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国超

作品数:14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生态
  • 5篇生态批评
  • 3篇审美
  • 3篇美育
  • 3篇《喧哗与骚动...
  • 2篇学术
  • 2篇人心
  • 2篇审美教育
  • 2篇文艺
  • 2篇文艺学
  • 2篇逻辑
  • 2篇教育
  • 2篇本体
  • 2篇本体论
  • 1篇电脑
  • 1篇电脑黑客
  • 1篇学科
  • 1篇学术批判
  • 1篇学术资源
  • 1篇召唤

机构

  • 10篇苏州大学
  • 3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作者

  • 13篇徐国超
  • 1篇侯庆琦

传媒

  • 2篇黄河科技大学...
  • 1篇新东方
  • 1篇作家
  • 1篇文艺争鸣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前沿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的文艺学向何处走?——读鲁枢元教授的《生态批评的空间》
2007年
徐国超
关键词:文艺学生态风向标适应性
中国本土生态批评理论的深层建构——略论鲁枢元的生态批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鲁枢元先生从来不隐讳自己治学的劣势与弱点:并非名门院校出身,没有可以骄人的学历、学位,长期偏居学术界的边缘,没有出国留学的背景,没有外在的学术资源,更没有相应的科研经费。此外,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外语水平低下,记忆力更是一塌糊涂。勤能补拙,上述不利因素反而促使鲁枢元先生在他的治学生涯中投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徐国超
关键词:生态批评本土逻辑思维能力出国留学学术资源
中国的文艺学向何处走?——读鲁枢元教授的《生态批评的空间》
2007年
徐国超
关键词:中国文论文艺学生态批评诗学发展学术批判
重振民族的精神礼仪
2008年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频繁地传布着各类令人震惊的消息,如太湖水污染、电脑黑客盗用爱心基金、山西黑窑事件、“死亡笔记”游走校园、“辱师”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这些现象和事件之间表面上看去没有任何的逻辑关联,但是如果我们能静下来仔细琢磨一下,
徐国超
关键词:礼仪民族电脑黑客逻辑关联水污染社会
固守与变通——也谈审美经验的边界拓展
2007年
随着全球化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艺术审美经验的本体论地位受到全面的冲击,传统审美经验的价值取向逐渐表征为整个文化和日常生活的直观形式。新的审美经验在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相互变奏、渗透、交融中生成,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把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等同起来,审美经验的边界拓展只有在固守本位与经世变通的两极张力关系中才能寻求到立身之所,也只有这样,当代审美观念的确立才是可能的、合法的、规范的和有意义的,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审美观。
徐国超侯庆琦
关键词:固守变通审美经验
“生态”的意义谱系
2010年
本体论意义上的"生态"与"家"的意境紧密相连,它不仅指称整体、系统的关系,更暗示着一种"生生"的状态。"生"与"仁"、"和"是同位一体的,在儒家的伦理系统中,往往用"仁心"来诠释生生之德,从而使天道、物道、仁道、人道在生生之道中合而为一。"态"从华夏文明的思维特征上看,与中国传统的"象"思维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文化渊源上说,受儒、道、禅的浸润,"态象"涵摄、贯通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全体。"生态"的本体意义便可以从"生"与"态"的辩证关系中作出相对的言说。
徐国超
关键词:本体论
新时期美育跨学科研究的四种范式被引量:3
2011年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美育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多元的发展。这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突破了以往知识视野的局限,走上跨学科研究的道路,从人类学、心理学、文化学、生态学等多维视角对美育问题进行了颇富成效的阐释。认真分析近30年中国美育在跨学科领域的发展轨迹,深入总结美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大美育学的学科建设、建构现代美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徐国超
关键词:美育跨学科研究范式
召唤之思:接受论视阈下的“兴”范畴探析
2007年
将“兴”并置于读者接受的理论平面上进行观照,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探究的路径主要基于三个紧相关联、彼此渗透的逻辑向度:双向召唤的动力全程、三个梯次的情感演绎和单向度的本体建构。这样便从整体上彰显了“兴”范畴建构接受主体心理本体与情感本体的深层动因和理论品质。
徐国超
关键词:召唤情感本体
另类的批判——《喧哗与骚动》的批判视点及其后现代启示被引量:1
2008年
在生态批评理论中,地方、女性与人心具有某种天然的同一性。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正是以这三个维度作为批判的视点,使作品在深层次上渗透着一种解构现代性意识形态假设的后现代精神。福克纳希望借此为现代人找回那种清冽、干净的感觉,为美的精神制造哪怕是微弱的回声。
徐国超
关键词:生态批评人心
遭遇时间之劫——《喧哗与骚动》中昆丁之死的文化诱因
2010年
时间哲学是导引《喧哗与骚动》中的昆丁走向死亡的深层文化机制。本文探究了时间指向对于生存、爱情与死亡的意义,借以推衍出昆丁之死的存在主义价值底蕴。时间之于昆丁表现为挥之不去的梦魇,"有时间性"是福克纳营构昆丁情绪记忆的重要维度。凯蒂作为昆丁的欲望对象的破灭是导致他选择死亡的直接原因,而意识中"未来性"的缺失,则使他只能以过去和记忆作为解释"此在"的根据,以致沦为一个没有"希望"的人。
徐国超
关键词:昆丁存在主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