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德明

作品数:15 被引量:59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潮汐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值模拟
  • 3篇环流
  • 3篇潮混合
  • 3篇潮汐潮流
  • 2篇输运
  • 2篇潮余流
  • 1篇冬季环流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验潮
  • 1篇验潮站
  • 1篇营养盐
  • 1篇植物
  • 1篇上升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特征
  • 1篇水团
  • 1篇同化
  • 1篇外海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作者

  • 15篇曹德明
  • 8篇赵保仁
  • 7篇方国洪
  • 2篇王永刚
  • 2篇魏泽勋
  • 2篇黄企洲
  • 2篇王新怡
  • 2篇乔方利
  • 1篇涂登志
  • 1篇毕亚文
  • 1篇任广法
  • 1篇杨玉玲
  • 1篇王其茂
  • 1篇庄国文
  • 1篇朱兰部
  • 1篇于克俊
  • 1篇李徽翡
  • 1篇詹滨秋
  • 1篇刘芳玉
  • 1篇朱耀华

传媒

  • 4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科学集刊
  • 1篇热带海洋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冬季环流形成机制动力学分析及数值研究被引量:59
1998年
采用涡度方程、海面实测风应力分布和二维数值方法,对渤海冬季环流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海冬季海面风应力分布东岸大、西岸小,又因海底十分平坦,从而风应力切变形成的负涡度,成为渤海中部及辽东湾海流是顺时外向流动的主要驱动机制。当考虑海面实测风应力分布、潮余流和开边界入流等条件时,用二维数值方法模拟的渤海冬季环流,与实测吻合良好。一系列数值实验进一步表明:上述关于渤海环流形成机制的动力学分析是正确的;潮余流对黄河三角洲外海的北-东北向海流有重要贡献;海峡处北进、南出的流场是由冬季季风与北深、南浅的海底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
赵保仁曹德明
关键词:环流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
渤、黄、东海潮汐的一种验潮站资料同化数值模式被引量:29
2004年
以往的研究表明,采用直接的数值计算所得渤、黄、东海潮汐分布与实测值存在一定偏差。为了改善数值计算结果,建立了一种同化数值模式。计算中,在连续方程中增加了一个松弛项,将模式结果向已有实测调和常数的控制点推算潮高值趋近。在数值模拟中,共选取40个沿岸和岛屿验潮站作为控制点,另外选取71个验潮站作为检验点。数值实验表明,随着松弛系数的增加,控制点的计算和实测调和常数之差逐渐减小,直至松弛系数太大时,计算溢出。与此同时,检验点的计算和实测调和常数之偏差开始时也同步地明显减小,但当松弛系数加大到一定数值后,偏差值基本上不再减小,表明通过松弛同化可以改善计算结果,但计算与实测的逼近程度仍有一定限度。对沿岸111个验潮站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对M2分潮,振幅和迟角偏差分别从同化前的6.9cm和5.6°减小至同化后的3.5cm和3.1°;对S2分潮,从2.5cm和6.5°减小至1.9cm和4.0°;对K1分潮,从3.0cm和7.8°减小至1.4cm和4.1°;对O1分潮,从2.0cm和7.5°减小至1.3cm和4.2°。
王永刚方国洪曹德明魏泽勋乔方利
关键词:潮汐同化
海南南山外海潮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建立了三个不同大小和不同分辨率的数值模型,得到了海南南山外海高分辨率的计算結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
曹德明
关键词: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长江口上升流海区的生态环境特征被引量:79
2001年
根据 1 985年 8月的调查资料 ,讨论了长江口上升流海区的生态环境特征。研究表明 ,在长江口外 ,大约在 1 2 2°2 0′— 1 2 3°1 0′E、31°0 0′— 32°0 0′N海区存在着明显的下层高盐冷水的抬升现象 ;伴随这种上升运动 ,于 5— 1 0m层 ,在上述高盐冷水区明显地存在一个低溶解氧、高营养盐区。资料表明 ,该低氧、高营养盐海水不是直接来自表层的长江冲淡水 ,而是来自深底层的变性后的台湾暖流水。分析表明 ,长江口外的浮游植物高值区的分布位置与上升流区基本一致 ,两者比较浮游植物高值区略向东南方向偏移约 1 5— 2 0km。
赵保仁任广法曹德明杨玉玲
关键词:上升流生态环境长江口浮游植物
南沙及其西南海域的潮波系统被引量:13
1997年
不同研究者所给出的南沙及其西南海域的同潮图历来有很大差别。为了给出更准确的同潮图,本文采用沿岸和岛屿200多个验潮站的调和常数给出了M2,S2,K1和O1四个主要分潮新的同潮图,同时还探讨了这些分潮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M2和S2在泰国湾的期波系统很相似,但在卡里马塔海峡和爪哇海差别相当大。M2潮波基本上属于驻波性质,而S2潮波则具有向西传播特征。在某些区域,如望加锡海峡的部分区域,S2的振幅可以超过M2。泰国湾中K1和O1的潮波系统也相类似。在卡里马塔海峡,这两个潮波都向南传播,但在爪哇海,O1潮波继续向东传播而K1潮波则倒过来向西传播。
曹德明方国洪黄企洲于克俊王新怡
关键词:海浪潮波系统西南海域潮汐
黄海的风、潮混合特征及其对冷水团边界的影响被引量:6
1994年
本文第一作者早在1985年就提出,潮混合效应控制着夏季黄海冷水团的边界及海面冷水分布(赵保仁,1985)。1987年又进一步通过水文调查资料和卫星图片给出了黄海周围的浅水陆架锋(或称潮汐锋)的分布及强锋区的跨锋断面中的温度、盐度和环流结构特征,并指出夏季的黄海沿岸流在性质上属沿锋面运动的强流(赵保仁,1987a,b),而后又对黄海西部的陆架锋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查(赵保仁等,1991)。此外。
赵保仁曹德明潘海涂登志
关键词:潮混合黄海冷水团南黄海陆架锋北黄海
杭州湾潮波运动的一个三维数值模型被引量:5
1992年
应用坐标变换对杭州湾进行了潮波运动的三维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符合良好。
曹德明朱耀华王新怡
关键词:潮汐波浪
渤、黄、东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61
1994年
利用球坐标系中的二维非线性潮波方程组,数值计算了渤、黄、东海全海区的全日及半日潮汐潮流。沿岸81个潮位站的计算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M2分潮振幅差平均为7.2cm,相角差为6.4°,m1分潮振幅差平均为2.6cm,相角差为7.4°,计算与实测符合良好。潮流的比较结果表明,计算与实测的符合程度也是比较好的。文中给出的同潮图同Fang(1986)给出的实测与数值的综合结果基本一致。本计算还证实或首次给出了若干圆流点。如对M2分潮流,证实了在北黄海山东北部近海及南黄海北部各存在一对圆流点,并在浙江北部近海新发现一对圆流点;对m1分潮流在苏北浅滩外侧发现一个圆流点,另外在东海东北部(济州岛东南)新给出两个圆流点,东海东南部的弱流区存在三个圆流点,此外,文中还分别讨论了M2及m1分潮能通量的传播和消耗情况,并指出从太平洋经吐噶喇海峡及冲绳至宫古岛之间的水道传入东海的m1分潮,在遇到陆坡的阻挡后,其中有相当部分潮能被反射回太平洋。
赵保仁方国洪曹德明
关键词:数值模拟潮汐
南海北部潮汐潮流的数值模型被引量:21
1990年
本文用二维流体动力学差分方法计算了南海北部的半日潮与全日潮,得到与实际观测符合良好的结果。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潮汐、潮流和能通量的分布。文章还对陆架上潮汐增大的现象作了动力学解释。
曹德明方国洪
关键词:潮汐
黄海的潮混合与潮汐锋研究
赵保仁黄润恒詹滨秋朱兰部曹德明刘芳玉毕亚文涂登志等
该成果运用现场调查、卫星观测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给出黄海潮汐锋的分布变化规律;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潮混合对黄海温盐分布、环境结构、黄海冷水团和强温跃层的分布变化的影响,并合理地阐明了夏季黄海周边出现的海面冷水分布;论述了黄海的...
关键词:
关键词:潮混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