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清
- 作品数:28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文学政治维度的自觉重构被引量:2
- 2011年
- 一、文学的政治维度
文学的政治维度,生成于文学与政治关系之中,并衍变为文学的内在维度。因此,文学的政治维度,并非是政治外加给文学的,而是对文学与政治的张力关系的一种理论概括,是作家群体政治伦理诉求的达成。
- 李剑清
- 关键词:政治维度政治关系伦理诉求作家群体
- 西晋赠答诗的文学氛围与“情赠兴答”的创作心理被引量:6
- 2009年
- 西晋时期大量的赠答诗是在各种文学集团文会活动的文学氛围中产生的。这些赠答诗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士政治交往的润滑剂。这种酬唱赠答氛围对诗歌创作动机的激发、意象建构能力的锻炼甚至诗学观的更新都有重要的意义。
- 李剑清
- 《史记·酷吏列传·杜周传》《汉书·杜周传》异辨
- 2012年
- 周是汉武帝时代政治舞台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司马迁、班固为这样的政治人物立传,却各具匠心。《史记·酷吏列传·杜周传》与《汉书·杜周传》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一是形制有别,二传皆为纪传体,但形制稍有差别,司马迁将杜周与其他酷吏合为一传,而班固并没有把杜周列入《酷吏传》,却另为《杜周传》。二是取材有别,司马迁单取杜周事迹,连缀为传,而班固却附记杜周子嗣,资料丰赡。三是立意之别,司马迁主要着眼于个体之"士"与大历史观,认为杜周是依赖于汉代酷吏制度而存在的,班固则着眼于宗族发展和西汉历史,认为杜周是武帝时代极为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是杜陵杜氏家族的崛起者。
- 李剑清
- 古典文献与民间传说中的司马迁亲友——兼论司马迁的人文精神被引量:1
- 2016年
- 要寻绎司马迁的人文精神,除了从他的著作《太史公书》和《报任安书》等文本之外,从他与亲友的交往对话等也不失为一条便捷而有效的途径。司马迁亲友的文献记载的真伪问题,姑且不谈,仅从有限的文献中抽绎并复原司马迁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可以进一步理解司马迁人文精神的文化特质。
- 李剑清
- 关键词:司马迁古典文献亲友人文精神
- 陆机入洛后赋作与北方风物
- 作为南方诗人陆机,太康十年北上入洛后,创作了大量的词赋北方风物在陆机入洛后的词赋中,先由纯粹的体物描摹,达到对西晋王朝的情感认同,取得西晋王朝的好感.如《《鳖赋》、《桑赋》.进而运用了传统的'比德'之说,揭示'所体之物'...
- 李剑清
- 关键词:陆机生命意识
- 文献传递
- 东汉初“立《左氏春秋》博士与否”牵涉出的《史记》争论
- 2010年
- 东汉初年,由"立《左氏春秋》博士与否"问题引发了关于《史记》的学术争议:赞成立《左氏春秋》博士者,认为《史记》多引《左氏》,应立《左传》博士。反对者指责《史记》思想原则——"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成为汉代思想界的公共话语。而汉光武帝刘秀采取理性的态度,为这场政治文化的大争论营造了学术生态。
- 李剑清
- 关键词:《左氏春秋》
- 审视农民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的错位——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被引量:6
- 2008年
- 李剑清
- 关键词:长篇小说农民生存《废都》农民进城背景色
- 杜文娟“地震系列”小说印象
- 2009年
- 当驻足憩息时,不安分的灵魂开始飞翔。至少作家杜文娟是这样的。她怀着神圣的文学使命亲历了"2008?汶川"地震的现场,回到宁静的生活,沉潜在文字的世界之中。我知道。
- 李剑清
- 关键词:文学传统中华文学男权文化中国诗学男权中心
- 国学研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及资源整合——以中华石鼓园文化创意产业为例
- 2015年
- 在信息革命为内核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国学研究与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期而遇。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向纵深发展,就应该与国学研究进行积极对接,协同创新。从传播方式、存在形态以及受众需求等三方面看,国学研究与文化创意产业都有深度对接的可能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挥行业优势,以按照竞争体系积极整合国学研究资源,同时,以国学文化为原点,布局创意产业群,发挥集群优势。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过程中,应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切实发挥文化产业的文化服务功能。
- 李剑清
- 关键词:国学国学研究文化创意产业
- 疏离与消弭:天道自然“迁逝”的体认和个体生命超越方式的分途——以屈原、司马迁、陆机为中心的考察
- <正>中国古人对天道本相的体认,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状态。因此,关于天道本相的思考,散发着"道不远人"的现世品格。《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
- 李剑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