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作品数:46 被引量:176 H指数:8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microRNA-616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micro RNA-616(mi R-61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80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以及正常肝细胞与不同分化程度的HCC细胞mi R-616表达;分析mi R-616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观察HCC细胞过表达或抑制mi R-616表达后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中mi R-616的表达明显升高,且复发患者明显高于非复发患者,有转移患者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均P<0.05);所有HCC细胞株的mi R-616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且在高侵袭性HCC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侵袭性HCC细胞株(均P<0.05);mi R-616表达与HCC患者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Edmondson-Steiner分级、TNM分期有关(均P<0.05);mi R-616表达是影响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 R-616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mi R-616低表达患者(均P<0.05)。HCC细胞过表达mi R-616后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强,mi R-616表达抑制后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mi R-616在HCC中表达升高,且mi R-616高表达与HCC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张立 张迪 李孝彬 王炜 贺赛 李杰 刘阳 孙学军关键词:肝细胞 微RNAS 预后 Musashi1正调控肝细胞癌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增殖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Musashi1(MSI1)属于RNA结合蛋白(RBP)家族,可特异性地结合mRNA并对蛋白质的翻译起激活或抑制作用,但它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功能还未被深入探究。本课题主要探讨MSI1在HCC细胞生长及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MSI1过表达或敲除细胞系。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SI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采用MTT、流式等方法探讨过表达或沉默MSI1对HCC细胞增殖、细胞活力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同时检测细胞内PCNA、Cyclin D1以及Wnt/β-catenin通路关键分子APC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MSI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比非肿瘤的癌旁组织高。与对照细胞相比,HepG2细胞过表达MSI1不仅显著促进了其生长(7 d时的MTT值从0.52±0.12大幅增加至1.01±0.14,P<0.01),且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率也从(58.42±3.18)%降至(40.67±1.22)%,而S期细胞比率则从(28.51±1.93)%增加至(40.06±1.92)%(P<0.01)。与此同时,细胞PCNA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反之,敲除MSI1使Huh7细胞的生长显著受抑,更多细胞停滞于G0/G1期(G0/G1)期细胞比率从(43.83±1.57)%增加至(62.84±1.22)%(P<0.01),同时细胞PCNA和Cyclin D1的表达则显著下调。MSI1的过表达可以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分子APC但增加β-catenin的表达,反之MSI1的敲低却可以增加细胞内APC而降低β-catenin的表达。结论 MSI1可以通过正调控HCC细胞的生长及细胞周期的进程而加速HCC病程的进展,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现的。 李杰 闫堃 杨屹 李华 王志东 徐心关键词: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胃肠外科用胃肠液减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胃肠外科用胃肠液减压装置,包括储存盒、定时器、连接板、防水布、排气孔、吸气泵、引流管、单向阀、电磁阀、连接套、压力传感器、气垫,该胃肠外科用胃肠液减压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当患者... 徐心 李杰 闫堃 李华 王加中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疑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行前列腺活检,在经直肠彩色超声扫查基础上系统活检,同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对可疑病灶增加活检针数。结果:在5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仅弹性成像结节加穿的穿刺阳性18例(33.3%,18/54),仅系统穿刺法阳性14例(25.9%,14/54),两种方法均阳性22例(40.7%,22/54);采用系统穿刺法和弹性成像结节加穿法的阳性率分别为40.8%(40/98)及36.7%(36/9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98例患者共穿刺1132针,其中系统穿刺法980针,弹性成像共在69例患者中发现异常目标,共穿刺152针。经病理证实,阳性针数为169针,总穿刺点阳性率为14.9%(169/1132);系统穿刺点阳性率为10.9%(107/980);靶向穿刺点阳性率为40.8%(62/152),弹性成像结节加穿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系统穿刺法(P<0.0001)。结论: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确定活检的目标,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活检的效能。 李小鹏 何鑫 姜珏 王华 李杰关键词:前列腺癌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穿刺 帕洛诺司琼预防腹腔镜低位保肛直肠癌根治结合缓释型氟尿嘧啶植入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及安全性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帕洛诺司琼对腹腔镜低位保肛直肠癌根治结合缓释型氟尿嘧啶植入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进展期直肠癌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帕洛诺司琼组和托烷司琼组,每组100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低位保肛直肠癌根治术结合缓释型氟尿嘧啶植入综合治疗,帕洛诺司琼组和托烷司琼组在综合治疗前30 min分别予帕洛诺司琼0.25 mg iv和托烷司琼5 mg iv。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 d内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日,帕洛诺司琼组和托烷司琼组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46%,术后3 d内分别为31%和4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术后第2日的恶心发生率和各时间点的呕吐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头痛、便秘、腹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帕洛诺司琼组眩晕的发生率低于托烷司琼组(7%vs. 17%, P <0.05)。结论帕洛诺司琼预防腹腔镜低位保肛直肠癌根治术结合缓释型氟尿嘧啶植入综合治疗后所致恶心的效果优于托烷司琼,且安全。 闫堃 程玮 曹罡 徐心 王志亮 李杰 黎一鸣 纪宗正关键词:帕洛诺司琼 手术后恶心呕吐 保肛 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指发生在手术后30d内的手术区域感染,是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医院主要感染因素中排名第三位。一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不但影响病人疾病的治愈率(有时导致死亡),还会给病人造成经济损失,增加痛苦。全美每年因手术部位感染而增加的额外费用可高达3~10亿美元。 马双余 李杰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危险因素 结直肠术后 手术区域 经济损失 并发症 绿原酸抑制HepG_2细胞增殖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绿原酸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肝癌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50,125,250,500,1 000μmol/L绿原酸与肝癌细胞株HepG_2细胞共孵育24 h,Trypan blue染色并进行HepG_2细胞计数,Western blotting测定HepG_2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的ERK1/2磷酸化,CM-H_2DCFDA荧光探针测定HepG_2细胞内ROS浓度,观察绿原酸对HepG_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与0μmol/L组比较,500,1 000μmol/L组HepG_2细胞的增殖分别降低了45.5和81.7个百分点;绿原酸抑制HepG_2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的ERK1/2磷酸化(P<0.01);绿原酸促进HepG_2细胞内ROS浓度升高。结论绿原酸通过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遏制肝癌细胞增殖。 闫媛 李杰 侯妮 董蕾关键词:绿原酸 MAPK/ERK信号通路 HEPG2细胞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三镜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 合并胆总管巨大结石的临床效果 2022年 目的探究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三镜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巨大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参照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三镜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结石清除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时,观察组的IL-6、CRP、ACTH、Cor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IgA、IgM、IgG水平、CD3^(+)、CD4^(+)、CD8^(+)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ALP、GGT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NO、5-HT水平低于参照组,GAS、AChE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三镜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术后应激水平、胃肠功能、免疫功能指标。 朱虎 鱼永宾 李杰关键词:十二指肠镜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结石 胆总管巨大结石 结直肠癌的共识分子分型及其临床应用展望 被引量:1 2024年 结直肠癌(CRC)具有高度异质性。传统TNM分期不能很好地区分CRC异质性,已不能满足治疗需求。整合患者临床特征、癌组织分子遗传学变化、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变化以及免疫基质等特征,共识分子分型(CMS)是迄今为止对CRC异质性的最佳描述。本文从三类CRC癌组织分子遗传学改变(染色体不稳定、微卫星不稳定和CpG岛甲基化表型)出发,系统阐述不同CMS分型CRC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向和预后评估以及与免疫治疗和肠道微生物群组改变的联系。随着测序技术和前瞻性精准医学临床试验的持续探索,以CMS分型为基础的“多分子—多药物”治疗模式必将成为未来精准医学与个体化医疗的核心。 靳天乐 刘雨泉 王润石 侯妮 李杰胆囊癌453例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总结我院胆囊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分析我院1991-2010年间共计453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及生存状况。结果术前确诊330例(72.85%);未予确诊123例:术中冰冻切片确诊55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38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或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中确诊30例。344例行手术治疗,48例未手术,61例行PTCD或ERCP放置支架及外引流。随访344例手术患者:其中1月生存率87.50%(301/344),3月生存率65.99%(227/344),1年生存率51.74%(178/344),3年生存率17.15%(59/344),5年生存率5.81%(20/344)。胆囊癌TNMⅠ期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Ⅱ期行胆囊癌根治术,5年生存率分别100%和50%。结论对胆囊癌患者进行合理、科学的TNM分期,制定前瞻性的手术方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李杰 徐心 唐楷杰 阎堃 王志亮关键词:胆囊癌 TNM分期 手术方式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