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琴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免疫小鼠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性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为确定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童虫细胞免疫小鼠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性效应和分析与之可能的相关因素,本研究进行了两个独立重复的免疫实验.经皮下3次免疫后,实验1在无佐剂的情况下,与磷酸盐绥冲液(PBS)对照组比,S.j童虫原代细胞(primary juvenile worm cells,pJCs)诱导小鼠产生了明显的减虫率(平均54.3%)、每克肝卵(liver eggs per gram,LEPG)减少率(平均59.8%)和肝卵肉芽肿面积减少率(平均66.5%)(P<0.01),均明显高于童虫原代细胞碎片(fractions of juvenile worm cells,JCFs)或童虫虫体碎片(fractions of juvenile worms,JWFs)免疫组相应的减少率(P<0.05),而虫体的非细胞成分(non-cell components of worms,WNCs)免疫组无明显保护作用.实验2中,与PBS对照组比,培养的童虫细胞(cultured juvenile worm cells,cJCs)也诱导了明显的平均58.4%的减虫率、68.1%的LEPG减少率(P<0.01),而培养的成虫细胞(cultured adult worms cells,cACs)组的虫荷(P<0.05)和卵荷(P<0.01)明显高于cJCs组.实验2的免疫学分析显示,cJCs诱导小鼠产生Th1型为主的Th1/Th2混合类型的免疫应答,而cACs则诱导Th2型偏向的应答类型.这些资料显示,用S.j原代和培养的童虫细胞都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血吸虫高保护效应,可能与免疫原的物理性状、虫期特异性及诱导的免疫类型有关,提示用S.j童虫全细胞免疫小鼠是一种有希望的诱导抗血吸虫病保护性免疫的方法.
- 曾铁兵蔡力汀曾庆仁杨胜辉喻容李艳琴方会龙李本文刘伟张顺科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免疫保护性
- 日本血吸虫在小鼠体内不同发育时点的生长速度与蛋白组分差异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比较观察日本血吸虫发育中虫体在不同时点的生长速度和蛋白组分差异。方法选择昆明鼠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别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第8、12、16、20、24和28d虫体;用MoticBA400病理图像处理系统及3.2分析软件采集虫体图象作形态观察和大小测量(包括水平面积、周长、长与宽);用SDS-PAGE平行分离各时点虫体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QuantityOne4.4比较分析其区带差异。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昆明鼠后,发育中虫体在不同时点的生长速度不均衡,第8~12天的生长速度为最快,其他依次为12~16d、16~20d、20~24d、0~8d和24~28d的虫体;同一时点虫体间发育的个体差异也大,以12d后虫体较为明显。电泳分析7个不同时点的虫体蛋白区带显示:区带数在0、8、12、16、20、24和28d虫体中分别为27、30、33、32、31、36和29条,其中多数为相同分子量蛋白区带,但有些在蛋白表达量上有明显差异;各时点虫体特异性区带在0、8、12~24d和28d虫体中分别为7、4、8、3条,虫体特异性区带多为低表达量的条带。结论日本血吸虫童虫在小鼠体内的不同发育时点间存在着生长速度和蛋白组分的差异,其中以8~12d时段的虫体发育最快,两者间蛋白组分差异也较明显。
- 方会龙曾庆仁喻容曾铁兵杨胜辉刘彦李艳琴蔡力汀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组分
- 不同免疫途径对Sj童虫细胞型免疫原诱生的保护性效果及抗体应答差异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研究小鼠经不同途径接种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童虫原代细胞(primary juvenile worm cells,pJCs)后所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寻找其合适的免疫途径。方法将pJCs经皮下或静脉注射途径免疫昆明小鼠,间隔2w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第4w,与对照组同时经腹部皮肤感染尾蚴30±2尾/鼠,比较三组小鼠的肝脏虫卵数及虫卵肉芽肿的大小、成虫数、虫体大小。同时在第2、3次免疫前及攻击感染前1d,小鼠尾静脉采血,用ELISA法检测抗pJCs-IgG水平。结果 pJCs免疫小鼠后,与PBS对照组比,静脉免疫组的减虫率为48.53%、肝卵减少率为54.54%、虫体平均重量减少率为29.62%(P<0.01)、虫卵肉芽肿面积减少率为36.8%,而皮下免疫组分别为41.28%、43.19%、23.08%、31.2%。IgG抗体水平也是静脉注射组高(PBS组,P<0.01;皮下注射组,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免疫原通过皮下和静脉注射均可诱导小鼠产生对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力,其中静脉注射诱导的免疫保护效应最强,提示通过静脉注射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是可行有效的免疫途径。
- 刘碧源曾庆仁余平李艳琴魏琦杨胜辉刘彦张顺科蔡力汀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免疫保护
- 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免疫原及其模拟表位免疫学特性的研究
- 目的:观察三种品系小鼠对日本血吸虫(S.j)易感性及致病性的差异,比较S.j肝期童虫不同大小的细胞及肝期童虫混合细胞皮下和静脉注射两种免疫途径的保护性效果差异,探索不同发育期童虫细胞联合免疫提高保护性效果的可能性。
...
- 李艳琴
- 关键词:血吸虫免疫保护
- 文献传递
- 日本血吸虫细胞免疫原模拟表位的筛选及初步鉴定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具有保护性的细胞免疫原模拟表位,为进一步阐明其免疫保护性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具有保护性的S.j12d童虫培养细胞(S.jC-12)免疫鼠血清中的IgG对随机12肽库作亲和筛选,随机挑取20个噬菌体克隆用ELISA检测其特异性;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阳性克隆免疫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及其识别天然抗原的特性。结果经过4轮免疫淘洗,洗脱的噬菌体得到了有效富集(16 250倍)。20个噬菌体克隆经检测有15个能被S.jC-12免疫鼠血清识别,有12个序列不同的噬菌体克隆;ELISA检测显示有11个阳性噬菌体克隆诱导小鼠产生IgG应答,其中含精氨酸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免疫血清中IgG水平与不含精氨酸克隆免疫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可筛选出S.jC-12免疫原的部分模拟表位且能在小鼠模型中诱导免疫应答。
- 李艳琴蔡力汀曾庆仁余平喻容
- 关键词: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