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 ICH)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24例H ICH的临床资料,分为发生早期再出血组和未发生早期再出血组,124例H ICH中27例发生了早期再出血。分析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血肿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9个因素对早期再出血的影响。结果发生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发生早期再出血组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血肿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术前GCS评分和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因素被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作为有意义的因素(P<0.001)。结论术前GCS评分和术后血压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最具参考性的指标。
- 赵飞吴冬雷洪正安胡国武李军孙家合宋怡诚胡国清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早期再出血
- 神经外科疾病并发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6例报告
- 2005年
- 李军赵飞孙家和宋怡诚胡国清胡国武洪正安
- 关键词:神经外科疾病并发症
- 颅骨缺损修补术184例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赵飞胡国武吴冬雷李军洪正安孙家合宋怡诚胡国清
- 关键词:颅骨缺损修补术颅骨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适应证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多器官衰竭被引量:1
- 1997年
- 1988年~1993年本院对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1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s failure,MOF),现就其临床特点和防治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4例MOF中,男12例,女2例,年龄45~71岁,平均61岁。根据头颅CT,出血位于基底节区12例,其中8例破入侧脑室;
- 胡国武朱振欧胡国清吴冬雷孙家合赵飞李军
- 关键词:器官衰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肾功能衰竭肾衰肾疾病
- 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 2021年
- 探究脑室出血治疗中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成对照组(60例,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与观察组(60例,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观察组根据尿激酶剂量,又分为小剂量组(30例)与大剂量组(30例)。对研究对象临床治疗效果、预后效果、安全水平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2d脑室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术后5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血肿清除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dGOS评分、术后30d死亡率以及术后180d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中除颅内感染、再出血发生率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室出血治疗中,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具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在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存在积极影响。且尿激酶灌注时,大剂量综合效果更好,但需要加强再出血预防力度。
- 张昊驹李军李雪
-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术尿激酶脑室出血血肿清除率
-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脑疝形成的重型颅脑外伤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脑疝形成的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 18例脑疝形成的重型颅脑外伤 ,改良之处在于皮瓣走行 ,丢弃的骨瓣大小 ,病灶清除后减张缝合硬膜。结果 18例中恢复良好 10例 ,中残 1例 ,重残 1例 ,植物生存 2例 ,死亡 4例 ,病死率 2 2 %。结论 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脑疝形成的重型颅脑外伤有效方法 ,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比较具有皮瓣设计更合理 ,减少了外减压的盲目性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
- 李军胡国清赵飞孙家和宋怡诚
- 关键词: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脑疝形成重型颅脑外伤并发症皮瓣设计植物
- 神经外科病人的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性昏迷
- 1999年
- 神经外科病人并发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性昏迷(HHNC)临床上并非罕见,文献报道神经外科监护室的病人中,HHNC的发病率为10%,国外各种临床资料综合报道其死亡率极高,均在50%以上,最高可达95.5%。即使幸存者,脑损害后遗症往往十分严重,其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应引起神经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我院近五年共收治8例HHNC,现报告如下。
- 孙家合胡国武吴冬雷胡国清赵飞李军
- 关键词:神经外科并发症非酮症性昏迷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高血压的干预治疗和非干预治疗比较
- 1998年
- 为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高血压的干预治疗和非干预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将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24/13.3kPa的患者随机分成抗高血压组(AHT)和非抗高血压组(NAHT)观察高血压变化和预后,结果显示抗高血压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抗高血压组(x^2<4.79 p<0.05;x^2<6.77,P<0.01),AHT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较NAHT短,再出血也比NAHT少。因此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高血压应给予抗高血压治疗而不应等其自然转归。
- 胡国武胡国清吴冬雷孙家合宋怡诚赵飞李军杨非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干预疗法
- 应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行颅骨修补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行颅骨修补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42例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行颅骨修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约2 h,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双侧颅骨对称,外观良好。4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例、癫痫3例、颅内出血再次手术1例。结论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手术风险低、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 郑显东杨非宋怡诚孙家合李军赵飞
-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修补钛网
- 阿托伐他汀对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CSDH并且行钻孔引流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服用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组),90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对照组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47.78%(43/90)比31.71%(26/82)],其中对照组硬脑膜下血肿复发率、硬脑膜下积液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22.22%(20/90)比8.54%(7/82)、28.89%(26/90)比12.20%(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积气、急性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血肿发生率和引流管导致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CSDH患者手术预后,尤其可降低硬脑膜下血肿复发率及硬脑膜下积液发生率。
- 胡文富李军杨非孙家合宋怡诚
- 关键词:引流术手术后并发症阿托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