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电镜
  • 5篇超微
  • 5篇超微结构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
  • 3篇超微结构特征
  • 2篇射电
  • 2篇透射电镜
  • 2篇镜检
  • 2篇发病
  • 2篇肝病
  • 2篇肝细胞
  • 1篇电镜观察
  • 1篇电镜检查
  • 1篇凋亡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能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机构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1...
  • 1篇安徽省萧县人...

作者

  • 10篇李永强
  • 9篇黄晓峰
  • 9篇亢君君
  • 8篇王爽
  • 8篇尹文
  • 4篇韩英
  • 3篇李增山
  • 3篇王瑞安
  • 2篇鲁亚成
  • 2篇王文勇
  • 2篇王春梅
  • 2篇朱疆依
  • 1篇任东青
  • 1篇孟祥慈
  • 1篇钱斌
  • 1篇戴晓汶
  • 1篇陈长生
  • 1篇刘彦仿
  • 1篇杨家骥
  • 1篇韩者艺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超微结构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指一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以肝损害和肝功能异常为常见的疾病。
黄晓峰亢君君韩英尹文李增山王瑞安王爽韩者艺朱疆依李永强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肝损害肝功能异常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中不溶性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2009年
目的:为确定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不溶性免疫复合物(IC)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HFRS病毒抗原和相应抗体在体外制备成特异性的不溶性IC,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而后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病毒抗原及IC在各主要脏器的分布及其致病变作用。结果:IC注射后24h,主要见于血管系统如肝血窦和肾小球毛细血管之中。IC注射72h后,IC主要存在于肾小球基底膜部位以及血管系膜中,呈细小或粗大的颗粒状。肾小球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明确阳性。某些血管腔中仍充满荧光物质,有些荧光物质位于足细胞的胞质内。在肾小球周围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有IC,包括抗原和C3。不溶性IC注射后168h(7d),大多数肾小球结构接近正常,几乎看不到特异性的荧光。电镜观察发现病变以肾小球为主,发现系膜细胞伸出明显的胞质突起,并延伸至内皮和基膜之间。系膜细胞也有增生,可见沿细胞膜分布的中等数量的吞饮小泡以及胞浆中小的溶酶体颗粒。免疫沉积物可出现在肾小球系膜基质区,为不规则形,常聚集成团块状,呈散在分布,有时可见于内皮下、上皮下和/或基膜内。肾小球基膜呈不规则延伸、增厚,呈花斑状,并形成裂隙。IC注射后24h,某些毛细血管袢管腔中有血小板聚集。注射后72h,血小板聚集已不明显。某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内皮细胞肿胀,部分区域内皮细胞突起脱落,基膜裸露。内皮细胞伸出许多绒毛状突起,互相交织融合形成拱状结构。胞浆中游离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增多。有些内皮细胞的胞质形成泡状结构。毛细血管管腔中充满一些电子致密的沉积物,并且这些电子致密物可通过内皮缺损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物质相连。肾小球囊壁层基膜外侧裸露,有胶原纤维形成。足细胞肿胀,突起融合,胞质中有�
黄晓峰刘彦仿尹文王爽亢君君李永强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免疫复合物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
小鼠DLL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小鼠DLL1全长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肿瘤细胞中表达。方法:利用PCR特异性引物扩增出DLL1基因全长,将克隆的基因片段插入带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质粒中。然后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pIRES2-EGFP-DLL1转染进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中,并通过G418筛选后选取生长良好、荧光强度高的三株单克隆进行mRNA水平DLL1表达的鉴定。结果:成功扩增小鼠DLL1的全长基因。克隆入质粒载体后,通过DNA序列测定证实其序列正确。将构建的pIRES2-EGFP-DLL1质粒转染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经过G418筛选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后,挑选得到GFP阳性率90%以上的稳定转染细胞株。RT-PCR检测稳定转染细胞的mDLL1的表达显著增加,进一步证实了pIRES2-EGFP-DLL1的表达效能。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DLL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证实其在真核细胞B16中可以表达。
张建平李娜王强亢君君李永强迟明王春梅
关键词:肿瘤质粒构建
鱼藤酮通过线粒体氧化应激途径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
目的:鱼藤酮是最常用的杀虫剂,但同时也是一种环境毒剂。大鼠重复给予鱼藤酮不仅能产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症状,而且还能在神经元发现Lewy小体。鱼藤酮引起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但神...
黄晓峰尹文王爽李永强亢君君
文献传递
扫描电镜观察高功率微波辐照后大鼠小肠的形态学改变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高功率微波(HPM)辐照后大鼠小肠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源距4.5 m,场强100 kV/m,总脉冲数40万次微波辐射后3,24,72 h及7 d活杀大鼠,取小肠组织;甲醛固定制备光镜标本;30 mL/L戊二醛固定,进行常规扫描电镜标本制备.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对照组和HPM辐照后3 h小肠形态基本正常,小肠绒毛排列整齐.辐照后24~72h,主要以肠黏膜破坏、肠上皮细胞水肿和分泌物增多为主.辐照后7 d,分泌物减少,肠绒毛水肿减轻.结论:说明HPM辐照后扫描电镜观察大鼠小肠随作用时间的不同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亢君君王春梅杨家骥黄晓峰尹文于华王爽孟瑞李永强
关键词:小肠组织高功率微波
Gilbert综合征肝活检的超微结构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确定Gilbert综合征患者肝组织的超微结构特征,为Gilbert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按电镜常规进行标本制备,应用透射电镜对20例Gilbert综合征患者肝穿刺活检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细胞可出现巨大线粒体,常含有副晶格样包涵体、较明显的基质致密颗粒。肝细胞常见脂褐素颗粒增多,多分布于毛细胆管周围肝细胞内。可出现较有特征性的色素颗粒,大小不等,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含有电子致密块状颗粒,与电子密度略低的聚集物以及脂滴互相混杂。这些溶酶体颗粒的基质由细小的、弱嗜锇性的颗粒组成。少数颗粒类似Dubin-Johnson综合征的颗粒。但颗粒较小,缺少致密核芯结构。结论:特征性的含粗大电子致密物的溶酶体对Gilbert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任东青黄晓峰尹文韩英王瑞安李增山王爽朱疆依李永强亢君君
关键词:GILBERT综合征超微结构肝细胞透射电镜
电镜在胃平滑肌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电镜技术对胃平滑肌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外科手术或胃镜活检标本,大小约1mm×1mm×1mm,立即用30mL/L戊二醛固定,锇酸后固定.常规脱水、浸透,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后,用JEM-2000EX透射电镜进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电镜下可见瘤细胞排列成片,偶尔可见细胞连接;多数瘤细胞胞质内可见明显肌丝和密斑、密体结构,粗面内质网呈囊状扩张、囊内见数量不等的中等电子密度蛋白分泌物,并可见粗面内质网池内隔离现象.核型多为圆形或卵圆形,部分不规则.结论:电镜下胃平滑肌母细胞瘤具有明确的肿瘤形态特征,对于该肿瘤具有确诊作用.通过电镜观察,还证明该肿瘤细胞空泡状的外观是由于粗面内质网扩张形成,而不是脂滴、糖原或黏液成分.
王文勇黄晓峰陈长生尹文王爽李永强戴晓汶钱斌
JEM-2000EX电镜停机故障的检修方法
本文系统列举了JEM-2000EX电镜停机故障发生的实例和分类。介绍了依据真空系统程序框图以及故障发生的时间顺序和伴随现象追踪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李永强尹文黄晓峰亢君君王爽鲁亚成
关键词:停机故障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组织超微结构特点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收集我校和其他单位送检的3例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16例NASH患者和4例NAFLD肝硬化患者的肝穿刺组织。用2.5%戊二醛、1%锇酸双固定、Epon 812包埋,超薄切片70nm,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后,JEM-2000EX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脂滴沉积、以小脂滴为主,可互相融合。NASH患者的肝细胞都可出现大量脂滴积聚,为大小脂滴混合型、内容物主要为中等电子密度、比较均一的甘油三酯,部分脂滴周围可见磷脂成分,NASH患者肝细胞内脂滴也互相融合。肝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多形性线粒体、基质颗粒增多、线粒体增大和嵴的丧失是主要的电镜异常发现,线粒体内还可见副晶格样包涵体。部分NASH患者肝细胞内可见Mallory小体。NASH患者肝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肝血窦Kupffer细胞增生不明显,NAFLD肝硬化患者Disse间隙和肝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增生。结论:NAFLD具有较为明确的超微结构改变,电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王爽黄晓峰尹文韩英王瑞安李增山李永强亢君君鲁亚成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超微结构电镜检查
Dubin-Johnson综合征肝细胞色素和脂褐素的超微结构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Dubin—Johnson综合征肝细胞色素的超微结构特征,为Dubin—Johnson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按电镜常规进行标本制备,应用透射电镜对18例Dubin—Johnson综合征患者肝穿刺活检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发现,肝细胞内有明显的色素沉积,主要见于肝细胞毛细胆管周围。超薄切片,铀、铅染色后发现肝细胞内有特征性的单层膜包裹颗粒。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为0.2~1.0μm。颗粒大多聚集于毛细胆管周围区域的肝细胞内,也可散在分布于肝细胞质内。这些颗粒缺少典型脂褐素颗粒的分叶结构。呈多形性,电子密度不一。常存在许多与脂滴相关非常致密的小体,而溶酶体的其余部分由中等电子密度的均一性颗粒物组成,表现为点彩状外观。与脂褐素相比,它们相对富含颗粒状基质,而脂滴样结构少见。这些颗粒可互相融合,形成更大的不规则结构。肝小叶中央区可发现大量无定形颗粒,这些颗粒缺少脂滴样结构。相反,在肝小叶周围的肝细胞内电子致密小体丰富。在某些方面,它们类似脂褐素,但与脂褐素不同的是,某些颗粒内含有明显的致密核心结构。结论特征性的含致密核心结构的溶酶体对Dubin—Johnson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孟祥慈黄晓峰韩英王文勇李永强亢君君
关键词:DUBIN-JOHNSON综合征超微结构肝细胞透射电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