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灏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皮素
  • 3篇癫痫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素
  • 2篇受体拮抗剂
  • 2篇匹罗卡品
  • 2篇拮抗剂
  • 2篇内皮素受体
  • 2篇内皮素受体拮...
  • 2篇海马
  • 2篇海马硬化
  • 1篇致痫
  • 1篇致痫大鼠
  • 1篇内注射
  • 1篇注射
  • 1篇痫性发作
  • 1篇癫痫发作
  • 1篇内皮素-1
  • 1篇海马内
  • 1篇海马内注射

机构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3篇李灏
  • 2篇徐安定
  • 2篇易咏红
  • 2篇孙卫文
  • 2篇廖卫平
  • 1篇梅麒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急性癫痫发作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经侧脑室注射内皮素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ETR)拮抗剂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急性癫痫发作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内源性内皮素(ET)以及ETR亚型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氯化锂联合匹罗卡品小剂量3次重复腹腔注射建立大鼠急性癫痫发作模型。在腹腔注射匹罗卡品之前,进行立体定位,在大鼠左侧脑室内分别注射1.5μL的生理盐水(NS)(空白对照组9只;模型组30只)、特异性内皮素A受体(ETAR)拮抗剂BQ123(15 nmol,18只)、特异性ETBR拮抗剂BQ788(15 nmol,18只)或ETA&BR非特异性拮抗剂PD145065(15nmol,18只)。建立模型后,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行为学评分采用改良Racine标准。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未见痫性发作,模型组大鼠有17只(56.7%)出现惊厥性痫性发作(4/5级痫性发作),其中15只(88.2%)出现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BQ123能显著减少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惊厥性痫性发作成功率(P<0.05)。BQ788组大鼠匹罗卡品诱导SE发生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个ETR拮抗剂均不影响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惊厥性痫性发作平均潜伏期(P>0.05)。结论:内源性ET至少部分参与了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急性癫痫发作的发生发展过程。
李灏徐安定廖卫平易咏红孙卫文
关键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癫痫匹罗卡品
海马内注射内皮素-1导致大鼠痫性发作和海马硬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内注射内皮素(endothelin,ET)-1是否导致大鼠痫性发作和海马硬化。方法立体定位在成年大鼠海马CA3区内分别注射1μL ET-1(200 pmol,15只)、海人酸(kainate,KA5 pmol,15只)或磷酸盐缓冲液(PBS,0.01 mol,8只),观察大鼠行为学、脑电及对侧海马病理学改变。结果海马注射PBS后大鼠未见痫性发作,脑电图呈10~15 Hz、150~200μV基本节律。注射ET-1或KA2 h内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痫性发作和脑电图异常改变(尖波或尖慢波),KA组3~5级发作率高于ET-1组(86.67%vs 16.67%,P<0.05)。部分ET-1和KA组大鼠在给药后2~3周可见癫痫样发作行为学改变。与PBS组比较,ET-1和KA组给药后48 h对侧海马各区Nissl染色细胞数明显减少,GFAP表达增强(P<0.05);给药后30 d,对侧CA3区和门齿区苔藓纤维出芽评分高于PBS组(P<0.05)。结论海马注射ET-1可以导致大鼠癫痫样行为改变和海马硬化。
梅麒徐安定廖卫平孙卫文易咏红李灏
关键词:内皮素-1癫痫海马硬化海人酸
内皮素在匹罗卡品致痫大鼠癫痫发作及海马硬化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经侧脑室注射内皮素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 ETR)拮抗剂对匹罗卡品(pilocarpine, Pilo)致痫大鼠急性癫痫发作及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 H...
李灏
关键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癫痫匹罗卡品海马硬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