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纪鹏
- 作品数:79 被引量:327H指数:10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结直肠癌组织中Formin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Formin 2(FMN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收治的33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标本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MN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采用电话或信件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6月.率的比较以及FMN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FMN2蛋白的表达位于结直肠癌组织细胞的细胞质.结直肠癌组织中FMN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3.73% (180/335),癌旁组织中为80.90%(271/3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2,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FMN2蛋白的表达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7,36.472,40.635,P<0.05).322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96.12%(322/335).随访时间为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其中173例FMN2蛋白阴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3年累积生存率为48.6%;149例FMN2蛋白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6个月,3年累积生存率为68.5%,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3,P<0.05).结论 FMN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 陈文平施海周毅李晓华初大可刘朝旭赵青川李纪鹏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FORM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普乐可复对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大鼠小肠移植术后应用普乐可复(FK5 0 6 )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 .方法 选用近交系大鼠 F34 4/ N(RT 1 )和 Wistar大鼠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 ,实验分 4组 .第 1组 ,异基因移植组 F34 4/ N- Wistar;第2组 ,小剂量普乐可复治疗组 F34 4/ N- Wistar+FK5 0 6 (0 .2mg· kg- 1 · d- 1 ,0~ 14d,im ) ;第 3组 ,普乐可复治疗组F34 4/ N- Wistar+FK5 0 6 (0 .5 m g· kg- 1· d- 1 ,0~ 14d,im ) ;第 4组 ,同基因移植组 (F34 4/ N- F34 4/ N ) .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及存活时间并于术后第 3,5 ,7日取移植小肠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和比较 .结果 第 1组大鼠存活时间与其他3组有显著差异 (P<0 .0 1) ,第 1组大鼠在术后第 3,5 ,7日病理学检查移植肠出现排斥反应 ,而第 2 ,3,4组无明显排斥 ,可长期存活 .结论 普乐可复能明显抑制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产生 。
- 李纪鹏王为忠施海李孟彬
- 关键词:小肠移植他罗利姆移植物排斥反应
- 大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及功能鉴定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体外大量扩增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以及不同剂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大鼠DC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并扩增大鼠骨髓细胞,用不同剂量GM-CSF培养,6 d和10 d后收集悬浮细胞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免疫表型鉴定,并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其诱导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小剂量GM-CSF培养获得的DC(GMlowDC)形态上具有DC的典型特征,在细胞表型、细胞功能试验上具有未成熟的特性,具有DC的典型特征,细胞表面高表达CD11c,低表达CD80,CD86及MHC II类分子,与大剂量GM-CSF加IL-4的联合组培养获得的DC(GMhighDC)相比,其体外刺激未致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弱。结论笔者所建立的培养未成熟DC的方法是可行的;GM-CSF的剂量与细胞的成熟程度相关。
- 李纪鹏黄怡王为忠董光龙杜建军陈冬利季刚刘骥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免疫耐受
- 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150例报道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研究完全腹腔镜下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TLG)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行TLG(TLG组)与腹腔镜辅助下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LAG)(LAG组)共6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由同一手术组完成。结果 TLG组150例中行远端胃切除68例,全胃切除82例。LAG组451例中远端胃切除214例,全胃切除237例。TLG组平均手术时间292min,LAG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69min(P〈0.05)。TLG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9d,LAG组平均为12.1d(P〈0.05)。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时间TLG组平均为6.3(0~12)h,而LAG组为21.1(0~48)h(P〈0.05)。术后平均通气时间两者分别为3.2d和3.4d(P〈0.05)。术后首次进流质饮食时间TLG组平均为3.5d,LAG组为3.7d(P〈0.05)。随访时间1~3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7个月),TLG组出现并发症15例,LAG组73例,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发生。结论相较于LAG,TLG具有可接受的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疼痛轻,舒适感强,通气及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缩短,可作为胃癌患者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杜建军王飞赵青川李纪鹏华瑾双剑博方诚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胃切除术胃肠吻合术
-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被引量:2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D2淋巴结清扫全胃切除术(LATG)的可行性,并与开腹D2淋巴结清扫全胃切除术(OTG)比较。方法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共12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59例行LATG,66例行OTG,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9例接受LATG的患者,均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与OTG组比较,LATG组手术时间延长[(330±71)min vs/35.(261±54)min,P=0.005],淋巴结清除数相似(36±13 vs/35.34±16,P=0.450),术中失血量减少[(175±101)ml vs.(359±210)ml,P=0.003],肠功能恢复较早(P=0.015),术后发热期缩短(P=0.024)。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与D2根治性OTG相比,D2根治性LATG安全可行,并具有手术入路好、手术操作空间开阔、术中失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杜建军王为忠李纪鹏郑建勇季刚李永奇刘小南陈冬利程金香高志清窦科峰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检查胃切除术
- 酪氨酸激酶受体B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酪氨酸激酶B(TrkB)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前列腺肿瘤标本60例,其中前列腺增生标本14例,前列腺癌标本46例,均为存档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TrkB表达。结果TrkB在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为14.29%,在前列腺癌组织为80.4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P<0.01)。TrkB表达水平在与Gleason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672,P<0.001),在不同临床TNM分期组间,在血清PSA浓度≤20ng/mL与>20ng/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kB很可能是前列腺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并有可能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靶基因。
- 于垂恭李纪鹏王映梅赵易武国军袁建林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 腔镜下切取大网膜游离移植乳房填充术
- 探索乳癌腺体摘除后采用自体大网膜游离移植填充再造的新术式.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7-.40岁,行乳腺癌部分腺体摘除术后,采用腔镜下切取大网膜,将网膜游离移植填充腺体缺损部位.网膜蒂部经皮下隧道将胃网膜右动、静脉与胸背...
- 郑朝李南林李纪鹏胡大海韩夫刘洋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TGF-β_1基因转染对大鼠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基因转染后对大鼠树突状细胞(D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TGF-β_1基因导入大鼠DC,G418筛选,检测转染细胞TGF-β_1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TGF-β_1基因转染的DC可以分泌TGF-β_1,而且可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利用构建的TGF-β_1表达质粒转染大鼠DC,转入的TGF-β_1基因可以在DC内稳定表达,并且使DC的生物学特性发生相应的改变。
- 李纪鹏黄怡王为忠董光龙杜建军陈冬利季刚刘骥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树突状细胞基因转染
- 小肠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和肝超微结构改变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后血中氧自由基的改变以及肝组织中bax、bcl-2、p53的表达及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以探讨小肠I/R后肝组织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肠I/R模型,分对照组、I/R后0min、30min、1h、2h、1d、3d及7d共8组,于各时点检测血中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浓度,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肝组织中bax、bcl-2及p53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大鼠小肠I/R后NO浓度在再灌注0min时升高,至再灌注2h时明显降低,其后又持续升高,至再灌注7d时达高峰。SOD的浓度变化则相反。再灌注0min时肝组织中bax、bcl-2及p53阳性细胞率增高,再灌注30min时阳性细胞率升高更为明显,但bcl-2表达高于bax,二者差别显著(P<0.01)。再灌注2h时3种基因均有所降低,其后又开始升高,至再灌注7d时阳性细胞率达高峰,bax表达明显高于bcl-2,二者差别显著(P<0.01)。透射电镜显示肝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改变。结论:血中NO和SOD浓度的变化及肝组织中超微结构的改变表明,小肠I/R可引起肝组织细胞凋亡和损伤;而I/R后bax、bcl-2及p53阳性细胞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改变,可能与引起细胞凋亡和损伤有关。
- 李纪鹏黄怡董光龙王为忠项红军
- 关键词:小肠自由基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9例的原因及治疗被引量:27
- 2007年
-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低位吻合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吻合口漏的患者采用手术及保守治疗(骶前双腔管冲洗引流加肛管引流).结果:共行低位保肛手术41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2.2%).患者的年龄、吻合技术和肿瘤组织学分型与吻合口漏的发生无关.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行手术治疗(HA手术)2例,采用保守治疗7例均痊愈出院,吻合口漏发生至出院时间10~15d.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吻合技术是防止吻合口漏发生的关键.正确的判断吻合口漏发生及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治疗的前提,双腔引流管加肛管引流是保守治.疗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
- 张洪伟王京华王为忠李孟彬康振华季刚刘晓南李纪鹏郑建勇
- 关键词:直肠肿瘤吻合口漏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