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鹃
- 作品数:18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现代主义小说空间叙事被引量:3
- 2005年
- 空间叙事在小说艺术中实际占有重要地位.特别在现代主义小说叙事,其表现更为突出。具体特征有以下几方面:“碎片化”叙事;迷宫世界和狂欢化;语言与结构上的并置。
- 徐丽鹃
- 关键词:现代主义空间叙事碎片化并置小说
- 中国古代文艺“尚声”传统起源的文化阐释——兼论“尚声”传统研究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近年声音/听觉文化研究逐渐兴起并成为国内研究学界的热点。"声"是人类存在与表达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考察对象和论述主题。殷商是中国艺术观念的形成和奠基时期,探究中华民族文化的声音传统,可把源头追溯到"殷人尚声"这一行为过程和心理体验。它是中国早期历史、伦理、政治和文化实践活动的产物。"尚声"传统与三代礼乐文化及后世文学相互生成,逐步延展到音乐、诗学、美学等各个领域,并发挥重要的政治、伦理、审美等功能。梳理、提炼并研究"尚声"传统这一既有现代意义又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话语理论,对中国文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徐丽鹃
- 关键词:声音审美意识文化阐释
- 反讽叙事初探
- 本文在梳理反讽概念的基础上,对反讽艺术形式进行分类,并以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和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为参照,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反讽叙事.这里的'修辞'不同于传统修辞格,它是指作者、叙述者及读者之间的修辞关系.反讽叙事...
- 徐丽鹃
- 关键词:反讽叙事修辞隐含作者隐含读者
- 文献传递
- 神性冲突下的悲剧——重读《还乡》中的尤苔沙
- 2008年
- 笔者借用海德格尔诗学中关于"人与大地"的关系,关注《还乡》作品中人物呈现的美学意义。女主人公尤苔沙无意于聆听大地荒原的神性呼唤,无法栖居于艺术世界中,而一味追求资本主义的技术世界,与神性的冲突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 赵苗徐丽鹃
- 关键词:荒原神性艺术世界
- 早期王官文化制度下“六诗”之衍生被引量:1
- 2014年
- 《周礼·大司乐》所记载的"六诗"是中国本土生成的一个重要诗歌术语,其涉及早期诗乐观、文学观、政教观等,蕴含了三代礼乐文化生成及传播等众多学术信息。作为早期诗乐形态,"六诗"的生成机制、演述体式、传播机制与上古政教传统、风俗等社会体制有密切关联。"六诗"之教服务于当时社会的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上古"王官之学"即早期官方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这其中既包括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亦包括巫祝文化。"六诗"之衍生与巫瞽乐官的采编、典乐和教学等密切相关。伴随王官文化的衰退,瞽矇逐渐沦为优人讽谏,周代六诗亦最终走向衰落。
- 徐丽鹃
- "听之以气":中华美学精神的本体阐释及艺术传承
- 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从听觉传统出发,结合中国最具特色的"气"论概念,可以深刻地把握中华美学"和"的精神."气"论是中华美学艺术生命精神的理论基石,它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听觉之"道"来...
- 徐丽鹃
-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文化传承
-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叙事策略
- 2008年
-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具有不同凡响的叙事审美效果,离奇的情节、神秘的人物、迭起的悬念以及哥特式的氛围等都与作者精巧的叙事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
- 赵苗徐丽鹃
- 关键词:叙事
- “听之以气”的美学内涵及话语形态——“尚声”传统阐释之一
- 2018年
- 声音作为听觉符号的表征,是中国早期历史、伦理、政治、美学和文化实践活动的产物,它对早期文艺的生成和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礼记·郊特牲》载'殷人尚声'。'尚声'理论不仅在神学领域得到体现,在后世的哲学、美学、诗学等领域还得到进一步扩展衍生。'气'是'声'之通变的前提。'听之以气'这一中枢整体性概念将'声'与'气'融合为一,体现出中华宇宙万物一体观和美学的生命精神。日后,学界可进一步从声音理论出发,挖掘中国古代'尚声'传统,从而使之成为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实现中华美学精神在艺术实践中的传承。
- 徐丽鹃
- 关键词:声音美学话语
- 《周礼》“六诗”述略
- 2013年
- "六诗"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历史上对于六诗研究有很多争议,大体分为"六诗皆体说","三体三用说","六诗皆用说","六诗皆体皆用说",本文结合上古人类学"诗"字语义及发展来考察六诗整体艺术形态,六诗是具有历史流动性的综合礼俗仪式乐歌,在不同历史阶段,其形态及功能有所变化:在巫术仪式文化中六诗的内容主要是占卜祝辞;在祭祀仪式文化中其内容主要是祭祖颂歌,而在礼乐文化中,其内容主要是不同典礼场合演奏的礼乐歌辞。《周礼》中"六诗"的概念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步生成、丰富和完善的。
- 徐丽鹃陶水平
- 关键词:仪式
- 双重灾难视阈下的儿童叙事
- 2011年
- 《瓦砾》独特地将自然灾难和社会灾难相结合,通过唐山大地震和"文革"考察童年生命的状态,展现出对社会历史和普遍人性的深刻透视。
- 徐丽鹃
- 关键词:灾难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