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金刚

作品数:55 被引量:405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卒中
  • 15篇脑卒中
  • 14篇康复
  • 12篇脑电
  • 11篇卒中后
  • 11篇脑卒中后
  • 8篇抑郁
  • 8篇脑卒中后抑郁
  • 7篇上肢
  • 6篇等速肌力
  • 6篇电刺激
  • 6篇直流电刺激
  • 6篇椎间盘
  • 6篇膝关节
  • 6篇疗效
  • 5篇腰椎
  • 5篇腰椎间盘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 5篇偏瘫
  • 5篇椎间盘突出

机构

  • 52篇天津市人民医...
  • 11篇天津大学
  • 11篇天津体育学院
  • 7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南开大学
  • 3篇天津医学高等...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北京军区天津...
  • 1篇天津市北辰医...

作者

  • 55篇杜金刚
  • 26篇孙长城
  • 26篇张颖
  • 23篇王春方
  • 18篇王勇军
  • 12篇明东
  • 8篇张洁
  • 6篇綦宏志
  • 6篇李益平
  • 6篇王静
  • 5篇赵欣
  • 5篇王文龙
  • 5篇万柏坤
  • 5篇陈金
  • 5篇王莹莹
  • 4篇周鹏
  • 3篇刘畅格
  • 3篇黄力平
  • 3篇李猛
  • 3篇马洪喜

传媒

  • 10篇中华物理医学...
  • 7篇国际生物医学...
  • 6篇中国康复医学...
  • 5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纳米技术与精...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评估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大脑皮层兴奋性的方法
一种评估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大脑皮层兴奋性的方法,包括,对被测者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利用脑电图采集电极采集经颅直流电刺激刺激前后大脑活动的脑电图数据;对采集到的刺激前后的脑电图数据分别进行处理,获取用于评估经颅直流电刺激刺激...
杜金刚张颖王春方孙长城张洁
穴位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穴位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外伤后SCI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单纯膀胱功能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穴位刺激治疗,具体包括针刺治疗、艾灸治疗及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肾功能评定、尿路感染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肾功能受损情况、尿路感染情况、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后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最大逼尿肌压力[(42±17)cmH2O]、残余尿量[(63±27)ml]、BI评分[(74±22)分]较组内治疗3个月后最大逼尿肌压力[(65±19)cmH2O]、残余尿量[(81±26)ml]、BI评分[(65±20)分]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BI评分[(71±25)分]高于组内治疗3个月后BI评分[(62±24)分](19〈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除BI评分外,剩余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除膀胱容量、BI评分外,剩余指标均较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优异(P〈0.05)。治疗前,患者均采用尿管导尿。治疗后,研究组反射性排尿、叩击排尿、腹压排尿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外伤后SCI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减少患者肾功能损伤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张颖苏严慧金书晓陈金王静杜金刚
关键词:穴位刺激尿流动力学膀胱功能脊髓损伤
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术后综合症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价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术后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将36例腰椎术后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神经妥乐平,共21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共15例。应用NRC评价患者疼痛程度、Oswestry D isability Index(OD I)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2个月NRC、OD 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术后综合症有效,可以短期内缓解疼痛、麻木等不适,减轻活动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维持至少2个月。
张颖李益平马洪喜王文龙杜金刚
关键词:神经妥乐平疗效
脉冲矫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探讨脉冲矫正技术在治疗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颈椎普通牵引治疗1疗程(10d),治疗组采用脉冲矫正技术治疗1疗程(10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分都有下降(P<0.05),症状减轻,都有显著性疗效;治疗组改善率为66%,对照组改善率为2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矫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明显,能够相对快速改善症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王勇军杜金刚孙长城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颈椎牵引
等速肌力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水肿患者68例,随机分为等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等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观测2组患侧上肢淋巴流量的变化;在腕横纹上10cm处测量2组双侧上臂周径;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等速组记录等速肌力测定值。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上肢淋巴流量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均较组内治疗前减小(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等速组上肢淋巴流量较大(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较小(P<0.05)。治疗后,等速组患者等速肌力测量值(峰力矩、总功率、平均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肩关节内收等速肌力训练可以增加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回流量,有效减少淋巴水肿。
李益平张颖杜金刚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水肿等速肌力训练
比较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与传统方法治疗下背痛的效果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SSE)与传统方法治疗下背痛的疗效。方法:下背痛患者56例,分为SSE组31例和对照组25例,均采用传统方法治疗,SSE组同时加用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时SSE组休假天数、数字疼痛评分(NRC)、Oswextry量表(ODI)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及12个月时SSE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治疗下背痛能在短期减少复发次数,疗效保持时间长,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张颖张洁马洪喜张洪耀杜金刚
关键词:下背痛
等速运动和等长运动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比较等速运动和等长运动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水肿患者64例,随机分为等速组和等长组,每组各32例。采用德国ISOMED2000型等速训练系统,为2组进行等速和等长肌力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观测2组患侧上肢淋巴流量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在肘横纹上10cm处测量2组双侧上臂周径。结果比较治疗前后淋巴流量变化,2组淋巴流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双侧上臂周径差值,2组患侧上臂水肿程度明显减轻(P〈0.05);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与等长运动均可以减少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但等速运动更有效。
李益平张颖杜金刚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水肿等速运动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观察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上肢机器人(RT)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tDCS联合RT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假tDCS联合RT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和组块试验(BBT)评价2组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采用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评价2组患者ADL能力。结果治疗1周后和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与对照组治疗1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MA、AOU、QOM评分和BBT分别为(45.50±4.75)分、(3.10±1.01)分、(3.32±0.97)分和(23.75±6.97)个,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极tDCS联合RT机器人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提高其ADL能力。
张洁王春方杨飞于洪丽孙长城张颖杜金刚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康复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是卒中后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类并发症,严重阻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了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PSD是生物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临床表现多样,误诊漏诊率高.目前尚无针对此病统一的筛查诊断标准,缺乏特殊的仪器和特异性的生理指标进行评估和治疗,且临床重视不足.对于损伤部位与抑郁发生的关系目前亦无定论,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心理疗法、西医及中医在PSD的治疗上各有侧重,临床证明各种方法相结合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从定义、诊断、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损伤部位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PSD这一精神障碍类疾病进行综述,希望可以对PSD的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王春方孙长城王勇军綦宏志周鹏赵欣张颖明东杜金刚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症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半导体激光对急性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效果研究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对急性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8例KOA患者随机分成4组,所有受试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1给予半导体激光治疗,实验组2给予等速肌力训练,实验组3给予激光照射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骨关节炎指数评定和患侧膝关节周围屈伸肌群指标评定,包括峰力矩、峰功、平均功率、平均功、屈伸肌的峰力矩比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4种治疗方案均可显著性缓解急性期KOA患者病情,改善患侧膝关节周围肌肉状况.等速肌力训练对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优于激光照射治疗.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激光照射对KOA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及屈伸肌群肌力等状况的改善最为显著.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对缓解急性期KOA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提高患侧下肢肌力有着显著疗效,同时较好的解决了缓解症状和增强功能问题,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或单纯理疗、运动锻炼方案.
张洁陈素莲王春方王莹莹张颖杜金刚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激光等速肌力训练康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