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国华

作品数:89 被引量:519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文学
  • 10篇经济管理
  • 10篇哲学宗教
  • 10篇艺术
  • 8篇社会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9篇文学
  • 16篇布迪厄
  • 11篇文艺
  • 10篇艺术
  • 9篇社会
  • 7篇文学理论
  • 7篇文艺学
  • 6篇学科
  • 6篇社会学
  • 5篇文学场
  • 5篇文学批评
  • 5篇文学实践
  • 5篇美学
  • 4篇大众
  • 4篇中国语境
  • 4篇主义
  • 4篇访谈
  • 4篇阿多诺
  • 4篇本雅明
  • 3篇大众文化

机构

  • 81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上海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杜克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戏剧学院
  • 1篇闽江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81篇朱国华
  • 3篇曾军
  • 2篇李松
  • 2篇刘康
  • 2篇汤拥华
  • 2篇何卫华
  • 1篇张福贵
  • 1篇邹诗鹏
  • 1篇李辉
  • 1篇文贵良
  • 1篇王曜
  • 1篇杨扬
  • 1篇杨建刚
  • 1篇段吉方
  • 1篇孙向晨
  • 1篇尹晶
  • 1篇王宏图
  • 1篇成伯清
  • 1篇朱立元
  • 1篇沈杏培

传媒

  • 6篇文艺争鸣
  • 6篇文艺理论研究
  • 4篇文艺研究
  • 4篇福建论坛(人...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天津社会科学
  • 3篇中国图书评论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社会科学文摘
  • 2篇新华文摘
  • 2篇河北学刊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
  • 2篇当代文坛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艺术百家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 7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批判美学的中国化批判
2014年
批判美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从1980年代至今,也已经有了30多个年头。我们自然指望,在人文学科领域里面我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师夷长技以制夷”,借助于他山之石,我们可以开采出自己的宝玉,我们的美学理论虽然从他们那里而来,
朱国华
关键词:人文学科美学理论
新媒介语境下创意写作的文艺生产力被引量:5
2020年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数字化媒介时代,这是创意写作出场的重要语境。传统文学与现代媒介之间的"不可译性"导致其不断被边缘化,而创意写作的本土化路径最终要回归到文化产业的发展。"香农模型"视域下的创意写作于"文化产业网"中的文艺生产力在"原创性""改造性""商业性"与"交互性"四个维度上得以表现,其数字化生产力将创意写作的"文学性+商业性"转变为一种在大众文化语境下具有"自指性"的合法性存在。创意写作学属于文学与媒介学的交叉学科范畴,其理论建设应回归于现代社会的信息化语境当中。
王宇阔朱国华
关键词:创意写作文化产业新媒介
认识与智识:跨语境视阈下的艺术终结论被引量:4
2008年
讨论艺术终结如果是可能的,那么就预设了艺术的历史以及推动历史的动力。但是如果忽视美学范畴的历史具体性,采用某种以文化资本概念包装起来的多元决定论来论证艺术终结的必然性,很可能落入到西方的叙事圈套中,并丧失对于中国艺术实践的阐释有效性。本文认为,如果考虑到问题的宏观性和整体性,一般的文化社会学分析手段有其局限,因而建议参照布罗代尔的大历史观,结合于连的相关论述,对构建中西艺术观的"先验"条件进行批判性考察。从这样的视角来看,西方人的认识冲动使西方的历史成为可能,因为认识内部包含着一种反思性张力,并推动着艺术的历史发展;但是中国人重智慧,而智慧是没有历史的,因而讨论中国的艺术终结是可疑的。从传统上来看,中国艺术强调形式维度的通变,并不强调美学革命。预言中国艺术必将走向终结,目前还为时过早。
朱国华
关键词:艺术终结论视阈语境美学范畴中国艺术多元决定论
纯粹语言、经验、理念与弥赛亚时间——本雅明哲学的几个主题被引量:7
2006年
本雅明哲学既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又是对救赎的诉求。他对于纯粹语言、经验、理念和政治弥赛亚主义历史哲学的论述,均为此目的确定一个认识论基础:回归真理,回归源始,或回归到主体间的非暴力和谐关系之中。因此,只有基于他的真理论,我们认识他的美学才是可能的。
朱国华
关键词:本雅明真理救赎
回溯性建构与拉康精神分析的伦理指归被引量:1
2021年
回溯性建构是理解拉康的一个关键概念,也是明确拉康伦理目的的必经之途。拉康以"返回弗洛伊德"回溯并确立了其精神分析学中无意识主体的核心地位,再通过回溯母婴同体的原初状态与镜像阶段,建构主体个人史,阐述了主体的永恒匮乏之本质与主体对于幻象的误认过程。为使主体能够抵抗他者欲望对自身的异化与过度消耗,拉康回溯建构了能指与所指理论,拆解了西方传统伦理之善与恶的一体两面,同时强调引入他者的作用。拉康对回溯性建构的应用,显示了其主体性哲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揭开主体的存在秘密,使之承担自己的无意识,其精神分析伦理指向的核心始终是主体的恢复。
叶娟娟朱国华
关键词:无意识主体性哲学弗洛伊德自我认同
反常规的写作意图在写作中的遭遇——从范小青的《爱情彩票》、《在街上行走》说起被引量:3
2004年
杨扬:《上海文学》委托我们评一下今年第三期将推出的范小青的作品。作品诸位都已事先看过了。我想对范小青的小说阅读后有什么想法,不管是赞同还是批评,都可以讲,这大概就是我们今天能够坐到一起谈问题的基本前提。朱国华:我先谈谈自己对《爱情彩票》的看法。这部作品是由三组爱情故事组成。一组是没有出场的顾吉有和余畹町的爱情故事,一组是顾老的儿子老顾与顾丽萍之间的情爱故事,第三组是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千禧与男朋友小江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三组故事作者用“爱情彩票”来命名,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是指某种命运、运气,还是别的什么?我理解,作者是想表达爱情就像生活中买彩票那样,
杨扬王宏图文贵良朱国华
关键词:写作意图
文学场的历史发生与文学现代性被引量:12
2005年
如果从历史的维度来理解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布迪厄对文学场的历史发生的理论阐述。就法国文学史而言,这一过程经历了文学场获得自主性、出现双重结构以及生产符号财富三阶段。但文学场并非一个超稳定结构,它面临的内忧是,美学革命的体制化会耗尽它的话语资源;面临的外患是,文学场总是不能摆脱政治、经济资本的操控。但问题是,布迪厄对作为一种普遍性文学建构的文学场的描述是否准确?布迪厄把文学场理论限制在发达国家,那么,它超出欧美之外是否仍然存在一定的阐释效用?事实上,布迪厄本人并没有反思性思考他从属的第一世界的学术位置与他的学术观点之间的语境关联。
朱国华
关键词:文学场文学现代性
突破学科藩篱:技术时代中国人文学术的因应之道被引量:3
2019年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正走在激变的前夜。一方面,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向人文社科研究提出了新命题和新挑战;另一方面,人文社科研究和评价的学科化、数目字化、内卷化问题依然突出,甚至有加剧的趋势。2019年《探索与争鸣》杂志开设'中国知识体系建构'专栏,追踪、聚焦和探讨中国知识体系建设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引发了学界广泛的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如何尊重学术规律,突破学科藩篱,生产出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和学术,如何有效介入时代重大命题,回应时代关切.
郁振华朱国华成伯清邹诗鹏杨扬孙向晨郑戈
关键词:艺术院校人文学术
从课程、教研室到学科:文艺学的中国生产
2024年
无论说起来有点耸人听闻,还是实际上只是老调重弹,我还是想坚持讨论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的文艺学发展可能走到了一个瓶颈。自清末至今,文艺学一路磕磕绊绊走来,也有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但坦白地说,我们一时还拿不出太多特别有说服力的品牌理论。言至此,似乎就有必要对中国文艺学赖以成为可能的语境条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朱国华
关键词:文艺学语境条件说服力
中国人也在诗意地栖居吗?——略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条件被引量:46
2003年
朱国华
关键词:审美化语境条件中国人诗意美学理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