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同 作品数:58 被引量:201 H指数:8 供职机构: 天津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低温等离子体髓核成型术治疗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009年 间盘源性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多数由椎间盘退变引起。致痛原因可能与退变间盘内压力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匀,导致间盘内某些特定点应力增大有关。低温等离子体髓核成型术作为治疗下腰痛的一种新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脊柱外科临床。它利用等离子刀将退变间盘髓核消融,从而减小盘内压力,使突出髓核还纳,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椎间盘重建的治疗目的。其临床效果满意,但强调在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徐天同 夏英鹏 田融关键词:射频消融 下腰痛 腰椎融合后矢状位力线与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性 2024年 背景:目前关于腰椎管狭窄融合术后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及骨盆入射角度的匹配程度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研究腰椎管狭窄融合术后患者腰椎前凸角度与骨盆入射角度的匹配程度(PI-LL),分组比较不同匹配程度间脊柱骨盆矢状参数和临床结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采用腰椎后路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的11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男48例,女62例,年龄(57±11)岁,术后随访超过1年,根据术后PI-LL分为2组,A组(PI-LL>10°)47例,B组(PI-LL≤10°)63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评分(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并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前骨盆矢状位参数及临床功能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术后末次随访,与A组比较,B组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改善(P=0.000,P=0.005);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也有明显改善(P=0.000,P<0.05),骨盆倾斜角恢复的更明显(P=0.000);④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的改善与骨盆倾斜角(r=0.209,P=0.008)、腰椎前凸角(r=-0.133,P=0.021)和骶骨倾斜角(r=-0.156,P=0.031)的改善显著相关;骨盆倾斜角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相关(r=0.196,P=0.014);⑤提示重建腰椎前凸角,并降低骨盆倾斜角,使腰椎前凸角度与骨盆入射角度匹配(即PI-LL≤10°),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方钊 乔攀 徐天同关键词:腰椎管狭窄 腰椎矢状位平衡对老年小关节综合征腰痛患者小关节腔内药物注射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腰椎矢状位平衡对老年小关节综合征(FS)腰痛患者小关节腔内注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完成小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的97例老年FS腰痛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根据4周时VAS缓解率确定治疗效果并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椎矢状位平衡分型参考Roussouly分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4周,97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66例(有效组),无效31例(无效组)。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患者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同期有效组VAS评分均低于无效组(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Fujiwara分级、病变节段、Roussouly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平衡其他因素后,年龄、Fujiwara分级、病变节段、Roussouly分型仍然是影响疗效的风险因素(P均<0.05)。结论脊柱矢状位平衡是影响FS腰痛患者小关节腔内药物注射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张权 田融 夏刚 徐天同 刘岩 任志帅 李广 袁建军关键词:小关节综合征 药物注射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腰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中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背景: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System,TESSYS)是当前世界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手术技术。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中神经根副损伤... 徐天同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术中疼痛 镇痛治疗 骨质疏松症合并颈椎病的颈椎椎体形态改变:病例-对照 被引量:9 2010年 背景:有学者发现,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颈椎椎体骨小梁减少、变细、甚至穿孔,那么这种改变是否会导致颈椎椎体变形,又与颈椎病发病有哪些关系呢?目的:通过测量、比较骨质疏松症合并颈椎病后的颈椎形态学改变来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以40例腰椎骨密度正常、无颈椎病的体检者为对照组,平均32.5岁;30例确诊的颈椎病为颈椎病组,平均43.6岁;46例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组为合并骨质疏松症组,平均58.6岁。116例受试者拍摄X射线片。测量椎体高度、椎体矢状径和椎体高度/矢状径比、椎管/椎体矢状径比。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组的椎体高度下降、矢状径变长(P<0.05),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变小(P<0.05),椎体变形以椎体高度下降与矢状径延长而变得扁平为主要特点。提示骨质疏松导致颈椎椎体变形,骨质疏松与颈椎病存在相关性,并可能是颈椎病进展的因素。 宋海峰 田融 夏刚 张学利 徐天同 申庆丰关键词:颈椎病 骨质疏松 形态学 骨组织构建 颈椎 腰椎术后综合征病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6 2009年 腰椎术后综合征(failed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是多原因所致的一组临床病征,目前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指在行椎板切除术或椎间盘摘除术后,患者腰痛或腿痛症状未缓解或未完全消除,甚至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我科2003年6月-2006年9月共发生FBSS患者36例,现将其病因及治疗分析如下。 徐天同 夏英鹏 贾宇涛 申庆丰 田融关键词:腰椎 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综合征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分析及防治体会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35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其发生特点、规律,探讨预防措施。结果: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包括:失血性休克或术中低血压48例(13.6%),脑脊液漏17例(4.8%);脊髓损伤22例(6.2%),其中截瘫3例(0.8%);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压迫脊髓3例(0.8%)。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严重,规范化的术前准备和及时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是预防和治疗胸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袁建军 徐天同 胡炜 田融 张学利关键词:胸椎 黄韧带骨化 手术 并发症 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伴有颈椎后凸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 对比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治疗伴有颈椎后凸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伴有颈椎后凸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29例(颈椎前路组),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者25例(颈椎后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节段、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的差异及并发症的差异情况。结果 颈椎前路组和后路组的平均末次随访时间分别为27个月和29个月,颈椎前路组和后路组的出血量、融合节段分别为(135.6±27.8)、(255.2±32.3)ml和(4.1±0.3)、(5.3±0.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62.7±21.3)和(176.3±29.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前路组和颈椎后路组的平均JOA评分、平均NDI评分、平均VAS评分分别为术前为(8.3±2.7)分和(8.9±2.1)分,(33.8±11.0)分和(34.4±8.7)分;术后为(13.6±2.5)分和(14.0±1.7)分,(16.9±7.5)分和(15.6±8.1)分,(1.2±1.2)分和(1.2±1.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5.7%±16.3%)及(58.3%±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前路组和颈椎后路组的Cobb角和平均颈椎活动度术前分别为(–24.3±4.4)°和(–22.7±3.7)°、(29.0±6.7)°和(30.4±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分别为(13.7±3.2)°和(6.2±4.2)°(P〈0.01)、(11.7±6.5)°和(8.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出现并发症的病例数分别为16例和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 申庆丰 徐天同 夏英鹏关键词:颈椎病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一种骨刀限深刻度尺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骨刀限深刻度尺,包括骨刀本体,所述骨刀本体外表面一侧安装有第一环形卡板,所述第一环形卡板一端连接有第二环形卡板,所述第二环形卡板一端边部焊接有螺杆柱,所述螺杆柱外表面一侧螺纹啮合安装有蝶形螺帽,所述... 乔攀 田融 徐天同 张黎龙文献传递 三种微创术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SLD)、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三种微创方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接受MSLD、PET])或PEID治疗的227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MSLD组85例、PETD组65例和PEID组77例。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例数,观察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6和12个月的腿痛VAS、ODI、生活质量状况(SF-36)评分、肌酸激酶水平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PETD组和PEID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MS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术前、术后1、6和12个月MSLD组VAS分别为(7.0±1.8)、(2.4±1.5)、(2.3±1.1)和(1.6±0.7),ODI为33.6%±7.9%、11.3%±2.6%、7.0%±2.5%和4.8%±2.4%,SF-36评分为(47.6±19.5)、(50.2±19.8)、(51.3±20.2)和(54.3±19.4)分;PETD组VAS分别为(7.2±2.2)、(2.2±1.3)、(2.1±1.3)和(1.5±0.5)分,ODI为32.3%±8.6%、10.8%±3.6%、6.6%±2.6%和4.7%±3.5%,SF-36评分为(48.4±20.0)、(51.3±20.2)、(51.3±21.9)和(53.4±18.6)分;PEID组VAS分别为(6.9±1.7)、(2.0±1.4)、(2.0±1.4)和(1.5±0.9)分,ODI为32.6%±9.7%、10.6%±2.7%、6.2%±1.9%和4.7%±2.8%,SF-36评分(47.4±18.24)、(52.4±22.91)、(52.2±19.9)和(54.0±20.9)分;手术前后� 胡炜 阚顺利 曹泽岗 张学利 朱如森 徐天同 乔攀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微创 经皮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