性基因治疗
- 替罗非班在超时间窗非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非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的90例超时间窗非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治疗组,50例)和单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对照组,40例);于治疗第1、3和7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入院当日与治疗3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恢复[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及严重血小板减少事件(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治疗第7天时,NIHSS评分低于第1天(P=0.000)和第3天(P=0.000);治疗组治疗后第1、3和7天NIHSS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00),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两组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P=0.000)低于、ADL评分高于(P=0.000)治疗前,且治疗组mRS评分低于(P=0.000)、ADL评分高于(P=0.003)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出血及严重血小板减少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3/50)对35%(14/40);χ~2=0.483,P=0.439]。结论对于超时间窗非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早期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周星辰束汉生王大巍张辉王昊杨光闵敬亮
- 关键词:卒中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翻转课堂结合微信平台和医学资源APP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临床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见习和实习在每一个医生成长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怎样适应时代要求探索出一个更有效,更容易被广大医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本文探讨微信平台和医学APP两种新媒体辅助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并把它应用到我们神经外科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同时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反馈作对比,发现新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认可,并且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师生的良好沟通,是一种值得深入探讨以及广泛推广的教学方式。
- 束汉生王大巍巢青张秋建
- 关键词:神经外科教学
- 颅内动脉瘤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0月入住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颅内动脉瘤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根据患者及家属自愿原则选择术式,分为介入治疗组48例和开颅夹闭组4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动脉瘤栓塞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年龄、动脉瘤直径和开颅夹闭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开颅夹闭组高,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开颅夹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情况介入治疗组亦优于开颅夹闭组(P<0.05);开颅夹闭组动脉瘤栓塞程度优于介入治疗组(P<0.05),术后半年的随访,介入治疗组复发率高于开颅夹闭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需要给予及时介入治疗或开颅夹闭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均有效;与开颅夹闭手术方法比较,介入治疗复发率偏高,栓塞效果欠佳,但创伤小,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 闵敬亮束汉生王昊张辉
-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术夹闭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