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均力 作品数:88 被引量:1,010 H指数:18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近50年基于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新疆绿洲农田蒸散发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2017年 基于农作物种植结构准确估算绿洲农田蒸散发,对中国西北干旱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利用1960-2010年县级农业统计数据和基于遥感提取的绿洲耕地分布数据,产生逐年的新疆绿洲三种农作物(棉花、小麦、玉米)种植比例时空分布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Penman-Monteith单作物系数法估算农作物蒸散发。结果表明:1960-2010年全疆绿洲耕地面积持续增加,粮食作物占优势的单一种植结构类型已被经济作物替代,形成南疆棉花快速增加、北疆小麦快速减少的种植格局。近50年全疆三种农作物总蒸散发量增加了47.85%,棉花贡献率最高,其次为玉米,小麦最低。耕地面积和结构变化对绿洲农作物蒸散发时空分布和组成结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吕娜娜 白洁 常存 李均力 罗格平 吴世新 丁建丽关键词:蒸散发 绿洲农田 1964—2015年阿牙克库木湖时序变化的气候响应 被引量:3 2018年 获取长时间序列的高山内陆湖泊变化信息,对研究高山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阿尔金山库木库勒盆地的阿牙克库木湖为研究对象,利用Corona、Landsat、HJ1A/1B等形成的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分析50 a来湖泊的年度和季节性变化特征,并结合降水、气温等数据分析与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阿牙克库木湖在1964—2015年面积由580.15 km2增加到1 000.70 km2,增长率为8.24 km2·a-1,并在2014年超越博斯腾湖成为新疆第一大湖。湖泊面积在1964—1995年呈小幅度的萎缩或扩张,面积变幅仅为-0.12 km2·a-1,在1995年以后湖泊面积呈阶段性的扩张,面积突变点分别在2002年、2006年、2010年和2012年,近20 a湖泊面积增长率为20.9 km2·a-1。从1998年后的月度变化曲线来看,湖泊面积月度变化曲线逐年上升,且面积的阶跃变化在2002年、2006年和2010年表现显著。降水变化很好地印证了湖泊面积的阶段性变化,其中湖泊月度面积曲线与月度降水曲线的响应延迟时间由1个月转为2-3个月,湖泊面积在冬季的逐年扩张与冬季气温急升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李均力 白洁 王亚俊关键词:湖泊面积 气候变化 1962—2019年锡尔河-咸海三角洲湿地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4 2021年 咸海周边环境变化对中亚干旱区生态稳定有重要影响,研究锡尔河-咸海三角洲湿地演变对认识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实施生态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层提取法方法,分析1962—2019年锡尔河下游三角洲湿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咸海变化、耕地变化、河流水量和水利工程建设等探讨近60a湿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近60 a在咸海持续萎缩的情况下,锡尔河下游三角洲湿地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1962—1980年、1981—1991年和1992—2019年3个阶段的变化率分别为-38.29 km 2/a、193.35 km 2/a和14.36 km 2/a;②湿地变化有明显的空间差异,锡尔河南、北2个入湖口区的湿地自1980年以来向咸海湖区扩张明显,耕地混合区的湿地自1991年以来向河道两侧扩张;③1962年后在入三角洲径流量总体减少的趋势下,灌渠建设和生态用水配置是三角洲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间接导致咸海入湖水量减少,咸海快速萎缩。锡尔河三角洲湿地恢复与咸海干涸形成了明显的生态反差,不利于咸海周边生态的整体恢复。 张久丹 李均力 包安明 包安明 黄粤 刘铁关键词:水资源配置 遥感监测 湿地修复 锡尔河 新疆的湖泊与湿地 2020年 湖泊和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景观,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疆的湖泊与湿地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价值,而且往往是风景名胜的代名词。 李均力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多样性 风景名胜 生态平衡 湿地 湖泊 高山地区多源地面高程数据误差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地面高程数据作为诸多科研领域都需要的一种数据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就目前国内外能够免费获取到的数字高程数据来说,在数据误差方面仍存在很大不足,特别是在高山地区,误差更为明显。以中国1∶50 000比例尺DEM为参考数据,结合坡度,坡向,剖面,地形起伏度等地学因子,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3种数字高程模型(SRTM,ASTER GDEM,ICESatGLAS14)在高山地区的误差情况进行较为详细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地形起伏度对于3种高程数据的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SRTM数据受到影响最为严重,ASTER的绝对精度较差,但在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其精度要高于SRTM,ICESat GLAS14整体情况表现良好。 贾洋 陈曦 李均力关键词:DEM 误差分析 1994-2018年新疆塔河干流农作物播种面积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19年 基于农作物物候信息和多季相遥感观测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沙雅县1994—2018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并从水资源要素、耕地与胡杨林转化等分析播种面积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沙雅县农作物播种面积在1994—2018年呈现增长趋势,尤其在2006年以后加速增长;2)渭干河灌区的播种面积空间上呈现由内向外、由碎片化向集中连片化的趋势发展,而塔河干流区播种面积增加的区域沿着塔河两岸不停游移;3)渭干河灌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与渭干河上游的来水量变化呈现较强的相关性,而塔河干流区二者相关性较低;4)塔河干流的胡杨林区每年被耕地侵占的面积呈现增长趋势,尽管2006年以后胡杨林保护措施不断加强,然而林区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在2008年以后呈现增速加快的趋势,出现了被侵占的胡杨林未能恢复、新的胡杨林又遭破坏的现象。 柯映明 沈占锋 李均力 白洁 白洁 许泽宇关键词:遥感 农作物 播种面积 复杂背景下多样水体遥感自动解译 被引量:6 2013年 由于各种背景因素(云、阴影等)的干扰及水体本身在光谱、形状上的复杂变化,遥感水体信息提取技术无法完全实现业务化自动运行。以复杂背景下多样水体的自动解译为目标,按实用化要求提出了新的水体提取流程,通过整合自适应分割与分类、局部迭代、矢量化后处理等关键技术,初步完成了基于Landsat TM/ETM影像的大规模水体信息自动提取。选取了两个较典型的研究区域:巴尔喀什湖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应用本文方法对两个地区各8景TM影像进行水体自动提取,发现可以有效克服薄云、阴影、水质变化等干扰因素,取得了较好的提取效果,能初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夏列钢 沈占锋 李均力 骆剑承关键词:长江 自适应迭代 面向对象的山区湖泊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被引量:21 2012年 传统的水体信息提取主要利用水体反射与吸收光谱特征构建各种光谱指数模型,进行全局像元级的提取。然而,不同水体类型的光谱、空间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均有显著差异。对于山区图像而言,山体阴影、冰雪、裸岩等地物的干扰使全局性水体光谱指数模型难以取得很好的提取精度。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分割,从全域—局部上耦合分析水体的光谱、空间形态、空间分布与空间关系等特征,构建了通用性强的湖泊信息提取规则集,最终实现湖泊水体信息的自动化提取。通过eCognition软件对Landsat TM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完全避免像元级阈值水体信息提取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的"零星水体",自动且高效地提取出了山区湖泊水体信息,在无云情况下提取精度达95%以上。 沈金祥 杨辽 陈曦 李均力 彭青青 胡举关键词:面向对象 TM图像 1964—2014年柴窝堡湖面积的时序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8 2015年 以乌鲁木齐柴窝堡湖为例,根据Corona和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近50 a湖泊水面变化的时间序列,利用激光测高卫星ICEsat/GLAS数据,提取2003—2009年水位变化信息,进而分析湖泊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条件下的年、月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柴窝堡湖水面变化分3个阶段:1964—2004年、2005—2010年和2011—2014年,其面积变化率分别为0.012 km2·a-1、-0.256 km2·a-1和-4.798 km2·a-1。水面变化由缓到急,并在2014年9月25日首现干涸,湖泊水体生态功能正在逐步丧失。湖泊水面的月变化在2005年以后逐渐明显,春季处于水面峰值,秋季处于低谷,多年的月变化曲线直观地反映了水面面积加速减退的趋势。湖面边界的空间变化与湖面水位的变化过程体现了"陡岸平底"的湖泊形态特征。2005年以前,湖水面积变化较小,而湖水水位变化相对明显;2005年以后,湖水面积显示有规律的加速缩减;2012年湖水边界退缩到湖盆底部后,湖水面积与地下水位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关性。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以后的地下水开采是湖泊水位与面积变化的主要动因,1999—2004年显著增加的降水减缓了湖泊水面的萎缩速度;而2004年以后,由于持续高强度地开采湖区地下水,湖泊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导致了柴窝堡湖干涸的生态灾难。 李均力 胡汝骥 黄勇 包安明 王亚俊 潘俊 李东阳 李蓉关键词:气候变化 乌鲁木齐 高山冰川多时相多角度遥感信息提取方法 被引量:10 2015年 提出一种多角度遥感影像的冰川信息提取方法。通过"全域—局部"的阈值分割方法获取短时期内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的冰雪边界,结合地形信息和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太阳角度信息,联合消除山体阴影对冰川的遮挡,并以多期影像的最小冰雪边界作为最佳冰川边界。以托木尔峰西侧冰川为研究对象,采用2009—2010年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提取冰川信息。结果表明多角度遥感提取的冰川边界效果好,能有效地排除积雪与山体阴影的干扰。 都伟冰 李均力 包安明 王宝山 王双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