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彦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I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 目的: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cDNA3.1-RI,并检测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inhibitor,RI)基因与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的关系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
- 李红彦
-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血管生成素真核表达
- RI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cDNA3.1-RI,并检测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基因与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的关系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RI基因,酶切后将其插入pcDNA3.1,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cDNA3.1-RI,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UVECs,RT-PCR检测RI、ANG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I、ANG、MMP-2、MMP-9的表达水平;CO-IP法检测ANG和RI的相互作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转染pcDNA3.1-RI组细胞RI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2个对照组(转染pcDNA3.1空载体组和未转染质粒组)均呈显著性增加(P<0.05),而ANG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亦降低(P<0.05);CO-IP法检测到ANG和RI在细胞内能结合;转染pcDNA3.1-RI质粒到HUVECs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0.05),G0~G1期比例明显增加,S期减少。结论成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能显著增加RI基因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RI可以直接在转录水平上降低ANG的表达,在细胞内与ANG结合,从而影响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
- 李红彦潘湘阳姚雪熊东梅陈俊霞
- 关键词: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素真核表达
- 整合素连接激酶基因沉默对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构建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 linked kinase,ILK)基因siRNA干扰质粒,探讨ILK基因沉默对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能力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β-环连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人ILK基因的2个特异性siRNA表达质粒和1个无同源性的阴性对照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膀胱癌BIU-87细胞,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ILK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筛选出1个干扰效果较强的质粒用于后续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GSK3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Am-blue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明重组干扰质粒构建正确;稳定转染pGenesil-1 siRNA1和pGenesil-1 siRNA2质粒的BIU-87细胞ILK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BIU-87细胞组(未转染组)分别下降了69%、52%和70%、55%,选择pGenesil-1 siRNA1为最有效干扰序列;BIU-87siRNA1组GSK3的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和BIU-87细胞组分别升高了41.87%和30.12%,β-catenin的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和BIU-87细胞组分别降低了38.67%和48.05%;BIU-87 siRNA1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BIU-87 siRNA1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减少。结论已成功构建ILK基因siRNA表达质粒,其可明显抑制膀胱癌BIU-87细胞的增殖,机制可能为ILK基因通过介导GSK3、β-catenin信号分子促进膀胱癌BIU-87细胞的增殖。
- 高娟朱军潘湘阳李红彦陈俊霞
- 关键词:整合素连接激酶RNA干扰膀胱肿瘤
- RI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 目的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cDNA3.1–RI,并检测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基因与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 ANG)的关系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
- 李红彦
- 关键词: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素真核表达
- 文献传递
-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过表达抑制B16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构建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对B16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提取人7703细胞中的总RNA,RT-PCR特异性扩增RI编码区序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到载体pIRES2-EGFP中,稳定转染B16细胞以后,经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根据转染质粒不同分别命名为B16细胞组(未转染组)、空质粒对照组(pIRES2-EGFP组)和实验组(pIRES2-EGFP-RI组)。RT-PCR检测B16细胞中RI mRNA水平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RI蛋白水平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黏附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和nm23-H1以及E-cadherin的表达;建立C57BL/6小鼠肺转移模型,观察肺上肿瘤转移灶的变化。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实验组细胞RI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B16细胞组和空质粒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细胞铺展良好,核质比减小;转染pIRES2-EGFP-RI质粒的实验组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与两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nm23-H1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肺转移灶明显减少。结论成功构建的RI真核表达质粒能升高RI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抑制了B16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
- 潘湘阳李红彦姚雪熊冬梅陈俊霞
- 关键词: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细胞黏附细胞运动肿瘤侵润
- 特异性ILK-siRNA对膀胱癌EJ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设计合成有效的ILK-siRNA,并检测其对EJ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ILK基因mRNA的2个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pGenSil-1 siRNA1、pGensil-1 siRNA2和1个阴性对照载体pGenSil-1 siRNA3。稳定转染膀胱癌EJ细胞后,通过RT-PCR检测EJ细胞中ILK mRNA水平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ILK蛋白水平的表达;观察EJ细胞形态变化;检测EJ细胞迁移、黏附和侵袭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变化。结果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干扰组细胞ILK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别较3个对照组(未转染组、转空质粒组和转阴性对照质粒组)比较,呈显著性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细胞铺展良好,核质比减小;转染干扰质粒的2个实验组细胞的黏附能力相对于对照组分别增加87%和76%,黏附能力显著升高,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与3个对照组比较,转染pGenSil-1 siRNA1与pGensil-1 siRNA2质粒到EJ细胞后,MMP-2及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的干扰质粒能抑制ILK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抑制细胞的生长、侵袭及迁移能力。
- 朱军高娟李红彦潘湘阳陈俊霞
- 关键词:膀胱肿瘤整合素连接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