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荀华
-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试论《红楼梦》的陌生化创作策略被引量:4
- 2011年
- 本文以形式主义关于陌生化的理论为切入点,全面分析《红楼梦》的陌生化创作策略。曹雪芹采用他者叙述、不确定叙述、多向整合叙述的方法,使《红楼梦》叙事视角呈现出陌生化的特点;通过双层结构使《红楼梦》的情节构造呈现出陌生化的特点;运用人名地名的隐喻、对事物不直呼其名而描述其外观的手法、意象的象征等技巧使《红楼梦》言语呈现出陌生化的特点。《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与曹雪芹成功地运用陌生化的手法是分不开的。
- 李珊李荀华
- 关键词:《红楼梦》陌生化叙事视角情节言语
- 论《诗经》四言平仄模式及其效应被引量:2
- 2005年
- 《诗经》四言的平仄组合随意灵活,有16种模式。因为平声轻、仄声重具有不同的音质,所以两者组合的模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旋律节奏。该文从平仄的产生、平仄的轻重入手,分析了《诗经》四言的音律效应。
- 李荀华
- 关键词:诗经音律
- 五言平仄顿式对式和粘式的律定被引量:1
- 2007年
- 近体格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宝贵财富,因此对这种形式主义诗歌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五言律诗成熟于南朝齐梁永明年间,但其格律因素的萌芽却在先秦《诗经》时代,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和各个时期诗人的努力探索才得以成熟,它表现为言句顿式、联句对式、跨联粘式等方面的律定。
- 李荀华
- 关键词:五言律诗平仄粘对
- 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解读被引量:11
- 2009年
- 诗、乐、舞作为三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由于共同的节奏、韵律结合成同源的生命体,而随着诗、乐、舞三者本身的艺术品质的个性差异,其在越来越高的自身个性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而被疏离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这种三位一体的生存状态潜藏着三者之间亲疏关系的变化,而作为三种基本艺术形态其对社会生活,思想情感的表现力的多维追求,使得它们在艺术审美的需求中统一成一体共生的艺术体,以完成多元化的艺术使命。
- 李荀华
- 关键词:分化
- 律诗颈“转”刍议被引量:1
- 2015年
- 律诗自唐成熟至今,成为中国古代诗歌重要的创作体式,在格律、章法上历代诗人都以唐律为不二法式,严格遵守平仄、粘合、对仗、韵式的要求、起承转合的原则,尤其对颈"转"的问题非常用心,因为唐宋以来诗人和诗学理论家普遍认为颈联的转换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各种颈"转"之法,包括境与事、境与理、境与情、事与理、事与情、情与理互转和境与境、事与事、情与情、理与理相转等越来越为诗人所重视,直至今天,仍然是律诗创作、律诗审美不容忽视的艺术技巧。
- 李荀华
- 关键词:律诗颈联
- “兴”语音律对《诗》律生成的影响
- 2003年
- "兴"是继"赋"之后产生的重要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使汉语言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上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尽管长期以来诸家各派对"兴"的阐释不尽相同,但没有学者否认"兴"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内容形式建构上的突出作用。本文仅从兴语音律的铺垫性、制约性、重章性和交融性四个方面探讨了"兴"对《诗经》音律形成的影响。
- 李荀华
- 关键词:音律诗经
- 论“和”对《诗经》音律理想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和”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认识、发展、形成的。在它的表现表现形态中音声相和的美学特征是阴阳调和与中正平和。中正平和即中和,它是和的最高境界。随着“和”由远古的生活现象向精神现象、美学现象的转化,音声相和在《诗经》诗、乐同体的建构中得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所以,《诗经》在造句长短、平仄组合、命声大小、押韵流转等方面以“和”作为审美取向。
- 李荀华
- 关键词:诗经音律审美
- 如何针对高师不同程度的钢琴水平开展教学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通过把高师学生根据钢琴程度分为四个阶段,启蒙、初级、中级和高级,然后分别针对不同级别开展了不同的教学探索。
- 王源李荀华
- 关键词:钢琴教学
- 论五言古诗体式韵调韵式的律定
- 2007年
- 五言诗发始于先秦诗经时代,在民歌的土壤中滋生,经过两汉、魏晋、齐梁文人的研讨和实践,形成了五言古体和五言近体两大体式,二者争辉相映,各领风骚,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财富。五言近体诗是形式主义诗歌的代表体式,它有严格的形式要求,如句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这些形式要求是随着汉语音韵学的发生,经过文人不断的探索,在齐梁时期定型的,它包括了五言近体诗的体式、五言近体诗的韵式、五言近体诗的韵调等三个方面的律定过程。
- 李荀华
- 关键词:五言律诗体式韵调韵式
- 《诗经》重章复沓的的文化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诗经》305篇原来都是入乐的歌词,所以,现传的诗篇保留了许多歌词的性质,最为典型的是重章复沓。在重章构成的诗歌中,各章相对应的诗句不仅字数相若,句法相同,而且用字也极少变化,所以,便于记忆、利于传唱,促使了《诗经》在周代社会的流行普及,这和今天许多先秦古籍中《诗经》保存最为完整不无关系。重章复沓一咏三叹,抒情效果强烈,律场回环跌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李荀华
- 关键词:诗经章法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