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鹤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市大东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服药方法治疗高血压90例疗效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如何获得24小时平稳降压。方法:采用平行对照设计,将90例2级或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早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替米沙坦;B组早晨服用替米沙坦,晚上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C组早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晚上服用替米沙坦。服药前2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获得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平滑指数(SI)等指标。结果:服药2周后,各组夜间及24小时的平均收缩压下降为:19.1mmHg、28.6mmHg、30.3mmHg、22.6mmHg、27.9mmHg及28.7mmHg(1mmHg=0.133kPa)。三组比较,A组0.05)。夜间及24小时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各组依次为2.41、3.10、3.20及1.89、2.47、2.24,组间比较,夜间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A组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佳,早晚分次服药较早晨顿服两种药物能更平稳降压,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使夜间及24h血压下降更平稳。
- 曹鹤崔修环刘洋卢淑萍
- 关键词:服药方法高血压
- 药物诱发心律失常2例被引量:2
- 2006年
- 曹鹤
- 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低收入人群高血压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低收入人群高血压的疗效。方法:2009年2月,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沈阳市选取原发高血压患者1 000例,分为健康教育组(对照组)和健康教育基础上的药物干预组(干预组)。干预组以阶梯式加药方式给予氢氯噻嗪、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观察药物的降压效果及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1 000例高血压患者随访12个月,失访56例(失访率5.6%),完成随访944例,其中干预组478例,对照组466例。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及药物干预后,干预组平均血压下降16.2/9.3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平均血压下降6.8/3.4mmHg。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32.9%比14.9%,P<0.01)。药物干预后,干预组比对照组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减少58%,总脑卒中发病风险减少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两组人群的严重低血钾发生率及新发糖尿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噻嗪利尿剂为基础的低成本降压方案,降压效果良好,安全可靠,适合低收入人群应用。
- 曹鹤
- 关键词:高血压氢氯噻嗪硝苯地平低收入人群
- 不同服药方法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方法对于高血压治疗有效性和平稳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对120例2级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缬沙坦组(A组,40例),早晨服用缬沙坦晚上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组(B组,40例),早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晚上服用缬沙坦组(C组,40例),患者均于服药前、服药后2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求得平滑指数等指标。结果:服药2周后,各组夜间时段及24小时的平均收缩压的下降值依次为:19.2、28.7、30.4、22.8、28.2及28.9mmHg(1mmHg=0.133kPa)。组间比较,A组0.05)。夜间及24小时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各组依次为:2.42、3.11、3.21及1.91、2.48、2.26,组间比较,夜间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A组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早晚分次服药较早晨顿服两种药物能更有效控制夜间血压,早晚分次服药使夜间及24h血压下降更平稳。
- 曹鹤
- 关键词:高血压服药方法
- 联合用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22例报告
- 2006年
- 曹鹤
- 关键词:联合用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顽固性心衰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功能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变异27例分析
- 2006年
- 曹鹤
-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