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杰

作品数:34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小说
  • 5篇文学
  • 4篇文艺
  • 4篇文艺复兴
  • 3篇叙事
  • 3篇刘庆邦小说
  • 3篇媒体
  • 2篇新媒体
  • 2篇生成资源
  • 2篇综论
  • 2篇文体
  • 2篇媒介
  • 1篇大亚洲主义
  • 1篇德里达
  • 1篇德育
  • 1篇德育工作
  • 1篇德育现状
  • 1篇新论
  • 1篇新媒体挑战
  • 1篇新闻

机构

  • 30篇西华师范大学
  • 6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大连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

  • 30篇李杰
  • 1篇廖金英
  • 1篇谢太平
  • 1篇黄鹏
  • 1篇何希凡
  • 1篇夏可君

传媒

  • 2篇牡丹江师范学...
  • 2篇达县师范高等...
  • 2篇现代中国文化...
  • 2篇传播与版权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编辑之友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传媒论坛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文教资料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复旦外国语言...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形势下未成年人德育工作新探
2005年
新形势下,学校教育不健全、家庭教育存在缺陷、社会教育薄弱的德育现状决定了当前的德育工作必须建立一种未成年人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转变德育观念,把握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采取“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德育工作;加强德育社会实践,拓宽德育途径成为新形势下建立这种德育方式的必经之途。
冯向阳李杰
关键词:德育现状以人为本
刘庆邦小说《家道》的叙事特征被引量:1
2006年
《家道》这篇中篇小说涵盖了“证美小说”和“审丑小说”题材上的特征,既有对美好人性的展示与赞美,又有对人性丑恶的揭露与批判。《家道》中的“我”实际上有两种眼光:一种是正在经历当下事件时的“我”的眼光,也是“我”追忆岳父往事的眼光,一种是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元叙述的格调既生成了小说的内在节奏,又呼应着作品的整体结构,而且强化了小说的价值取向。
李杰
关键词:家道
从“共在”到“共/与”——让-吕克·南希对海德格尔共在思想的批判性解读被引量:1
2021年
在将"共在"阐释为此在在世存在的基本方式之后,海德格尔却在后期思想中转向了对"民族""命运"等概念的阐释。对这一转向的解释是南希建构自己共同生存论的问题起点。在南希看来,海德格尔的"共在"概念无法解释此在代劳或筹划其他此在之生存的可能性,即使具有共同存在于世界之中的存在论境域,此在也始终无法操持他人的存在。同时,"向死存在"的存在论规定也无法回答将死未死时此在的生存状态,因为那时此在回归到本己的生命状态而拒绝了与他人共在的本质性特征。南希将海德格尔的"共在"概念彻底还原为"共/与",将它作为此在与他人彼此外展、相互分享的前提性条件,从而将"共/与"构建为南希本人共同生存论的基本原则。在某种意义上,南希对海德格尔"共在"思想的重读,既是一种解构,同时也是一种重构。
王琦许海洋李杰
关键词:共在
文学经典影像传播研究的现状与突破被引量:1
2014年
在当代文论历史性"媒介转向"的背景中,学术界主要从文学、影像技术、美学与文化研究角度介入文学经典的影像传播问题,存在着跨文化视角少、"赏析性"大于理论性、个案分析多于整合研究等局限,其突破口在于从传播学的视角,对文学经典影像传播的"仪式"特征、解码现象、"话语权"问题等传播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李杰
关键词:文学经典影像传播
论刘庆邦小说的现实性苦难书写
2011年
刘庆邦秉承"人道主义"的叙事立场和"悲哀"的叙述情感,以其小说叙事书写了乡土居民们物质匮乏中的生存挣扎、生存挣扎中的人性扭曲、人性扭曲中的存在焦虑等现实性苦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现实生存状况的理性审视和精神透视,表达了一个作家宝贵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自觉的人文价值承担。
李杰
关键词:叙述立场
《汉书·艺文志》尊儒概说被引量:1
2012年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由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易》置于群经之首,《六艺略》置于十志之首,又将"儒家"置于《诸子略》之首,可见班固对儒家的重视,也充分体现出他的尊儒思想。本文从《汉书·艺文志》的诞生背景、所列儒家著作的编排次序逐一分析其中的尊儒思想。
李杰黄鹏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儒家尊儒
媒介视域下的历史隐喻与审美新质——论《芬尼根的守灵夜》的文论价值
2018年
媒介之于乔伊斯,不仅仅是用来扩大自己文学声誉、获取大众读者市场的重要工具,更是其建构小说情节、表达历史隐喻的重要中介。在媒介视域下,《芬尼根的守灵夜》通过描述媒介技术对人感知方式的重塑,揭示了媒介变迁与人类历史循环进化进程的隐喻关系。小说既从陈词和原型相互转换的维度,探索了文学创新的美学规律;又从创造反环境的角度,揭示了文化传统与艺术家个人才能的关系,以文学的方式启发我们对'文学终结论'的重新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文论价值。
王琦李杰
关键词:媒介
“他者”问题与文学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主体与文化身份问题是当今文化讨论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他者”作为“文化理论关键词”之一,它是建立在相区分、差异确定的基础之上的,来源于一种“异国情调”的追寻欲望,其产生的基础是时空距离,过程是一个双重建构的过程。它所提供的对话与理解的“和而不同”观念对于比较文学研究、文学史写作、作家作品研究都具有方法论和观念的意义。
李杰
关键词:他者方法论
从世俗化到宗教化:张承志小说的信仰叙事被引量:1
2012年
在对精神信仰进行文学言说的过程中,张承志笔下的信仰叙事经历了由膜拜世俗权威的信仰世俗化,到臣服于草原底层力量的信仰民间化,再到推崇生命强力的信仰生命化,最终皈依哲合忍耶的宗教化这样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张承志作为一个作家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
李杰
关键词:理想主义
全媒体时代四川基层公安徽信公众号运营困境与发展研究
2022年
如今“互联网+政务”的新经济模式已经形成,基层公安也希望依托互联网便捷、高效的特点,提升自身办事能力和传播效力,互联网可承借政务机构可信度高的特点改善自身公信力不足的漏洞。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四川省各市公安的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和评论量并不乐观。本文将从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渠道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
郑娜李杰
关键词:全媒体基层公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