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嘉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高本底地区
  • 2篇癌症
  • 2篇本底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率
  • 1篇电离辐射
  • 1篇肿瘤性
  • 1篇肿瘤性疾病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老年
  • 1篇老年痴呆
  • 1篇患病
  • 1篇患病率
  • 1篇剂量率
  • 1篇非肿瘤
  • 1篇非肿瘤性

机构

  • 3篇广东省职业病...
  • 3篇卫生部工业卫...
  • 2篇鹿儿岛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5篇李嘉
  • 4篇刘玉升
  • 3篇邹剑明
  • 3篇陶祖范
  • 3篇孙全富
  • 3篇查永如
  • 3篇魏履新
  • 1篇菅崎弘之
  • 1篇秋叶澄伯

传媒

  • 5篇中华放射医学...

年份

  • 2篇2004
  • 2篇1999
  • 1篇199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老年痴呆患病率的调查被引量:3
1997年
研究长期小剂量低剂量率电离辐射照射对老年痴呆病的影响,为研究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及老年痴呆的病因学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在中国广东省阳江高本底地区进行老年痴呆病患病率的现况调查,筛选阶段应用长谷川智力量表,确诊阶段应用老人健康状况调查专门用表。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第3版(DSMⅢ-R)为诊断标准。结果共调查65岁及以上老年人1018人,其中高本底地区513人,对照地区505人,按DSMⅢ-R为诊断标准,共确诊老年痴呆病61例,其中高本底地区31例,对照地区30例。总患病率为5.99%,高本底地区为6.04%,对照地区为5.94%。
李嘉菅崎弘之杨宇华三根真理子查永如岸川正大孙全富中根允文邹剑明朝长万左男陶祖范
关键词:低剂量率电离辐射老年痴呆患病率
阳江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死亡调查1987~1995年资料分析被引量:12
1999年
目的本项研究是高本底辐射研究组的一项专题,始于1972年,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为64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照射的致癌危险。1991年起中日两国科学家合作继续研究,以累积更多观察人年数,提高统计学精度,并检验以往研究的可重复性。方法合作研究后所获1987~1995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是通过回顾性调查或/和前瞻性调查从定群队列中获得。恶性肿瘤死亡现场调查分为队列成员追踪和死因确认两步骤。按外照射年剂量水平,将高本底人群分为高、中、低剂量3个组,以进行内比较。高本底地区3个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相对危险(RR)。RR和超额相对危险(ERR)系数及其95%置信区间(CI)计算应用Epicure中AMFIT程序。结果1987年1月1日定群观察起点人口为106517人,至1995年共累积观察926238人年,期间共死亡5161人,其中恶性肿瘤死亡557例。整个高本底地区经性别年龄组调整的全部恶性肿瘤的RR(95%CI)为096(080,115)。就部位别恶性肿瘤而论,白血病、鼻咽癌、食管癌和小肠癌的RR大于1,而胃癌、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和淋巴肉瘤的RR小于1,但差异均无显著性。对全?
陶祖范秋叶澄伯查永如加藤宽夫孙全富邹剑明李嘉刘玉升菅原努魏履新
关键词:高本底地区癌症肿瘤
中国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研究(1979~1998)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为 6 4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的致癌危险 ,为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害概率估计和预测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 癌症死亡资料收集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 ,1979~ 1986年的资料从动态队列中收集 ,1987~ 1998年资料从固定队列获得。两组资料通过记录连接法合并。外照射个人剂量是根据辐射剂量仪测得的环境(室内、外 )辐射水平 ,并考虑不同性别年龄的居留因子来估算。内照射个人剂量根据各类测量数据估算 ,不考虑性别年龄的差异。相对危险 (RR)和超额相对危险系数 (ERR Sv)及 95 %置信区间 (CI)采用Epicure中AMFIT的程序估算。结果 通过对 12 5 0 79人 1979~ 1998年的观察 ,共累积观察了1992 94 0人年 ,期间总共死亡 12 4 4 4例 ,其中癌症死亡 12 0 2例。整个高本底地区全癌死亡的相对危险RR =1 0 0 (95 %CI,0 89~ 1 14 ) ,与对照地区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高本底地区高、中、低剂量组全癌死亡相对危险的计算结果 ,均未显示其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也未发现其与剂量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调查还表明 ,不同地域、不同观察周期以及诊断水平等因素对全癌相对危险无统计学意义的影响。部位别癌症死亡相对危险分析表明 ,除食管癌高本底地区高于对照地区且具有?
陶祖范孙全富邹剑明查永如李嘉刘玉升袁镛龄秋■澄伯菅原努魏履新
关键词:癌症
Medline-Internet上的生物医学信息库被引量:3
1999年
Internet是建立于一种高度灵活的通信技术之上的一个已硕果累累、正迅猛发展的全球数字化信息库。Internet数字化信息库提供了用以创建、浏览、访问、搜索、阅读、交流信息等形形色色的服务。近年来,一种可以把存放于众多计算机上的信息链接在一起的机制...
李嘉刘玉升
关键词:INTERNETMEDLINE
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1987~1995年非肿瘤死亡再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进一步分析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非肿瘤性疾病危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定群队列研究方法对居住在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进行调查 ,现场调查分为队列成员追踪随访和死因确认。按外照射年剂量水平 ,将居住在高本底地区的人群分为高、中、低剂量 3个组 ,进行内比较。高本底地区 3个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相对危险 (RR) ,并计算了个人终生累计剂量与超额相对危险 (ERR/Sv)。结果 高本底地区居民非肿瘤死亡比对照地区增加 9% ,死亡危险明显高于对照地区 ,RR =1 0 9,P =0 0 1;危险显著增加的非肿瘤疾病主要是消化系统疾病 ,RR =1 4 6 ,P =0 0 0 4 ,其中慢性肝炎与肝硬化为RR =1.98,P =0 0 0 4 ;危险显著降低的主要是传染和寄生虫疾病 (RR =0 81,P =0 0 4 ) ,其中肺结核死亡为RR =0 .5 8,P <0 0 0 1。对各种死因及肝硬化危险在不同剂量组间的齐性检验结果表明 ,消化系疾病 (P =0 0 1)及肝硬化 (P =0 0 4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其ERR(95 %CI) /Sv也分别为 2 18(0 2 2 ,7 6 4 )和 10 94 (1 34,NA)。结论 高本底地区居民消化系疾病中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死亡率高于对照地区且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于癌症死亡的结果 ;肺结核死亡则显著低于对照地区。但由于目前资料的局限性 ,
邹剑明孙全富刘玉升李嘉陶祖范查永如魏履新
关键词:流行病学非肿瘤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