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远义

作品数:177 被引量:609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3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51篇杆菌
  • 38篇巴氏杆菌
  • 37篇多杀性
  • 37篇多杀性巴氏杆...
  • 31篇免疫
  • 25篇基因
  • 16篇细胞
  • 15篇抗原
  • 15篇病毒
  • 14篇植酸
  • 14篇植酸酶
  • 14篇酸酶
  • 13篇蛋白
  • 11篇毒力
  • 10篇疫苗
  • 10篇抗体
  • 9篇附红细胞体
  • 8篇诊治
  • 8篇红细胞体病
  • 8篇附红细胞体病

机构

  • 138篇西南大学
  • 37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省畜牧科...
  • 2篇重庆市动物疫...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成都军区疾病...
  • 1篇重庆市牧草与...
  • 1篇重庆市茂泽科...

作者

  • 176篇彭远义
  • 58篇李能章
  • 19篇王自力
  • 17篇王豪举
  • 15篇魏学良
  • 14篇李春明
  • 12篇冯思源
  • 11篇杜慧慧
  • 9篇吴建云
  • 9篇刘华英
  • 9篇方仁东
  • 8篇马建伟
  • 8篇吕寿英
  • 8篇杨洋
  • 8篇雷桂花
  • 7篇李周权
  • 7篇周伟
  • 7篇胡娟
  • 6篇夏天
  • 6篇杨宝凤

传媒

  • 16篇中国预防兽医...
  • 12篇中国兽医学报
  • 12篇西南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兽医杂志
  • 7篇四川畜牧兽医
  • 6篇中国奶牛
  • 4篇安徽农学通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畜禽业
  • 4篇畜牧兽医学报
  • 4篇第五届全国牛...
  • 3篇生物技术通讯
  • 3篇中国动物检疫
  • 3篇养猪
  • 3篇畜牧兽医科技...
  • 3篇中国兽医科学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生命科学研究
  • 2篇吉林畜牧兽医
  • 2篇生物技术

年份

  • 6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2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12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新型保护性抗原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1
2016年
为筛选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新型保护性抗原,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 CQ 2基因组中功能未知基因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22个具有信号肽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以Pm CQ2基因组D N A为模板,22个基因经PCR扩增分别克隆到载体p ET-30a(+)或p ET-32a(+)上,转入E.coli 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22个基因均获得表达。W estern-blot检测发现有8个重组蛋白与感染Pm CQ2的犊牛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以其制备抗原免疫昆明小鼠,经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后,采用2 LD50的Pm CQ2腹腔攻毒测定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8个重组蛋白均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其中3号和9号蛋白免疫小鼠后抗体效价达到1∶12 800,且3号和9号蛋白免疫保护效果最好,免疫保护率均为30%,其余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率均较低。
李能章刘舒萍程蓉冯思源张继鑫李春明彭远义
猪水肿病大肠杆菌FedF的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是预测致猪水肿病主要毒力因子FedF的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为基于FedF的蛋白基因组序列,采用Garn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和Karplus-Schulz法预测其结构蛋白的二级结构柔性区域,Kyte-Doolittle方案预测其蛋白的亲水性,Emini方案预测其蛋白结构的表面可能性,Jameson-Wolf方案预测其蛋白结构的抗原指数,同时使用BepiPred在线分析预测其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综合以上方法最终预测FedF可能的B细胞表位。结果显示,经过分析推测FedF最有可能的B细胞表位位于FedF蛋白N端第51-57、115-122、148-153、199-206、225-232、254-259区段内。
任文凯刘建飞彭远义
关键词:猪水肿病毒力因子B细胞抗原表位
不同季节奶牛乳清电泳与隐性乳房炎的关系被引量:3
1994年
作者在不同季节对某市奶牛场的泌乳奶牛以CMT法进行乳汁检查,同时取新鲜乳样分离出乳清,并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获4条区带:血清白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将各区带的蛋白质相对百分含量按CMT法的结果分成5组(—、±、+、++、+++),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乳房炎性程度增加,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β—乳球蛋白的含量逐渐降低(P<0.05*);α-乳白蛋白有下降的趋势,以秋季组变化显著(P<0.05*);免疫球蛋白有升高的趋势(P<0.01*)。另外,对各季节间对应的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说明了季节对入试牛的乳清蛋白组分影响不大,因此乳清蛋白含量是一个较为稳定且能反映乳房炎炎性程度的指标,该法可作为诊断和监测隐性乳房炎炎性程度的一种生化检验手段。
宋宣明彭远义俞纯才艾晓杰
关键词:乳房炎乳清蛋白乳牛
甲醇利用型植酸酶高效表达酵母工程菌的构建方法
一种甲醇利用型植酸酶高效表达酵母工程菌的构建方法,以发明人自行筛选并经诱变选育所获得的植酸酶高产突变菌株黑曲霉N14为出发菌株,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采用XbaI线性化处理转化毕赤酵母,所产生的转化子表型为His<Sup>+...
彭远义
文献传递
波尔山羊绿脓杆菌病的诊治
2002年
彭远义胡施元
关键词:波尔山羊绿脓杆菌病症状细菌培养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2002年
彭远义秦祥年
关键词: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
兔瘟疫苗的研究应用现状被引量:3
2009年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或称兔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本病干1984年在我国江苏省的江阴县首次被发现,随后迅速蔓延至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
刘付敏彭远义
关键词:兔瘟疫苗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接触性传染病兔出血症肝坏死出血性
综合性大学兽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被引量:8
2016年
针对我国兽医人才质量相对较低,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现状,本文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独特的教学资源和师资优势,以改革原有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为契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以国际交流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围绕"厚基础、强技能、宽口径、善创新"的教学目标,构建了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按"1.5+2.5"框架设置教学课程,根据"一个目标、四个模块、一条主线、三个层次"的1413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建立了学校、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兽医人才探索了有效途径.
王豪举张家骅魏学良王鲜忠彭远义王炜肖雄谌剑波田茂春李能章刘力王自力吴建云
关键词:兽医
植酸酶产生菌黑曲霉N14的诱变选育及其基因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以植酸酶产生菌黑曲霉0321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获得了产酶活性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2.3%,达422IU/ml发酵液的突变菌株黑曲霉N14,其最适pH值为2.5,最适温度为50℃。通过对黑曲霉N14植酸酶phyA基因进行PCR扩增,获得了一条长约1.5kb的特异性产物。以pMD18 T为载体,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DNA序列测定表明,目的基因片段含有植酸酶phyA基因的完整序列(GenBankAccession:AY426977),phyA基因全长1506bp,其中包含一段长102bp的内含子,编码467个氨基酸,有10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5'端有一编码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实验结果为植酸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彭远义马丽苹李春明刘生峰周泽扬
关键词:植酸酶诱变PHYA基因
呼吸道病毒和细菌共感染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可导致人和动物免疫功能低下,严重的导致感染性肺炎,甚至引起死亡。呼吸道病毒和细菌共感染是引起该类疾病的重要病因,其共感染机制问题已日益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现从病原相互作用、病理损伤和宿主免疫调控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呼吸道病毒和细菌共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病毒和细菌共感染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控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陈静李燕燕袁祥叶超彭远义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共感染分子机制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