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稳

作品数:55 被引量:28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地震
  • 10篇震源
  • 9篇勘探
  • 7篇地震勘探
  • 7篇剖面
  • 6篇叠前
  • 6篇断层
  • 6篇矢量分解
  • 6篇去噪
  • 6篇小波
  • 5篇压裂
  • 5篇井下
  • 4篇地震数据
  • 4篇浅层
  • 4篇阈值
  • 4篇阈值去噪
  • 4篇小波阈值
  • 4篇小波阈值去噪
  • 4篇活断层
  • 3篇地震成像

机构

  • 42篇中国地震局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南京大学
  • 9篇中国地震局兰...
  • 9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福建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郑州财经学院
  • 1篇西澳大学

作者

  • 54篇李稳
  • 13篇刘保金
  • 12篇酆少英
  • 10篇何银娟
  • 9篇刘伊克
  • 8篇张元生
  • 8篇莘海亮
  • 7篇姬计法
  • 6篇谭雅丽
  • 5篇王宏伟
  • 5篇石金虎
  • 5篇郭晓
  • 5篇秦晶晶
  • 4篇何斌
  • 3篇蔡辉腾
  • 3篇魏学强
  • 3篇邓小娟
  • 3篇花鑫升
  • 2篇金星
  • 2篇方盛明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研究
  • 4篇中国地震
  • 3篇西北地震学报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震学报
  • 2篇Applie...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内陆地震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石油物探
  • 1篇2014年中...
  • 1篇2015中国...
  • 1篇2016中国...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阳盆地朱阳关-夏馆断裂的浅部特征及活动性被引量:5
2018年
朱阳关-夏馆断裂是南阳盆地内1条重要的隐伏活动断裂,构造地貌显示清楚,与商县-丹凤断裂、铁炉子断裂共同构成东秦岭北部重要的北部边界,也是华北与华南地块的重要分界断裂。为了研究朱阳关-夏馆断裂的空间展布、断裂活动性以及浅部构造结构,针对该断裂采用了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相结合的探测方法,跨断裂布设了3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和1条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综合分析表明,朱阳关-夏馆断裂为1条走向NWW的正断层,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揭示的断裂上断点埋深为17.6~20.5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研究结果可为南阳市地震危险性评价以及该区的重大生命线工程选址提供地质和地球物理证据。
田一鸣刘保金石金虎王晓谦酆少英李稳
关键词:钻孔联合剖面
临汾盆地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地震反射剖面结果被引量:32
2014年
采用深、浅地震反射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临汾盆地的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具有清晰的上、中、下地壳结构特征,其地壳厚度约为38~42km.临汾盆地为典型的半地堑沉积盆地,盆地沉积层最深处约为5~6km.莫霍面在临汾盆地下方出现约3km的上隆,其展布形态与盆地基底呈“镜像”对应关系,显示出临汾盆地为拉张作用下的纯剪切盆地模式.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一系列铲状或面状正断层在剖面上表现为“负花状”构造特征,其中,罗云山山前断裂和浮山断裂为临汾盆地的东、西边界控制断裂,具有规模大、切割深度深和多期活动的特点,对临汾盆地的形成、地层沉积和褶皱以及地震活动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该区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分析研究深浅构造关系、评价断裂的活动性提供了依据.
李自红刘保金袁洪克酆少英陈文李稳寇昆朋
关键词:临汾盆地深地震反射浅层地震勘探活动断层
新型低宽频震源技术高精度地震成像方法研究
随着基础理论和探测技术的进步,地震学已经从对地球整体结构的发现和认识发展到了重点关注地壳浅部精细构造的全方位研究。虽然数据来源不同,但地球浅部结构(相对于地球半径而言,包含极浅部的近地表沉积层直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天...
李稳陈颙刘保金何银娟谭雅丽
关键词:高精度地震地震成像可控震源成像方法
文献传递
地震波视出射角求取软件的C++实现
2010年
在分析数字地震波形记录数据格式和信号处理流程的基础上,选用C++作为编程语言开发了专用的地震波视出射角求取软件。该软件利用了C++语言的优势,具有高性能数值计算能力和高级交互式界面设计。软件中使用的波形资料处理流程对地震信号处理研究有参考价值。具体算法均在处理大量实际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严格检验,高效可靠。
李稳吴晨窦海岳吕子强
关键词:C++
活动断层地震勘探中的高精度偏移与反偏移技术
2023年
为了进一步发展活动断层空间位置和精细结构探查技术,解决在活动断层探测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缺少一种通过数学手段对地震成像结果进行可靠性评价的问题,开展了将‘反偏移’这一地震波偏移成像的逆运算引入活动断层探测地震数据处理的研究。分析了偏移与反偏移的关系,提出了以叠前深度域逆时偏移和波动方程反偏移为核心的主动源地震勘探数据高精度处理流程。选择了生长断层、花状构造等有代表性的复杂断裂构造实际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以波动方程逆时偏移和反偏移为核心的地震数据处理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活动断层地震成像剖面的可靠性和精确度。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认为将偏移和反偏移这一对严格对应的地震数据处理算子引入活动断层探测领域,有助于推动活动断层探测精确度和分辨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开展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或科学钻探研究时,应用本文方法进行地震勘探数据高精度成像处理,利用多种数学手段相互检验,能够有效确保断层上断点定位准确,节约钻探成本。
张扬李稳
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反偏移地震
大容量气枪震源地震动衰减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为进一步加深对大容量气枪震源激发的地震波传播特性的认知,利用福建海陆多个气枪震源固定激发点重复激发的实验数据,通过线性叠加和仿真技术得到等效单次激发高信噪比速度和位移记录,然后利用不同震中距的位移峰值计算不同固定点气枪激发的等效震级,进而建立等效震级、震中距和速度峰值的衰减关系。结果表明:(1)震中距为0~270km时,大容量气枪单次激发得到的速度峰值为700~4nm/s,位移峰值为200~0.2nm;(2)总容量为8000 in^3的气枪震源P波等效震级为0.181~0.760,S波等效震级为0.294~0.832,总容量为12000 in^3的气枪震源P波等效震级为0.533~0.896,S波等效震级为0.611~0.946,气枪震源激发产生的S波能量大于P波能量,激发环境不同,激发效能相差较大;(3)速度峰值随等效震级增大而增大,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P波速度峰值三分量中垂直分量最大,S波相反,其垂直分量最小,二者水平分量相近。研究结果可为定量判断气枪震源激发的地震波的传播能力以及利用气枪震源进行深部探测或监测的观测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蔡辉腾蔡辉腾金星金星李稳
豫北及邻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反演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记录资料,由垂直向记录Pg和Sg振幅比值,结合部分清晰的P波初动记录资料,计算得到了1985~2008年在豫北及邻区发生的145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方法、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及采用格点尝试法,分析了震源机制解参数并求取了区域平均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为主,应力轴比较接近水平,区域构造应力场以水平挤压为主要特征;震源机制解除走滑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正断型和逆断型。整体显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种类较多,分布散乱,表明小地震发生具有随机性,华北构造应力场整体的控制作用较弱。
莘海亮方盛明樊计昌李稳
关键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聚类分析应力场
首都圈地区Pb震相典型特征与康拉德界面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Pb震相是近震震相中的一个重要震相.关于Pb震相典型特征的总结和分析,对指导区域台网工作人员如何识别该震相,丰富台网观测报告震相产出,提高地震定位精度和确定康拉德界面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识别困难,国内很少有系统进行有关Pb震相的识别和研究工作.本研究采用首都圈地区高密度台网2009-2015年记录到的369个ML≥2.5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重新分析震相并识别出1153条Pb震相.基于震相资料,利用时频分析、多项式拟合、射线分析、最小二乘法、联合反演、理论走时计算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在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得出:在首都圈及邻区,在肉眼可识别时频域内的特征来看,通常容易识别的Pb的振幅或频率高频部分相对比初至Pn和Pg大或高,也有振幅变小或者频率变化不明显的情况,这可能与震源机制、台站方位、场地响应、仪器类型等方面有关.时频分析、功率谱密度和肉眼识别分析的结果表明,P波的主要能量集中在相对低频部分,Pn,Pb,Pg,PmP四种震相(本研究以后提到的震相顺序只考虑这四种震相)有很强的共性,区别在于传播路径上的不同,频率或观测记录周期上的小幅度差别.在Pg作为初至波时,Pb震相的低频主频部分与Pg震相的低频主频部分带宽差不多(受到包含Pg震相的影响),但是高频主频部分频率更高,Pb到时在Pg之后,PmP之前.Pn作为初至波时,Pn震相低频主频部分带宽比Pb宽,但是Pb高频主频部分频率相对更高,Pb在Pn之后,在Pg之前.鉴于震源深度对Pb到时顺序的影响,及其在定位结果中精确度最差的情况,在震中距约在80~140km范围内时,得考虑区域地壳厚度横向不均匀、震中距、震源深度等情况并结合波形特征,来判定Pb是否为初至震相.Pb震相在康拉德界面的平均传播速度约为7.0km·s^-1,康拉德界面平均深度约为23km.Pb射线的分布情况直接证明
林向东袁怀玉李稳李稳杨选牟磊育赵桂儒孙海霞侯丽娟武敏捷
关键词:联合反演
福建地区环境噪声特性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为进一步加强对福建地区噪声特性的认识以及提升台站地震观测质量,计算了2014年福建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仪连续观测数据的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不同频段时空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人文噪声平均水平最高地区位于福建沿海福州至厦门一带,07:00—18:00的功率谱密度要明显高于其它时间段,12:00左右出现间歇性低谷期,夜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日变化除了在春节假期大幅下降外,均处于较为稳定态势;福建地区次级微震主要成分是Rayleigh波,主频约为2.7 s,主微震主频约为16 s,次级微震平均水平最高地区也位于沿海一带,向内陆方向呈衰减趋势,其日变化明显,与台风和潮高有较高的相关性。
蔡辉腾蔡辉腾金星金星徐嘉隽李稳
关键词:环境噪声功率谱密度概率密度函数
高速岩体反射地震探测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调查内蒙古阿拉善某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预选场址中目标花岗岩体的空间展布、内部结构和边界接触关系,应用人工反射地震探测技术,采集数据并进行处理,获得了针对大型高速岩体的近地表速度剖面和地震反射波法成像剖面。针对崎岖地表工区近地表速度建模与层析静校正、强散射干扰波压制等问题,引进基于MSFM射线追踪算法的初至波旅行时层析反演与层析静校正技术、改进的矢量分解压噪方法等,并在常规高分辨反射地震数据处理流程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于高速岩体地震探测的精细数据处理流程。
李稳郭雯雯侯黎华酆少英刘保金
关键词:反射地震勘探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