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芸芳

作品数:19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学成
  • 6篇化学成分
  • 4篇化学成分研究
  • 3篇三萜
  • 3篇萜类
  • 3篇化合物
  • 3篇黄酮
  • 3篇HPLC法
  • 3篇臭灵丹
  • 2篇大戟
  • 2篇大戟属
  • 2篇药材
  • 2篇药物
  • 2篇色谱
  • 2篇酮类
  • 2篇五味子
  • 2篇相色谱
  • 2篇民族药
  • 2篇华中五味子
  • 2篇黄酮类

机构

  • 19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9篇李芸芳
  • 14篇杨光忠
  • 9篇梅之南
  • 7篇陈玉
  • 5篇李效宽
  • 3篇喻昕
  • 2篇田学军
  • 2篇李竣
  • 2篇刘向明
  • 2篇蒋艳
  • 2篇刘新桥
  • 1篇葛月宾
  • 1篇邓旭坤
  • 1篇胡昀
  • 1篇万定荣
  • 1篇陈素
  • 1篇钟芳芳
  • 1篇喻昕
  • 1篇徐玲玲
  • 1篇程玉洁

传媒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药学学报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师
  • 1篇绿色科技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中五味子稀有降三萜成分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华中五味子中分离纯化出一个稀有降三萜成分schicagenin A,采用荧光淬灭技术和紫外光谱方法研究该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两者的相互作用研究显示:静态淬灭机制参与其中,提示schicagenin A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形成了复合物;在schicagenin A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过程中疏水作用起了主要驱动作用;人血清白蛋白的ⅡA亚域(位点I)是schicagenin A与之的结合位点.本研究为schicagenin A在人体内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和基于该化合物的新药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李芸芳蒋艳陈玉杨光忠
关键词:华中五味子相互作用人血清白蛋白
天然药物化学开放性实验教改初探——以皱皮木瓜多糖提取及单糖组成测定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指出了天然药物化学开放性实验能激发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以皱皮木瓜中多糖的提取及其单糖成分的测定为例,进行了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让学生自主查阅文献,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李芸芳李竣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多糖皱皮木瓜
四棱峰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5年
首次对四棱峰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概况予以综述,发现该属植物成分类别主要以桉烷型倍半萜及黄酮类化合物为主.桉烷型倍半萜化合物55个,黄酮类化合物9个.药理活性主要为抗菌消炎、清热解毒以及抗肿瘤等作用.
梅之南李芸芳喻昕杨光忠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虎杖中大黄素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采用pH梯度法提取虎杖中的大黄素,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然后用滤纸扩散法及薄层色谱自显影生物技术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草分枝杆菌的抗菌效果.结果显示:大黄素对这5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在薄层色谱板上最小的抑菌量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35μg;大肠杆菌为75μg;枯草芽孢杆菌为4.7μg;绿脓杆菌为4.7μg;草分枝杆菌为18.8μg.
钟芳芳李芸芳陈玉杨光忠
关键词:虎杖大黄素抑菌作用
人面果叶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人面果叶子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trihydroxy-6-(3-hydroxy-3-methylbutyl)-flavone(1)、1,5-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2)、1,3-二羟基-5-甲氧基口山酮(3)、山柰酚(4)、二氢山柰酚(5)、3,24,25-trihydroxytirucall-7-ene(6)、对羟基桂皮酸(7)、异香草酸(8)、(Z)-2-(2,4-di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ylidene)(9)、volkensiflavone(10)、藤黄双黄酮(11)、3,8″-双柚皮素(12)、白果素(13)、fukugiside(14)和GB2a glucoside(15)。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5,7,4'-trihydroxy-6-(3-hydroxy-3-methylbutyl)-flavone。化合物5,6,9,13为首次从藤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8,10~12,14~15为首次从人面果中分离得到。研究了10个化合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13对α-淀粉酶具有抑制活性,化合物13和阿卡波糖对α-淀粉酶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8.12,4.32μmol·L^(-1)。
刘流李芸芳甘飞杨光忠陈玉
关键词:藤黄属黄酮三萜Α-淀粉酶
臭灵丹萜类和黄酮化合物(英文)被引量:27
2007年
臭灵丹(Laggera pterodonta)为菊科四棱峰属植物,是云南民间抗菌消炎的良药。本文对臭灵丹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地上部分用水煎煮提取,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6-O-β-D-glucopyranosyl-carvotanacetone(1),臭灵丹酸(2),1β-hydroxypterondontic acid(3),pterodontoside A(4),臭灵丹二醇(5),臭灵丹三醇乙(6),5-hydroxy-3,4′,6,7-tetramethoxyflavone(7),洋艾素(8),金腰素乙(9),槲皮素(10)和β-谷甾醇(11)。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苷,化合物10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应用滤纸扩散法对该植物中的两个化合物2和5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对金黄葡球菌、铜绿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草分支杆菌和环状芽胞杆菌均呈现明显的抑菌活性,但对大肠埃希氏菌均未呈现抑菌活性。
杨光忠李芸芳喻昕梅之南
关键词:臭灵丹单萜苷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
金刚纂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法等手段,从金刚纂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1),3,3-’di-O-methylellagic acid(2),6,7,8-trimethoxy-coumarin(3),7-hydroxy-6-methoxy-coumarin(4),Kaempferol-3-O-a-L-rhamnopyranoside(5),胡萝卜苷(6).其中,化合物2,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对其中的两个香豆素化合物3和4的光活化抗微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4在黑暗中和紫外光的照射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未表现出抗菌活性.
李芸芳田学军杨光忠陈玉
关键词:大戟属化学成分
壮、傣、土家和苗等民族药综合开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梅之南杨光忠滕红丽赵应红田华咏杜江彭芳胜林艳芳刘新桥郭力城岩罕单陈玉邱德文刘向明李芸芳
民族医药根植于本土,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突出的发展优势。民族医药的深度挖掘和高效利用已成为中国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科学问题和民生问题。受地域、经济和科技等因素影响,中国民族药尤其是壮、傣、土家、苗等南方民族药,尚...
关键词:
关键词:民族药材药物开发
气相色谱法测定麝香痔疮栓中冰片的含量被引量:2
2008年
为寻求简单、快速、准确测定麝香痔疮栓中冰片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INNOWax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um),N2为载气,流速为2.0mL/min,柱温为115℃,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萘为内标,用内标法计算冰片含量.结果表明:冰片在1.132-11.324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6%,RSD为1.42%.该法因其简便、快速、准确,而实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周志林李芸芳
关键词:麝香痔疮栓气相色谱法冰片
金刚纂萜类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法等手段,从金刚纂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萜类化合物。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antiquorine A(1)、antiquorine B(2)、ent-13S-hydroxy-16-atisene-3,14-dione(3)、taraxerol(4)、3β-hydroxy-25,26,27-trisnorc ycloart-24-oic acid(5)、9β,19-cyclolanostan-3β-ol(6)和Ψ-taraxastane-3,20-diol(7)。化合物1~3为二萜,其结构类型分别属于松香烷型、对映贝壳烷型和阿替烷型,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7为三萜,其中化合物5为降解的环阿廷烷型三萜,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研究表明了该植物中化学结构的多样性。
陈玉田学军李芸芳杨光忠
关键词:大戟属萜类二萜三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