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承天

作品数:45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催化
  • 4篇物理化学
  • 4篇N
  • 4篇TIO2
  • 3篇等电点
  • 3篇电化学
  • 3篇电极
  • 3篇动力学
  • 3篇修饰
  • 3篇修饰电极
  • 3篇天然表面活性...
  • 3篇气液界面
  • 3篇亲水
  • 3篇微粉
  • 3篇纳米
  • 3篇教学
  • 3篇光催化
  • 3篇
  • 3篇超亲水
  • 3篇超亲水性

机构

  • 44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新华学院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作者

  • 44篇徐承天
  • 29篇陈邦林
  • 9篇陆嘉星
  • 7篇李自成
  • 6篇申树芳
  • 6篇张云艳
  • 5篇姚瑰玮
  • 5篇韩庆平
  • 4篇陈良
  • 4篇张五昌
  • 4篇刘秀芹
  • 4篇陈刚
  • 3篇马士禹
  • 3篇常勇刚
  • 3篇刘伶俐
  • 3篇王浩红
  • 2篇戴立益
  • 2篇彭芳
  • 2篇屠巍
  • 1篇戎志毅

传媒

  • 5篇化学世界
  • 3篇应用化学
  • 3篇中国化学会第...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净水技术
  • 2篇化学教学
  • 2篇化工高等教育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化学通报(中...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合成化学
  • 1篇Chines...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第十一届胶体...
  • 1篇上海市化学化...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0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索化学实验教学考评新机制被引量:11
2008年
实验考核是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促进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目的,概述和分析了基础实验、独立实验和综合实验三类不同层次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提出了用建构主义理论探索实验教学考评新机制和一些有益的建议。
徐承天王清江张其颖麦禄根陆嘉星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教学考评机制建构主义
超细银粉悬浮稳定性研究
影响分散体系悬浮稳定性的因素很多,ζ电位与悬浮体稳定性的关系密切。本文采用吸光度法衡量悬浮体的悬浮稳定性,通过改变体系的盐度、明胶浓度及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考察了超细银粉的ζ电位及其悬浮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取一定量的超细银粉...
李自成徐承天陈邦林
关键词:悬浮体活性剂硝酸钠
在线紫外-可见光谱研究ITO导电玻璃电极上苯胺与对苯二胺的电化学共聚及其产物的表征被引量:6
2008年
苯胺与对苯二胺在ITO导电玻璃上发生了电化学共聚合,在0.5mol/LH2SO4水溶液的纯苯胺和苯胺与对苯二胺共聚时的循环伏安曲线以及其对应的在线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对苯二胺的加入除了发生共聚外,也使聚合的速率明显加快;而且纯苯胺在循环伏安电化学聚合时在430nm处出现的吸收带因对苯二胺的加入而消失,说明对苯二胺的加入使聚合的机理与纯苯胺的聚合机理有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苯胺产生的反应中间体可能很快与对苯二胺的阳离子自由基反应聚合.在导电玻璃ITO上的聚合物膜的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对苯二胺的加入可能产生了具有1,2取代模式结构,这说明了对苯二胺结合进入到聚合物中.这种共聚使得产物的表面形貌也发生了变化,聚合物扫描电镜图表明对苯二胺的加入有利于纤维状的表面形貌产生,纤维的直径可达到50nm粗细;同时用在线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纯聚苯胺和共聚物随电位变化的电变色性质,结果表明在0~0.6V之间共聚物与纯聚苯胺的在线紫外-可见光谱有明显的不同,且共聚物的电变色可逆性比纯聚苯胺好;同时SEM图也表明在0.8V电位下聚苯胺和共聚物表面形貌发生了团聚.
张贵荣徐承天张爱健陈丽陆嘉星
关键词:苯胺对苯二胺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壳聚糖溶液气-液界面膜的扩张粘弹性质研究
扩张粘弹性是评定膜抗形变能力的参数,其微观基础是气液界面上发生的微观弛豫过程。其实验参数可以反映界面上的微观信息,如分子在表/界面上的取向、构型变化,分子在体相与表/界面的扩散、吸附等等。尽管一些研究已经取得了较有价值的...
姚瑰玮张云艳徐承天陈邦林
关键词:气-液界面
太阳电池研究及应用被引量:9
2007年
从太阳光照射半导体材料产生电能为出发点,概述了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几种典型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太阳电池在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申树芳刘伶俐徐承天
关键词:太阳电池半导体光电转换效率光伏发电
介孔SiO_2表面的氨基修饰及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以十六胺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合成了多孔球形结构的介孔SiO2,用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TES)对介孔SiO2进行了表面修饰,得到了氨基嫁接介孔ATES-SiO2。利用XRD、BET、IR等方法分别测定了SiO2和ATES-SiO2的结构与性质,结果表明-NH2已成功接枝于介孔ATES-SiO2的孔道内表面。在常温常压下测得介孔SiO2和ATES-SiO2对CO2的吸附量分别为0.93 mmol/g和4.87 mmol/g。
刘秀芹张云艳常勇刚徐承天陈邦林
关键词:介孔SIO2功能材料
电催化活化二氧化碳合成苯氨基甲酸乙酯被引量:7
2007年
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循环伏安法探讨了Ni(bpy)3Cl2催化剂对CO2间接电化学活化的机理及CO2与苯胺、碘乙烷合成苯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Ni(bpy)3Cl2催化剂对CO2的活化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DMF溶液中加入Ni(bpy)3Cl2催化剂可使CO2的电化学还原电位由-2.3V移到-1.6V,从而可大大改善合成苯氨基甲酸乙酯反应的条件,苯氨基甲酸乙酯的选择性可达100%.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电解电位、工作电极材料、温度和支持电解质及通电量对苯氨基甲酸乙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苯氨基甲酸乙酯的收率为60.8%.
钮东方徐承天张丽罗仪文张凯陆嘉星
关键词:二氧化碳电催化苯胺
天然沸石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性能被引量:8
2007年
实验测定了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动力学吸附曲线、热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前后沸石颗粒界面电性质及红外谱图,得出以下结论:沸石吸附氨氮过程服从Langmuir方程式;15℃~35℃度时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较小;吸附过程交换速率由液膜扩散和粒子扩散共同控制;证实沸石对水溶液中氨氮的吸附以离子交换为主。
屠巍徐承天韩庆平陈邦林
关键词:沸石氨氮吸附
酶催化分解双氧水的动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经典实验的基础上,以猪肝中提取的酶作为催化剂,与传统的催化剂相比,酶受外在因素影响更为敏感。实验过程中选取3个因素(温度、浸取时间、pH)作为变量,进行初步定量分析,并以此设计正交实验,为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提供良好的依据。在动力学参数的处理上,采用的是Guggenheim法处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数据,此法不用测量V∞,可减小误差。当浸取时间为8小时,温度为37℃,pH为6.8时,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效率达到最高;在3个考察因素中,pH对酶催化效率影响最大。酶催化双氧水分解的动力学数据表明,其反应速率常数变化不规律,受环境影响较大。
刘伶俐黄思徐承天
关键词:动力学参数
关于单离子活度的测定被引量:1
2003年
论述了测定单离子活度的困难及其为何不能用严格的热力学方法处理的原因。以pH电动势法测定为例 ,详述了测定单离子活度aH+ 的原理、方法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徐承天陆嘉星李自成张五昌
关键词:物理化学电化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