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晋群

作品数:27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济南军区总医院院长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7篇血管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心肌
  • 5篇心病
  • 5篇心脏
  • 5篇细胞
  • 5篇内皮
  • 5篇冠心病
  • 4篇血管新生
  • 4篇主动脉
  • 4篇介入
  • 3篇动脉内
  • 3篇动脉内皮
  • 3篇动脉内皮细胞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肌梗死后
  • 3篇血清
  • 3篇死后

机构

  • 25篇济南军区总医...
  • 8篇辽宁医学院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警山东省总...
  • 1篇厦门大学附属...

作者

  • 27篇晋群
  • 20篇李晓燕
  • 9篇张红明
  • 8篇谈红
  • 8篇许琳
  • 7篇韩淑芳
  • 7篇高玉琪
  • 4篇庄颖珠
  • 4篇刘科卫
  • 3篇张吉新
  • 3篇张国明
  • 3篇房洁
  • 3篇秦永文
  • 3篇李爱国
  • 2篇苏莉
  • 2篇耿雪
  • 2篇陈英剑
  • 2篇张洪明
  • 2篇康玲
  • 2篇张华丽

传媒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5篇第17届全军...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THE 23...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内皮祖细胞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外周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动员作用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7)、AMI组(n=6)、小剂量培哚普利组(n=6)和大剂量培哚普利组(n=6)。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1、3、7、14、28 d循环血中EPCs数量,并于模型建立28 d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取梗死部位心肌组织行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坏死及紊乱程度。结果 AMI后经培哚普利干预,兔循环血中EPCs水平显著升高,大剂量培哚普利组效果显著(P<0.05)。AMI 28 d,AM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LVFS、SV、LVEF显著减低,经培哚普利干预后各指标显著增高,大剂量培哚普利组增高显著(P<0.05)。AMI组、小剂量培哚普利组和大剂量培哚普利组EPCs与LVEF呈相关性(R=0.468,P=0.05)。HE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AMI组心肌细胞基本被瘢痕组织替代,且其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小剂量培哚普利组见少量固缩心肌细胞及较多瘢痕组织,细胞肿胀变性及紊乱程度减轻,大剂量培哚普利组改善更为明显,可见较多正常心肌细胞存在及少量瘢痕组织。结论培哚普利可促进兔AMI后外周循环血中EPCs动员,提高LVEF、LVFS、SV,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肌细胞坏死及紊乱程度,且大剂量培哚普利干预效果更为显著,心脏收缩改善程度可能与EPCs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谈红孟楠晋群苏莉张夏晓陈英剑郝哲刘晓红
关键词:培哚普利急性心肌梗死内皮祖细胞心脏收缩功能
抵抗素与冠状动脉钙化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冠心病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抵抗素和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存在一定相关性。抵抗素是一种由RSTN基因编码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类激素,可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促进炎症发生及泡沫细胞形成等加速冠心病的形成与进展。CAC是钙盐沉积在动脉壁上的一种病理改变,CAC积分增加是冠心病风险升高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
杜春静张吉新晋群
关键词:抵抗素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氯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动脉粥样斑块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5只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例、高胆固醇组10例、氯沙坦组10例。高胆固醇组、氯沙坦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氯沙坦组同时给予氯沙坦25 mg/(kg·d)灌胃,高胆固醇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共干预16周后,处死各组动物,电镜下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于髂总动脉分叉以上取2 cm主动脉,仔细分离内膜层,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壁内c-myc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动脉壁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s-3)mRNA表达。结果电镜下见,正常对照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正常;高胆固醇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细胞间连接结构破坏、断裂甚至发生变性和脱落,可见凋亡小体;氯沙坦组内皮细胞损伤明显改善,未见凋亡小体形成。正常对照组、氯沙坦组细胞均以静止期为主,而高胆固醇组细胞以分裂前期及分裂期为主。正常对照组及氯沙坦组细胞凋亡率均低于高胆固醇组(P均<0.01)。高胆固醇组c-myc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氯沙坦组c-myc表达低于高胆固醇组(P均<0.05)。高胆固醇组动脉组织Caspeses-3 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氯沙坦组动脉组织Caspeses-3 mRNA表达低于高胆固醇组(P<0.01)。结论氯沙坦可显著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myc、Caspases-3表达,进而抑制内皮细胞凋亡有关。
黄文谈红王潞晋群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细胞凋亡氯沙坦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可溶性CD40L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CD40L(sCD40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痛PCI术后早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5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选择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SA)法测定PCI术前术后血清IL-18、CD40L和hsCRP水平,同时通过对PCI术中、术后30 d早期并发症的观察,探讨PCI手术前后血清IL-18及hsCRP水平与PCI早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85例患者PCI术后心脏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8/85),其中AMI组14.6%(6/41)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5%(2/44)(P<0.05),术后IL-18、CD40L和hs-CRP水平差值也显著高于无早期并发症患者(P<0.05),发生早期并发症者术前IL-18、CD40L及hsCRP水平及术后差值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并发症者(P<0.05)。结论:PCI术可能在短期内触发并加重了冠状动脉炎性反应,IL-18、CD40L和hsCRP有可能作为早期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晋群秦永文李晓燕许琳张洪明
关键词:冠心病CD40L超敏C反应蛋白早期并发症
320排动态容积CT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是冠心病进展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可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血管内镜、血管内超声、磁共振、多层螺旋CT[1]。前两种均为有创检查方法,不易在人群中广泛开展[2]。磁共振所能够显示的冠状动脉血管数目明显少于多层螺旋CT,发现冠状动脉斑块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比多层螺旋CT低得多。
李晓燕耿雪李爱国晋群韩淑芳张华丽康玲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冠状动脉病钙化斑块CT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脂联素水平的变化
郭文静李晓燕高玉琪晋群张国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疗效,从而探讨ULMCA的最佳血运重建方法。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ULMCA行PCI与CABG术后随访期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MACCE)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STATA11.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人群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ULMCA病变患者,干预措施为CABG术或PCI术,结局指标包括:随访期内MACCE和TVR,分别以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0篇,共20417例患者,PCI组与CABG组的MACCE发生率OR为1.32(1.18~1.47,Z=4.89,P=0.000),按照随访时间分层后随访24个月内两种处理方法的术后MAC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6个月时的MACCE发生率OR为1.55(1.14~2.11,Z=2.78,P=0.005),随访48个月组的MACCE发生率OR为1.69(1.35~2.12,Z=4.56,P=0.000);PCI组与CABG组的TVR发生率OR为3.944(3.789~4.105,Z=67.26,P=0.000),按照随访时间分层后再次分析,结论较分层前未发生有意义的改变。结论 PCI与CABG在术后24个月内MACCE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6个月后PCI组的MACCE发生率增加,是CAGB组的1.55倍,48个月时达1.69倍;PCI组术后TVR的发生率高于CABG组,是CABG组的3.944倍,分层分析后结论与分层前基本相同,即在各随访期内,PCI组的术后TVR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ABG组。
晋群庄颖珠
关键词:META分析冠状动脉疾病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对29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在心动过速时标测最早出现的P电位,并以此处为靶点进行消融.29例中,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室间隔面者26例,左室流出道3例;有25例标测到P电位,较体表心电图QR...
李爱国李晓燕许琳刘科卫谈红晋群高玉琪张红明
关键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应用左西孟旦的随访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回顾性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及超声心动图下心脏重构和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入选DCM且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及随访时填写SF-36生存质量调查表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用药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心脏彩超显示两组治疗后射血分数无明显改善,但用药组治疗后房室内径缩小。结论对DCM心衰患者应用左西孟旦可显著提高3个月内的生存质量,延缓6个月内心脏重构进程,但无法明显逆转心脏重构及改善心功能。
庄颖珠李晓燕晋群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左西孟旦
FIZZ1/RELMα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FIZZ1/RELMα对大鼠动脉内皮细胞(SVARECs)的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贴壁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采用Matrigel小管形成实验来评价不同浓度(10-8、2×10-8mol/L)的FIZZ1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采用全基因表达谱检测FIZZ1对主动脉内皮细胞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显著性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用1×10-8mol/L、2×10-8mol/L的FIZZ1刺激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后,发现处理组SVARECs的体外血管新生数目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呈剂量依赖[分别为(26.5±4.33)个/HP和(34.7±5.24)个/HP vs.(19.2±3.65)个/HP,P均<0.01]。用FIZZ1刺激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后,全基因表达谱检测提示有937条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40条;下调基因497条。结论 FIZZ1可促进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其机制信号通路Gng8、Atg9a、Gdf6等基因显著性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李晓燕房洁张红明韩淑芳高玉琪晋群
关键词:主动脉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血管新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